浅谈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2011-07-13闵代军
闵代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煤炭企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煤炭的市场供应量不断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并不是企业经济效益与生产规模成正比而有巨大的增多,甚至出现部分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现象。企业如果要针对经济效益下降的原因进行改进,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经济效益审计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可以准确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下降的原因,让企业实行改革更有针对性。
一、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益审计
1.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经济效益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通过经济效益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经济效益与生产规模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在于一个比值——即生产出的成果与劳动消耗的关系。也就是说,单纯的产品数量的增多如果伴随着与原来比例相比更大的劳动消耗,会减少经济效益。所谓经济效益好,就是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
2.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生产经营活动和财政经济活动能取得的经济效果或效率,它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基本建设效果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果的审查,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经营情况的好坏,并进一步发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
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主要是针对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政状况能取得的利润或者效率,通过对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生产设备与装置的建设,来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以窥测出该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并为企业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改进的途径。
二、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1.煤炭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改变,煤炭企业纷纷调整生产思路,延长生产链,发展煤炭企业深加工,实现集约化生产,而这些改革的实践效果究竟如何,是我国煤炭企业继续深化改革和改进生产模式的必要借鉴。
2.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
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建立的经济效益审计制度仍处在摸索阶段,各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而且在审计重点方面,仍然集中在对工程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等项目上,而对安全生产、投资项目预期收益的审计上还不完善。
3.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的策略
(1)首先,煤炭企业要提高对经济效益审计重要性的认识,在企业中建立完善的经济效益审计制度,根据企业实际制定各项审计指标,获得最全面客观的企业生产实际的数据,为生产策略的提出和改进提供重要参照。
(2)其次,煤炭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经济效益审计制度,提高对安全生产、投资项目预期收益的审计,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合理的预期,实现企业资金的合理分配和运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在生产过程中避免重大失误的持续出现和进行,减少资金的浪费和占用,防止出现无用的规模扩大,而效益没有提升。
(3)培养专业的审计人才。经济效益审计人才缺乏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要具备经济、管理、生产、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有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踏实工作,严守企业生产上的机密,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做出最符合实际的规划。完善用人机制,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体制,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创造性,给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信息化技术手段。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数据繁重,而且要求实时更新,如果单凭人力,会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所以必须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合理的信息化经济效益审计系统作为从业人员的辅助,可以让经营数据更准确、客观,而且解放了人力,让专业人才集中精力在对数据结果的分析和应用上,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
三、结语
根据我国国情,效益审计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进行合作,并且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益,加强内部管理,减少资金的浪费和闲置,提高资金利用率,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煤炭企业更要加强经济效益审计,提高企业效益,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化生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实现产业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