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研究
2011-07-13万泽霞
万泽霞
一、我国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现状
财务分析是依据企业财务报表和其它相关资料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为企业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财务决策、风险控制的依据。目前,我国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内容:
(一)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企业能够用以偿还债务的资产数量,这一数量越大,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二是企业资产的变现速度,变现速度越快,偿债能力越强。
(二)运营能力指标
运营能力是指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大小。运营能力指标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营运能力指标和生产资料营运能力指标。
(三)获利能力指标
获利能力就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与成本这两个因素。
(四)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包括企业规模的扩大、利润的增长、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发展能力主要考察以下四项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
(五)综合指标分析
综合指标体系就是将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等诸方面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面地对企业经常状况、财务状况进行揭示和披露,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
具体来说,我国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包括以下18个具体指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3.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4.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5.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6.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7.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8.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9.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10.营业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00%
11.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12.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13.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14.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100%
15.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各管因素后的本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16.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率/年初资产总额×100%
17.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100%
18.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二、我国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财务报表反映信息的局限性影响财务分析指标的可靠性
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着财务分析指标的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受客观条件、会计惯例以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导致财务报表中的部分数据不真实、不可靠,缺乏可比性、存在滞后性。同时,由于企业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仅仅是企业可以利用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而除此之外的很多经济资源未能在财务报表中列示,如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市场竞争优势等与报表信息使用者决策关系密切的大量非货币化信息没有在财务报表中列示,财务报表反映不全面。因此,企业根据财务报表得出的财务分析指标往往是不全面、不可靠的。
(二)缺少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财务指标
目前,有很多企业的利润表显示企业是盈利的,然而其财务状况却不断恶化,陷入经营困境,究其原因,是由于现金流的短缺,导致企业偿债能力和付款能力不断降低。在我国现有的财务分析指标中,关于企业现金流的财务指标只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两项。现金流量财务分析指标的不足使得企业的财务分析不能全面、客观的评价其偿债能力和收益质量,无法识别、评估企业可能存在的经营管理风险,从而对企业的生存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三)缺少反映企业非实物形态资产的财务指标
我国现行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主要反映实物资产,而对企业商誉、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没有予以反映。在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这些无形资产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动力所在,其在企业生存、发展和竞争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尤其是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无形资产对企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往往远远高于其账面价值,而我国现行的财务指标体系对此没有予以反映,因此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四)会计信息失真影响财务分析指标的客观性、准确性
由于受到内、外部各种因素的诱惑和利益驱使,使得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计信息失真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企业为了达到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期而粉饰报表,使得信息使用者无法了解、掌握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误导了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四、完善我国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议
(一)引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分析指标
我国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是以会计利润和投资收益率为核心指标,在“现金至尊”的今天,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往往并不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而取决于企业有没有足够的现金流量和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现金支付能力,因此,我国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无法真实反映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引入现金流量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能对企业经营资产创造价值的真实效率和创造现金的能力作出正确判断。因此,在分析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时,要充分利用现金流量信息,既要看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指标,更应关注现金流动负债比,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负债总额之比;在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方面,引入现金收益率指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比;在评价企业股利支付能力方面,引入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指标,即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每股现金股利之比;在评价企业营运能力方面,引入主营业务收入现金保障倍数指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现金流量指标的引入,能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
(二)增设非财务分析指标
根据目前国内外关于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指标的理论和实践来看,非财务信息更注重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反映的往往是那些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密切相关,所以能提供更加有效的预测信息。另外,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相结合,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动向。此外,非财务信息与企业利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分析财务数据的同时通过对非财务因素的分析能使经营管理者在非财务因素方面的努力显现出来。然而,我国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对于财务报告之外的非财务信息涉及的内容较少。因此,我国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还应增设诸如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创新能力、企业战略目标等非财务分析指标。
(三)调整、完善现行部分财务指标内容
我国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是借鉴杜邦财务分析系统建立起来的,它对我国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具有很大意义上的指导作用。然而,由于我国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与西方国家的财务报表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有些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不能准确的反映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进一步的完善:
1.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x100%。我国企业财务报告中的损益表采用的是多步式编制方法,其利润总额中含有与销售无关的营业外收支净额,据此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率与企业的销售收入没有可比性,因此,应对该计算公司作出适当的调整。
2.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该财务指标公式中的平均净资产反映的是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而非公允价值,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往往存在不一致,因此,根据平均净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算出来的净资产收益率无法真实的反映股东资本的现时收益率。所以,应将该公司中平均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用公允价值取代,这样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股东资本的现时收益。
3.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该公式中,由于原材料除用于产品生产之外还会用于销售、在建工程领用等用途而不增加营业成本,所以此公式计算出来的存货周转率往往与现实不符。因此,在计算存货周转总额时,把营业成本中不能包含的周转额加以汇总,并计算销售成本与汇总额的和,作为存货周转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