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强化基层税源管理
2011-07-13顾楠
顾 楠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核心,是税收征管的起点和基础,是对存量税源、潜在税源的现状、发展及变化进行监督与控制的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方法。税源管理质量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税收全面质量管理的进展成效,决定着税收征收管理的水平。
一、当前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规范有效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在具体工作中体会,税源管理的具体实施、操作方法、实施步骤,具体工作要求和评判标准,以及税源监控指标等如何设置,都缺少规范的程序和运行机制,使得税源管理工作难以真正落实。
(二)征管查岗位职责不明确。目前稽查部门往往注重抓重点大户,其他的稽查任务仍由管理人员承担;征收大厅注重征收开票,形成管理岗“征”不了“、查”不了,又“管”不好,税源管理缺位,税收漏洞越扯越大。
(三)税源管理难度增大、手段滞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纳税主体的多元化,给税源的调查、掌控和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们的基层税务机关对这种情况认识不足,应对措施相对滞后,使税源管理工作陷于某些被动。
(四)税源管理力量薄弱。眼下,许多基层地税部门管理人员有限,很难集中力量开展税源监控,加上税收管理员本身素质不高,因而难以适应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五)部门协调不到位。从内部来看,征、管、查三部门、机关科室之间、上级局与下级局之间,在强化税源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工作脱节,协调配合不畅,没有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良性税源管理机制。从外部来看,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银行、土地、城建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也还没有真正形成协调配合机制,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更谈不上信息高度共享。
二、进一步强化基层税源管理的建议
(一)应切实完善税源管理机制。第一,加强纳税人户籍管理制度,夯实税源基础。税源底册应由基层税务分局的税收管理员按所辖区域分产业、行业等逐户逐项登记,各基层税务分局总的税源底册应由会计负责掌握登记,并上报县局备案,县局的整个税源情况由计会及征管等负责共同登记掌握。第二,建立税源分类分级控管体系。按照纳税人的经济性质、所属行业、规模大小等指标,对纳税人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县局要选择重点税源企业和各行业代表企业进行管理,主要负责监控重点税源收入进度、分析行业税收规律、提供征管具体指导意见和收入预警通知;基层分局的税务管理员,主要负责所辖小型企业和个体纳税人的税源管理工作,并及时采集重点税源的有关信息上报县局。同时进一步加大重点税源管理的投入,对重点税源户采取电子信息“一户式”管理和网上直报监控,建立重点税源户税源监控系统,实施有效监管。
(二)明确岗责体系,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应进一步明确征管查岗位职责,解放税收管理员。基层地税部门应当按照税收管理员工作岗位的不同,规范工作流程,明确职能定位和工作重点,减少日常的应付性事务工作,确保税收管理员有时间、有精力从事税源管理工作。
(三)创新管控手段,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第一,积极探索新型的现代税源管理方式方法,实行税源分类精细化管理,如把税源监控管理划分“重点税源户与一般纳税户、发票购领户与未购领户、盈利户与亏损户、申报户与零申报户”四种类型加以管理监控。第二,进一步建立健全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以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薄弱环节,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第三,加大力度推进“逐笔开具发票,奖励索取发票,方便查询辨伪,推行税控器具”的发票管理机制创新,实行消费者监督、税控器具电子监督、税务监督多管齐下,促使纳税人依法开具使用发票,促进地税机关“以票控税”,强化税源监控。第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税收管理员开展工作。在征管业务核心软件基础上,拓展功能,研究开发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以规范和固化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任务。
(四)加强税源管理力量,科学配置人力资源。综合考虑所管辖的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税源发展趋势、基层人员数量与素质等因素,按照税源管理的需要,重新整合优化税收管理员队伍,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税收管理员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五)完善协税护税网络。强化协税建设,依托社会综合治税网络,与各职能部门进行定期的资料交换和信息沟通,实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建立起覆盖各个部门和行业的综合治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