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与治理对策

2011-07-12詹莎莎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乡镇企业差距分配

■詹莎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正在日益扩大,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和我国特有的产业结构和国情紧密联系的,应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和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当前我国收入的现状

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社会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越拉越大,已经到了社会承受的极限。国际上通常采用基尼系数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12~0、13之间表示居民收入分配相对平均,在0、13~0、14之间为比较合理,国际上通常把0、1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14~0、15为差距过大,0、15以上就出现了两极分化。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1473,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 2∶1,1995年为 2.71∶1,2003年为 3.23∶1,2005年约达3.22∶1,2006年约达 3.27∶1,2007年约3.33∶1,2008年扩大到3.36∶1。到2009年,城乡收入差距会进一步扩大,绝对差距将超过1万元。虽然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很快,但其增长速度远低于城镇居民,致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而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来看,城乡差距都是在不断缩小的。

(二)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在不同地区,由于自然资源禀赋、政策偏好或制度安排不同,使不同地区的人们利用各种条件获取利益的机会和能力出现差异性,从而导致不同地区的居民之间形成收入差距。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我国西部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东部地区的比例,在城镇为66.6%,在农村则为51.72%,西部地区农民可支配收入几乎仅为东部地区的一半。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地区上海(26690元)与最低的地区甘肃(11010元)居民年收入差距为15680元,其收入之比为2.4∶1。

(三)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从行业的平均工资倍数来讲,1978年我国行业的平均工资倍数最高是最低的2.1倍,2000年是2.6倍,2008年是4.77倍,差距逐年急剧上升,其中垄断行业尤其突出,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四)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据统计资料显示,1990年,中国最高收入的20%的人的收入跟最低收入的20%的人的收入差距是4倍。到了2006年,这个差距已经扩大为18、2倍。我国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数量很大,占到总人数的64、3%。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仅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目前企业的薪酬制度,使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工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管理者的年收入一般都在普通职工的15倍以上。据某人力资源薪酬绩效中心最新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上海外企高层管理人员与操作工之间年薪差距2007年为15、2倍,进入2008年,差距增加到了16、3倍,并且仍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二、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分析

我国收入不断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历史原因导致的。历史上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政策,导致农村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向农村和西部地区的投资,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发展战略。但在一段时间差距依然存在。其次是因为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条件等不同。东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发展较快,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较为缓慢。另外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是由东到西、由沿海到内陆、由经济特区到全方位开放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

三、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治理对策

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社会收入分配的拉开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同时,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有利于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对效率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要减少贫富差距,政府要做的不是收入的绝对平均,而是要遵循“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高收入群体继续发展的同时,通过发挥政府作用,完善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制度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通过经济增长使人均GDP上升到较高的水平,贫富差距才会缩小。虽然我国GDP总值已经赶超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均GDP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所以,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中的差距,必须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解决。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减轻和消除贫困,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为最终解决收入差距问题。

(二)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促进乡镇企业的建设

为了缩小地区差距,要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并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以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为此,要落实和深化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要结合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促进乡镇企业的全面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机勃勃的力量。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乡镇企业发展的区域分布很不平衡,占全国人口约三分之二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只拥有全国乡镇企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已成为我国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党的十四大指出:“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特别要扶持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这对于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振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四)拓宽就业门路,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基本途径。鉴于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实施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吸纳就业较多的传统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要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对就业困难群众的扶持能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促进就业的服务能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政府应在税收、金融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包括失业人员、各类中高等院校毕业生、企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和农民等自主创业;还要调整产业政策,放宽产业的准入门槛,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创办经济实体,增加就业机会,使更多的失业人员逐步加入到中等收入阶层。

四、结论

我国的收入差距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应当理性的看待,要站在中国的特殊国情的角度来理解和看待,要通过了解我国的国情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才是解决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问题的关键。

猜你喜欢

乡镇企业差距分配
互联网背景下乡镇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研究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乡镇企业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浅析乡镇企业环境污染问题及整改措施
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阅读理解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