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论文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2011-07-12陈颖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论文学科意识

■陈颖

在构思和撰写一篇论文时,最重要的是培养论文问题意识,这是一篇论文成功与否的关键和前提。而如今的教育由于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存在淡化、消弱甚至扼杀学生问题意识的现象,所以,需要突破旧的教学传统,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具有明确、得当的“问题意识”,是一篇论文能够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它体现出一个研究者的基本素质。做论文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而且一定要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争取解决真问题。但现在的论文,有不少缺失问题。所以在写论文时候不仅要学会培养问题意识而且要知道怎样来提高论文问题意识的途径。

一、什么是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心理品质。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困惑与探求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的促使下,人们会积极地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既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记忆性,又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创造活动首先源于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一切创造性活动将无从谈起。写一篇论文同样是这样,一篇论文在引言中应当要交待研究问题的提出,问题是生产实践中提出来的,还是科学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这个问题以前已经有多少人研究过了,他们取得了什么结果,达到了什么水平,又有哪些不足,自己的理论思路和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科学问题的提出及其分析论证是完成一项研究课题所必需的,而且是要有逻辑根据的。

独创性是学术论文的根本特性。凡是优秀的学术论文总是在某些方面给人类的学术文化贡献了新的东西。各种科学技术的新说法或前沿问题,往往最先以论文的形式出现在专业杂志或学术刊物上。许许多多新的思想、光辉的思想,也往往首先从期刊上传播出来。

二、发现“问题”

怎样去寻找一种和理论相悖的现象,又怎样去寻找一种和现有政策相悖的现象,这都需要研究者对现有的理论和政策的一种批判与超越,而前提就是要有怀疑精神。当一种理论被大多数人信奉并当作一种权威确立以后,它通常被认为是尽善尽美的,而不允许人们对它进行批评、怀疑或否定,这必然会阻碍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具有怀疑精神的研究者,深知由于人类认识的阶段性和局限性,理论本身是可错的,需要不断证实和发展,即使是权威理论,它们也并没有终结真理,也不应成为束缚或禁锢思想的教条,而自觉地进行一番理性的反思、批判和审视,从中发现不足,提出新的问题,启发、促进新的发现和创造。在现实生活中和科学中,非理性的、未加批判性思考过的、似是而非的东西非常多,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个有心人,去发现这些矛盾的地方,找出更合理的解释和答案。

三、提高问题意识的途径

要具有“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和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学术视野有密切的关系。专业分得细,并不见得是坏事,但分得太细、太窄,专门化程度太强则又不妥,如从事文学研究的,研究一个作家,不了解周围其他的作家;研究一本书,不了解周围的创作环境;研究一段文学,不了解这段文学的源与流,各段之间互不了解。就如教育学这一学科,在写论文时也会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与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这些更是密不可分。所以平时在学习所专的理论基础之外,还应涉猎更广泛的知识,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学会从更多的角度去分析一个教育问题,也许就会有些许不同的看法产生,从而拥有更多的创新点。局限于一个狭小的领域,容易造成思维定势,引起思维钝化,产生对新的知识、新的观念的抵抗。甚至极有可能对不同学科的视角、理论和方法持漠视甚至贬低的态度,与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变得非常艰难,甚至出现偏见和蔑视。只有更新视角,拓展视域,才能发现从前未曾留意的新问题,才能在旧材料中读出新见解,变已知为未知,化腐朽为神奇。学科的划分是人为的,真正的学者从问题出发,不会画地为牢。对问题的论证过程要表现出多层次、多向度、多元化,所涉及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求有宽阔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每个学派独立存在,很大的原因在于其采用了不同于其他学派的研究方法和视角,这是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的,因为事物本身具有多面性。论文作者具有跨学科的学养有利于扩大论文的读者群,隔行如隔山,论文要给不同学科、行业的外行读者提供信息资源、精神营养,作者必须吸收多方面的学术营养,融汇多家理论。

所以要树立一种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意识,这对学习论文写作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我们研究生学习阶段必须要培养的一种意识,这对以后不管是继续学习还是工作都是有帮助的。

猜你喜欢

论文学科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古贤们的环保意识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超学科”来啦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