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设计的文脉与表现

2011-07-12陈彦彤翟长安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古希腊文脉剪纸

■陈彦彤 翟长安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与进步,人们的交往方式与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与复杂。所以,在当今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需要人去进行规划与提出方案,进行改造与创造,从而使人类生活的更舒适,这就是设计的开端。几千年的设计历程,积攒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随之产生了设计的文脉。

人创造了文化,当文化一旦离开了人与人的创造,也就不能称其为“文化”了。世界因为经历了人文的创造与改造,才有了历史意义。所以,文化的特性,不在于复制一个自然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以一种意义的创造来建构一个人文的世界。文化的意义恰恰就在于以人自身的尺度来重构世界,有了文化的眼光,人们的创造活动才可以说是超越了自身所属的‘类’的局限。既而,文化的发展便形成了一个有意义的系统。

设计中的文脉,顾名思义,即文化上的脉络,指历史上风格的延续,反映出地域的文化特征。如自由女神像、长城、埃菲尔铁塔,本来是城市的建筑、城墙或雕塑,但是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了纽约、北京、巴黎的标志与象征。独特的设计风格,使之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美术作品,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文脉就是在这样的文化符号上体现的。

设计之中不仅表现人类的文化理念,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学说和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化的象征性符号。可是当我们提及古希腊文化时,同时会想到古希腊的雕塑,荷马的史诗等。因为古希腊艺术—悲剧、雕塑和史诗形象地表现了古希腊人对自然,对于人生,对于生命的理解。古希腊艺术里凝聚希腊民族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因此,古希腊艺术,古希腊哲学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古希腊文化的符号,就如孔子、孟子、唐诗是中国文化符号一样。

符号是人类想要表达内心思想的一种方式,一种文化上的宣泄,一种文脉的实质化。一切文化形式,既是符号化的对象化,又是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物质化。文化符号实质上表达的是人的生存本质与创造力的体现,也是是文脉的体现。文化符号是文脉在人们生活交流中的媒介。

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红”恐怕是最熟悉不过的颜色了吧。远在图腾崇拜出现之前,人们就开始了对红色的色彩崇拜。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所有装饰品的穿孔,几乎都是红色,好像他们的穿戴都用赤铁矿染过。为什么先人们会如此的崇拜红色呢?每个设计的出现与应用都有其存在的目的和意义。这还要从先人们生存的社会背景与生活环境中找出缘由。这是因为红色与火和血的颜色相同,这两样事物对于先人来说意味着生存的必需品与生命的基石。所以,红色对于他们来说有着异常重要的意义,他们才会将红色作为崇拜和符咒的对象。不仅仅在远古时期,红色贯穿了整个中国设计史,它是中国人的魂,尚红习俗的演变,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传统精髓逐渐嬗变为中国文化的底色,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积极入世情结,象征着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由此可见,中国的艺术设计史的深厚与丰富,一种颜色都可以自成一条文脉,都可以蕴含深刻的历史文化,这也是我们民族文明的集中体现。

只要某种类型的文化还处于不断地生成和发展之中,这就是文脉的延续。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不衰,虽带有浓厚的封建人文色彩和东方神秘主义色彩,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累丰富,博大精深,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对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进行了有意识的设计,但大多数的设计都是按照统治者贵族的意识进行设计的,同时也显现出不同时期的上层统治者贵族们的思想意志。如夏、商、西周的神秘、威严、凝重、安定;战国、秦汉时期的风云流动、雄健优美;盛唐的雍容大度、丰腴饱满、富丽华贵等。

文脉的表现绝不仅仅属于纯粹外在的技巧与手段,而是关系到其内在的文化,与对这种文化的继承与传承。

相对于统治者贵族的专属设计来讲,更贴近大众生活的还是民间的传统设计。在中国众多人文旅游景点,经常会看见剪纸艺术的即兴表演。剪纸是中国的特有的民间艺术,它不是由什么设计大家作出来的作品,而是数千年间的民间艺术家的审美体现与设计意识,它虽不能像绘画艺术那样细微的描绘事物,但它剪出的各种图案,都充斥着一种朴素而夸张的美。剪纸艺术承载了数千年人们对生活给予的美好期望与寄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剪纸出现在墙壁、门窗、房柱、镜子、梳妆台等事物上。它可以被称做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也许你会感叹,一个小小的剪纸又怎能体现文脉?首先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剪纸被大众所熟识与接受,就连外国人见了剪纸,也会脱口而出:这是来自中国的艺术。其次,这小小的剪纸里蕴含了无数工艺术家的心血,那一条条栩栩如生的龙,活泼的猴子,美丽的花儿,哪一个不是经过他们的思考尝试设计出来的?再次,每一张剪纸里都有着文化与内涵,这需要人们对之进行思考与琢磨。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剪纸艺术已经慢慢地淡出人们的眼帘,这种民间的文脉正在逐步的消失,我们不能眼看着它还没被记录下来就远离我们而去,我们不能无视这有着两千年历史的文化传统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我们唯有反思为何这条文脉会慢慢消失,拯救剪纸艺术,就是拯救文脉。这就要求文脉不能自我封闭,而要开放,加强与其他文化类型的交流与碰撞。

[1]彭福春.哲学美学导论[M].人民出版社,2005.

[2]易存国.艺术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吴晶.艺术的历史[M].希望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古希腊文脉剪纸
王亦如:只为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
传承千年文脉,匠筑美好西南
推进乡村建设 留住文脉乡愁
文脉清江浦 非遗“磁场圈”
大嘴蛙学剪纸
古希腊人办事,基本靠神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从古希腊的宫殿走来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