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书育人,授业解惑”任重而道远——免费师范生的思考

2011-07-12宋学清王国钦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师范生免费教育

■宋学清 王国钦

2007年5月通过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决定从2007年秋始,在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是面对现代师范教育困境的一次重大尝试。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牵动着国人的神经。作为一名免费师范生,应该如何坚定信念,终生施教,实现“兼善天下,教育兴邦”。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发表一些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传统教育的困境。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教”被理解为施教者通过严格的教学组织纪律而向受教者传授系统的人类文化经典。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指对学生的肉体、情感的人格熏陶、品质感化。《说文解字》中说“育,养子使作善也”。《大学》中也说“教学相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些特点: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已认识到教育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重视教育中师生间对象性交流和影响的存在。——此为中国传统教育重视教师教育中的主导甚至支配作用的特点。

其次,中国教育重视施教者的权威性、教育过程的严肃性(甚至是强制性)如《学记》中就说“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楚”即为用来做教杖的杂木。

最后,中国教育重视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甚至偏于书本理论掌握的特点。无论是古代传统的四书五经式的经书教育还是现在中国的基础教育,这一特点十分明显。这使得中国教育的学生在基本的知识技能方面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但在实践和综合素质方面相对欠缺。

客观的说,中国传统教育的这些特点,直到今天也还有影响。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教育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摘取“诺贝尔”金冠的学者。对此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由于我们的教育对儿童在大脑、眼睛、嘴、手、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种种限制,使得学生的创造力被扼杀,其结果正如陶行知所说,“到了成年,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么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

免费师范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强国必须强教,强教必须强师。就今天的情况而言,我国传统教育显然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探索教育发展之路,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教育大发展的政策,其中尤其重视我国的免费师范生教育事业。这大大促进了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反观一下免费师范教育的现状和我们的师范生群体,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我国政府制定的发展免费师范生教育事业的一系列政策,从理论上看,它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全民教育的长远发展和教育的公平等等。但是,在政策和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首先是学生填报动机复杂。据陕西师范大学李高峰的研究表明“两免一补”是最大动机,“教师职业理想”是第二大动机,“就业有保障”是第三大动机。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是无奈之下选择师范专业的。很难保证这样的学生能够遵守合同,心甘情愿地为教育事业奉献十年。

其次是学习拖沓懒散。随着紧张高中生活的结束,怀着进入“人间天堂”的愿望步入了大学校园,同学们表现出很多的不适应,比如说:学习计划不足,学习盲目;如果不及时纠正,就表现为学习执行不力、学习完成不佳、学习行为延迟。巩媛丽等在对免费师范生学习问题的调研中发现,有66.4%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分析其原因,一是由于较多的免费师范生认为政策规定“包分配”免费师范生没有就业竞争压力;其次,政策和学生自身对自我定位都比较低,在未来职业选择限定在中小学教师岗位,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长远目标。

第三,价值观错位。正如前面的分析,免费师范生填报志愿的动机是复杂的,这就导致其中的一部分人并不热衷于教师职业,更有甚者则认为协议中限制内容过多,影响了自己未来的发展,从而“违约”便成为了这部分免费师范生经常谈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的引导免费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坚定其长期从教的信念便成为各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四,人际关系的失常。感情的需求是人作为动物的基本生理需求。由于没有重大的利益冲突,人际关系单纯。然而在单纯的人际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现在的大学生主要是80、90后,一方面作为家里的“小皇帝”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这样的一个重大后果就是人际关系的冷漠;另外一方面,由于免费师范生必须回生源所在省份,同学间有竞争、有合作,无形中形成众多小团体。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起来的老师,难免会眼光狭窄、性格孤僻。

启示和建议。21世纪中国教育的成败,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德洛尔在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了教师的四点责任:第一,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再培训自己;第二,教师必须以小组形式进行工作;第三,教师要保持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第四,教师要为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负责。教师必须不断地使这四个要素和谐一致并同时发展,而这也正是教师所面临的真正挑战。

作为一个免费师范生,享受着党和国家的政策优惠。虽自知愚陋,但我毕竟生活在师范生群体中间,所以常常思考着自己的未来,也常常思考着如我一样的其他师范生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欲从我切身的感受出发,斗胆提出一点个人的建议,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儿启发:

首先,要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建设师,担负着下一代的成长的光荣职责。作为国家培养的免费师范生,我们应当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在人们职业选择多元化的今天,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体现时代的特征,保持对国家教育事业忠诚,因为没有我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就不会有尽心尽责的教育行为;缺乏对教育事业感情的投入,就不会在教师岗位上做出全心全意的贡献。

其次是要奠定扎实的的知识基础,练就娴熟的教学技能。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包括: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生及其特性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因此我们在大学里要博览群书,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要把握住机会锻炼自己,开拓我们的视野,并不时地对过去学过的知识进行进行梳理。毕竟我们是要去教书育人的,是要去“传道授业解惑”的。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必备条件。菲律宾大学赫兰德博士曾转达了一个国际会议上提出的有关教学能力的一个新观念——扩展能力,它具体包括四大方面:1、信息处理能力;2、问题解决能力;3、创造能力;4、决策能力。可见,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教学能力,才能胜任自己所担待的多种角色,塑造完善的职业形象。因此,我们免费师范生在平时的讲课训练充分准备、尽情发挥和表现。我们免费师范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知识积累和娴熟的授课技巧,才能保证免费师范生就业后不是“可以”教书而是会教“好”书。

第三,要培育良好的身心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从事着繁重的教学工作,工作压力大,对身体素质要求更高。我们在日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难免不会出现诸多的紧张、焦虑和不愉快等不良情绪。为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不仅要掌握控制学生情绪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能战胜自己,掌握调整自己情绪的方法,时刻保持良好的心境,善于控制自己消极的激情,不断训练和提高面对工作中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是能冷静而恰当处理的应急行为。

最后,要坚定终身从教职业理想,增加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情感投入。我们的确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但这只是我们师范教育中的部分不足,而且也只是初见端倪,从根本上讲,我们不能就此否定国家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合理性。每一项政策的推行都难免会和现实情况发生一定的冲突,我们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求自己,树立终身从教的理想,矢志不移;为国家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李高峰.免费师范生报考动机的调查——以陕西大学为案例[J].黑龙江高校研究所,2010(6).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66.

[3]胡谊.专家教师的教学专长的知识观、技能观和成长[J].华东师范大学报,2000(2).

猜你喜欢

师范生免费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免费为止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