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网络新词“给力”

2011-07-12王文琦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新词方言词汇

■王文琦

近年来,网络新词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给力”正是由网络新词成功进入新闻媒体的典范。本文对网络新词“给力”进行探讨,主要从来源、意义和用法、语用情况及文化心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互联网是现代电脑技术、通讯技术一体化的产物,代表了现代传播科技的最高水平,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行为,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词汇则是这一工具中最为灵敏的部分,社会生活中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词汇中得以体现,互联网不仅作为一种通信技术自身在给语言带来新词,同时它还为新词的产生创造平台,在这个基础平台上大量的新词得以产生和传播。“给力”便是大量新词中的一个。

自从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那刻起,“给力”一词就“一飞冲天”,近日,给力一路飞到美利坚,登上了《纽约时报》。2010年11月18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介绍“给力”。文章说,在中国网络中象征着“酷”、“真棒”、“爽”的名词“给力”,如今获得了官方的认可。

一、“给力”的来源

“给力”源于方言的有四种不同的说法:一、北方土话;二、东北话;三、闽南话;四、海南话。但是谁都没有提供可靠的“证据”。事实上查遍各种方言词典也找不到“给力”的踪迹。看来方言说只能“存疑”。

“给力”的网络源头也有两个版本。

第一,2009年12月,几个学文学的大学生创立了一个“给力网”,倡导“雷人文化,给力生活”,希望大众能拥有激情、震撼和刺激的人生。“给力”与“不给力”是他们评判一篇文章精彩与否的标准。一个月后,给力网的注册会员达2000多人,这两个词就在这个圈子里流传和应用。2010年5月南非世界杯期间,网友们喜欢用“给力”“不给力”评论球赛,如“西班牙太给力了!”“德国不给力!”渐渐地这两个词就成了网络流行语了。

第二,2010年“五一”假期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06级四名同寝室男生决定用配音的方式纪念即将告别的学生时代。他们采用自己寝室里经常说的富有感染力和幽默感的语词,为日本搞笑动画片—“日和”之《西游记:旅程的终点》进行中文配音。5分钟的动画一开始,唐僧师徒三人(猪八戒已仙去)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却发现所谓天竺只有一面上书“天竺”二字的小旗子,孙悟空抱怨道:“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该动画视频贴到网上,点击量居然突破一百万,不经意间“给力”“不给力”便成为网络流行语了。

也许正是这两个来源交相作用,提升了“给力”在网上的知名度和流行度。

据四人配音组成员说,“给力”这个词,是他们在寝室里从大一一直说到大四的。类似的语词还有一些,都是为了娱乐自己和周围的人。由此似乎可以推断,“给力”是一些大学生造出来的新词。

二、网络用语中“给力”的意义和用法

利用同形替代法,在现代汉语里,有一批“动词性语素+力”的词,如“卖力、发力、使力、努力”等。最近还有一个“给力”的近义词“助力”也十分流行。请比较两个标题:

(1)好天气“给力”飞行表演(《文汇报》2010年11月18日)

(2)科学发展助力产业转型(《文汇报》2011年1月5日)

这两个标题中的“给力”“助力”如果互换,全句意思基本不变。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一些“给+名词性语素”的词,如“给脸”等。北方话中有一个“给劲”也可看作“给力”的近义词。

例如:(3)腰,腿,全不给劲嚼!无论怎么提腰,腿抬不起来;干着急!(老舍《骆驼祥子》)(4)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0日)按照层次分析法从小到大的角度去分析,“给力文化强省”显然是一个多层次的句法结构,先是由动词“给”和名词“力”构成动宾结构,然后再带上宾语“文化强省”。因此,它和“登陆上海滩”“牵手2008年奥运会””等人们所熟知的句法结构在内部构造方式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属于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结构。

除了动词用法外,“给力”更多情况下是用作形容词,类似于“牛”、“很带劲”、“酷”,下力,前面可以受“很、太、十分”等程度副词修饰。通过对具体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形容词性的“给力”在不同的语境中语义会不尽相同,其意义要比动词性的“给力”稍微复杂一些,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义项:

1.事物或政策制度等效果明显、作用强大。如:

(5)当然吃一个红辣椒问题不大,但你如果吃得太多到一定量的话,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这种化学物质很是给力,人们用他们来作脱漆剂甚至警方用的胡椒喷雾。(http://health.people.com.cn/GB/12536691.html,2010年 8月25日)

(6)央行给力 货币政策名义宽松实转紧缩(《重庆晨报》2010年11月12日)

(7)根除“霸王条款”,监管需“给力”(《济南时报》2010年11月12日)

例(5)是说红辣椒中所包含的化学物质辣椒素威力大,刺激性强,所以来“作脱漆剂甚至警方用的胡椒喷雾”;例(6)和例(7)中的“给力”则是指政策制度所具有的约束性。

2.帮助别人很热心,相当于“尽力、投入”。如:

(8)沈洁所寄予厚望的社团好友们在关键时刻也十分“不给力”。大二那年,沈洁办理出国交流手续,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那些社团里有交流经验的同学居然也跟学校的行政人员一样说话绕来绕去。(《中国青年报》2010年9月3日)

(9)今年,范冰冰在慈善公益方面也颇为给力。由她资助的“阿里的心”慈善项目正在进行……(http://ent.people.com.cn/GB/13151864.html四川在线2010年11月8日)

3.带劲,令人振奋。如:

(10)俄罗斯“海豚音王子”维塔斯、中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这两位绝对大腕,加上《蓝色多瑙河》的原唱维也纳合唱团,这首批公布的演出嘉宾,真是太给力了!(《当代生活报》2010年9月10日)

三、“给力”的语用情况及文化心理

在网上做一个调查分析,对于知道“给力”一词的人和使用过“给力”一词的人进行数据分析,调查人群来源。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适应“给力”一词的居多。新现象但是之后,人类总要用新词或新的意义。即使是形容人类已有的情感,年轻人也喜欢用更新潮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一些词语一出现就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于是就很容易流行,并在流行中赋予新的意义。年轻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喜欢解说并使用流行语。在创新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人们在语言的选择上也表现出力求变化和趋新求异的心理。人们运用词语往往喜欢推陈出新,使用一些比较新颖的词语。新词语往往更为简明准确,能够表现出事物间的细微差异,既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扩大了选择的余地,使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网络语言也是语言的一种,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这一特殊交际空间———网络上所使用的所谓“网络语言”,如今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应该如何对待网络语言呢?可以把网络语言视为一种方言,即在网络这一“地域”内所使用的全民共同语的变异形式。但是这种方言出现在新闻媒体中毕竟有限。所以,网络语言又是和方言完全不同的共同语的变异形式。现代汉民族的七大方言区的方言是相对稳定的,短期内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而网络语言却是日新月异,各种新的表达不断涌现。

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对社会变化的反映速度也最快。词汇也会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亡。但是,网络这一网络语言的承载媒介,在可预期的将来只会发达而不会没落,所以,这些给人们带来“汗”感觉的“汗语言”在网民群体内只会发展不会消亡。再者,一种语言代表一种主流生活、一种价值取向,是使用者的一种独特的表现自我的手段,体现了使用者独特的心理认知模式(无论这种模式是好是坏)。

网络带来了语言词汇的丰富和多样化,但也给社会带来了担忧。既然生命力是词汇和语言得以保存延续的条件,那么担忧就是多余的。中国自古就有邪不压正之说,既然我们坚信共同语是有生命力的语言,那么对于网络上产生的网络交际工具要想入侵共同语,可想是如人撼山了。更有,从没有人担心汉语的方言会破坏普通话,我国不但没有制止方言的发展相反却鼓励方言的发展,荧屏上也出现了多彩的方言剧。网络语言相对于共同语也该如此。

网络语言如同一股流行的潮流,自然也会经历优胜劣汰的过程。人们所担心的那些可能会冲击共同语的网络语言,也许会在一段时间之后进入尘封,因为要进入基本词汇是要看这些词汇本身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时间会检验网络语言的生命力。

[1]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2]马思周,姜光辉.东北方言词典[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新词方言词汇
声音·数字·新词 等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学诗偶感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