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俗套”误成“典型”——从周立波的文学典型理论说起

2011-07-12张敏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俗套周立波现实主义

■张敏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周立波关于文学典型创造的相关理论及言论,而后立足国内文学写作探讨文学典型创立现状,从“文学易落俗套,随之误成典型”这一观点切入,分析在现今中国文坛,真正文学典型的崛起及创立应做到哪些方面。

一、周立波的文学典型理论

周立波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和学者,他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内容涵括广泛,对我们研究国内外文学助益良多。而周立波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之一,便是他对于文学艺术典型理论的相关论述。他认为,“只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高度的形象化)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伟大的作品,才能确立作品的永久性。”(《周立波三十年代文学论文集》,第26页)而关于高度的艺术性(高度的形象化),它主要指作家对艺术典型的完满塑造。艺术典型是对那些具有较高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的概括。

典型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由来已久,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的层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当我们为了典型的繁荣,开始漠视典型真正存在的范围,随便写就的人物定式我们便理解为典型创造,自此,我们不断扩展了典型的外延概念,它变成了一个愈发模糊的概念,而当我们持续回避甚至漠视典型理论自身在发展的行程中所存在的思维模式的误区时,就不可避免地将其推向了理论的困境。这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找寻典型理论自身所存在的诸多局限并予以剖析。唯有如此,才能拨除文学理论发展道路上的层层迷障,有助于文学自身健康地发展。

二、文学俗套与定式的存在发展

呼唤典型、创造出具有不朽意义的典型人物形象,是周立波对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贯期望。如今的中国文坛表面依然繁荣非常。璀璨的表象下,典型话题虽然一再被人提及,却在某些方面错了轨道。由于媒体经济和大众文化的推动,使得俗套文学至此应运而生。这无疑是对我国文学典型理论的又一次打击摧毁。

俗套在文学中一般被认为是文学写作中陈旧的格调、程式。现如今各大图书销售排行榜上这类书籍几乎占据了大半江山。一批80、90后作家新秀们,大肆渲染情感话题,而他们的书作内容往往大同小异,主要人物常入俗套:现今流行书作通常产生三人以上纠结恋情,男主人公往往多金深情、家境富足;女主人公通常出身贫寒,命途多舛,受人排挤;结局往往狗血十足,灰姑娘与白马王子的故事真真“扣人心弦”。很多人把这些归类总结,推出了“典型论”:“这个人物简直是穿越文学类的典型代表”、“这个写得似乎更为典型,真真就是我想象中的男主角呀”……此类评论比比皆是。“典型”这一次充斥耳际的同时,我们对这个已然改变内涵的词汇有了更深的质疑。

这些看似噱头十足的东西,用周立波先生的话来讲,便是缺乏思想性的创作、无内容感的空壳。但就是这样一种创作,有些人会把它当做一种流行典型来模仿,甚至于整体框架的完全复制。但事实上,这种俗套、定式是没有任何深度的,所以,追寻真正文学艺术典型的树立依旧意义非常。

三、真正文学典型的崛起与树立

当今时代,随着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蜂拥而入,文学创作的题材、手法、样式、风格日趋多元化,理论观念也不断翻新、层出不穷。而现在的文学创作,由于一些作者并不注重深入观察生活主观臆造,作品脉络混乱,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变得模糊不清,这就给立足于现实主义的典型观及典型创造带来极其严峻的挑战与危机。

但我们明白,文学主要是靠人物形象体现其价值和效能的。文学的烟云消散之后,最终留在人们记忆中的还是人物。我们应当树立真正为人民自觉接受的文学典型。对此,周立波先生认为,作家们必须深入现实,研究人间,必须向成功地塑造过典型的伟大艺术家学习。成功的典型应该是强烈的生活感、时代感、历史感和未来感的统一。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读懂生活,用生活的真实承载起历史的丰厚意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而作为文学中的典型形象也自然来源于社会生活。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生活,读懂生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研究生活,连结生活中日益生长的新人类、日益没落的人类,最终成功刻画人物形象,凭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耐心细致地进行创作。

四、结语

典型理论是现实主义美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而如今,在奔涌而来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及其标榜的新命题、新范畴、新方法和新体系的冲击下,曾经雄踞文坛的典型理论被大幅度地冷落了。但作为艺术最富生命力的构成,典型论仍旧未过时,而是散发着其独特的存在魅力。

对于现今社会上的俗套文学,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将其区分于真正的艺术典型,在对其进行修正批评的同时,也要将真正文学艺术典型的塑造与树立提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上来。

[1]周立波.周立波三十年代文学论文集[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2]徐元容.文学典型形象的启示[J].贵阳师专学报,1997(3).

[3]吴亮.“典型”的历史变迁[J].当代文艺思潮,1983(4).

猜你喜欢

俗套周立波现实主义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从波波到涛涛,周立波终于活成了玛丽苏
锐与智 成就不套路
魅力挖剪
《纪念》:俗套的故事与不俗的寓意
“套路”,但绝不“俗套”——观上海歌剧院版《军中女郎》
周立波:海派清口也玩“股”
周立波:海派清口也玩“股”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