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游山水诗浅析

2011-07-12何姗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山水诗陆游山水

■何姗

本文概括了陆游山水诗的创作条件及其生活上的情感状态变化,以具体分析陆游山水诗具有的宦海人生、贬滴旅途、郊游行吟、山居访友、渔樵耕读等日常生活留下的时代烙印,在此基础上揭示陆游山水诗所表现的亦喜亦忧的心路历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浙江绍兴山阴风景非常秀丽,古人在《世说新语·言语》有描绘:“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可见山阴风景之美。境内又有大禹的一个遗迹,与迹寺、兰亭、镜湖等众多的名胜古迹,陆游从小就受到家乡的山山水水和人情风俗的熏陶,诗文中充满了对故乡山水风光的盛赞,他一生游历过许多地方,大都是当时而著名的风景胜地,如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的蜀中,铁马秋风的边塞南郑,风光如画的江南水乡等等,这些游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打下了深刻的山水自然美的烙印。陆游生活在北宋灭亡之际,亲身经历了丧乱之痛,又从父亲及朋友那里,接受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因此从小立下壮志抱负,要奔赴前线杀敌,决不让侵略者践踏祖国的锦绣河山。钱钟书说:“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他的学生称赞他说:‘论诗何止高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一个宋代遗老表扬他说:‘前辈评宋渡南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痞寐不忘中原,与拜鹃心事实同’。这两个跟他时代接近的人注重他作品的第一方面。然而,除了在明代中叶他很受冷淡以外,陆游全靠那第二方面去打动后世好几百年的读者……”。

乾道六年,陆游出任夔州通判,陆游在夔州通判三年任期将满之时,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陆游南下在南郑任左迅议郎、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三职。然而随着王炎声望和实力的增强,南宋小朝廷又对王炎起了猜忌之心,一纸将王炎罢免,调离四川,这给了陆游很大打击,仕途的失意逼迫诗人暂时放下执着的报国热情,把目光转向蜀中的名山胜水舞榭歌台,燕饮颓放、消磨时间。陆游在这次壮游之中,饱览大江两岸雄丽的山川景色,考察了各地的风俗民情,壮丽的河山开拓了陆游的眼界和心胸,提高了他的诗文的创作水平,写下了为数众多的游记诗歌,著名的《入蜀记》就作于此时。

淳熙二年,诗人的老朋友范成大出任四川制置使,招陆游担任参议官,于是陆游又到了成都,这两个诗友,又一起满怀着恢复中原,为国雪耻的雄心壮志,这次老朋友在成都聚会,主宾唱酬,过得非常愉快,但是陆游仍然是为恢复中原的理想抱负不能实现,而感到非常地忧痛。为了排遣苦闷,他出入酒肆歌楼,游遍了锦城,就是成都城,和附近各县的山水名胜,豪放不羁、不拘礼法,就被同僚们讥为颓放,于是他自己索性自号为“放翁”,“放翁”的名字由此而得。将近八年的蜀中和南郑的生活,是陆游一生中,创造力最旺盛、创作成就最高的这个时期,为了纪念他这段难忘的生活,他把他平生的诗文集,分别命名为《剑南诗稿》和《渭南文集》。

陆游六十六岁以后,一直到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十二月,他去世的二十年间。陆游都是在故乡山阴度过的,他住在离山阴县城九里地的三山,面对着波光粼粼的镜湖,诗人生活穷困,心境却闲适宁静,他时常留连山水,或游云门寺,或漫步于乡村小巷,或泛若耶溪。他自己也参与农事,农村与乡村风光成了他晚年诗歌的主要内容,有大量的田园闲适诗,也有不少山水诗篇。陆游在《感兴》诗中写道:“吾尝考在昔,颇见造物情。离堆太史公,青莲老先生,悲鸣伏枥骥,蹭蹬失水鲸。饱以五车读,劳而万里行。险艰外备尝,愤郁中不平。山川与风俗,杂错而交并。”(《感兴》)他以司马迁、李白等诗人为例,说明他们在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身行万里,备尝艰辛,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有丰富深刻的体验。“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题萧彦毓诗后》)这首诗的妙处在于诗都是写在旅途中间,山程水驿之中。因此陆游时时刻刻注意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吸取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正是时代风云的激荡和雄秀江山的陶冶,使得陆游一生诗兴如泉,喷涌不息,“六十年间万首诗”,其中就有不少意境壮丽或者优美的山水佳篇。

再看陆游的七律名篇《游山西村》,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这一联以“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八个字,再现了浙东、丘陵、水网、平原交叉的地区春天的特有景色,多么熨帖、生动。诗人在描写一路经行的客观景物中,突出“疑无路”、“又一村”的主观感觉,使叙述曲折,有阶段、多层次,包含着进入不断变换新境界的意思和有时遇塞而通、豁然开朗的喜悦。这一联不独善状难写之景,色彩明丽,句法流走生动。而且把景趣、情趣与理趣,自然地熔铸于一炉,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还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说:“这种景象前人也描摹过,例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看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还有唐代的散文家,诗人柳宗元《袁家渴记》:‘舟行若穷,忽又无际’;还有唐代诗人卢纶《送吉中孚归楚州》:诗中说‘暗入无路中,心知有花处’;耿湋:‘花落寻无径,鸡鸣觉有村’;周晖《清波杂志》卷中载强彦文诗:‘远山初见疑无路,曲折徐行渐有村’;还有前面选的王安石《江上》。不过要到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这里就可以见出陆游写山水善于“熨帖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一个典型的例子。陆游擅长写七律,他的七律山水诗充满了这类状景细致生动、曲折又熨帖的佳句,例如:

“瓦屋螺青披雾出,锦江鸭绿抱山来。”(《快晴》)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酝藉人。”(《登拟岘台》)

“山从飞鸟行边出,天向平芜尽处低。”(《游修觉寺》)

“日斜野渡放船小,风急渔村摊网腥。”(《送客城西》)

这些描写山水自然景物的诗句,或者用白描,或者用彩绘,或者用比喻,或者用拟人,手法多样,无不感受细腻,表现生动雅致、曲折传神。这些景句,对偶既工整精致,又流利奇健既能出人意表,又绝无生涩造作之感。陆游的七绝的山水诗中,也多有意象营构和意境创造非常精彩的佳作。例如下面这首《雨中山行至松风亭忽澄霁》,“烟雨千峰拥髻鬟,忽看青嶂白云间。卷藏破墨营丘笔,却展将军著色山。”(《雨中山行至松风亭忽澄霁》)写由雨到晴的山景,想象奇丽,设色鲜艳又由实入虚,既以唐代著名画家,李思训的金碧山水来摹状,又用李成的水墨山水来反衬,比喻新颖而熨帖。又如下面一首诗“舟中一雨扫飞蝇,半脱纶巾卧翠藤。清梦初回窗日晚,数声柔橹下巴陵。”(《小雨极凉舟中熟睡至夕》)这首诗写雨后新凉,他在船中酣睡的情景,诗人用斜日照窗、橹声轻柔来衬托,对船外的山水不著一字,而出峡后,大江空阔、水平风软的景象和诗人舒畅开朗的神情心态,却从言外显出来了,可谓情景交融的妙笔。再看另外一首七绝,《过灵石三峰二首》其一:“奇峰迎马骇衰翁,蜀岭吴山一洗空。拔地青苍五千仞,劳渠蟠屈小诗中。”(《过灵石三峰二首》)前三句用壮语写景,表扬山,贬低自己,令人心惊神骇,末句却骤然收缩,用欣赏画的方式,将奇峰收缩进他的诗中,又以“劳渠蟠屈”的幽默语气,来揶揄、来讽刺、来嘲笑这个山,情趣横生。此诗不仅构思奇特,也显出诗人胸怀开阔、气度恢宏。

陆游山水诗在经历了仕宦的失意和山水的洗礼后,他的诗风在转变中找到了最终的归宿。其中抒发爱国激情的山水诗,气势奔放、骨力遒劲、境界壮阔、风格雄浑,而他晚年那些以自然平淡为基本风格的山水诗,则吸收了陶渊明的淳朴、王维的静穆、白居易的清畅、梅尧臣的古淡、苏轼的风趣,使人在涵咏中,充分地感受到了诗人丰富的人生情趣和审美兴味。

[1]钱钟书.宋诗选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吴其付.陆游宦游生涯的景观变迁[D].四川师范大学,2005.

[3]耿蕊.论陆游爱国诗词中的“梦”意象——兼论宋代文人心态[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4]曾明.陆游山水诗的艺术精神[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6).

猜你喜欢

山水诗陆游山水
《山水间》
赵雷:忘我于山水之间
山水朋友
瞻谢公亭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除夜雪
浅析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境界
初夏绝句
陆游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