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踩文蛤》创作杂谈

2011-07-12喜启明

剧影月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语汇滩涂编导

■喜启明

南通沿海有200万亩的滩涂,在这广阔的滩涂下面,生长着各种五颜六色的贝类。当潮水踮起千万只足尖,在海滩上跳起浪花舞的时候,一群浪花般的姑娘来到海滩。这是她们的足下之海,这是她们的胸中之海,踩文蛤便成了她们的生活之源,便成了她们的青春律动和美丽舞伴。

舞蹈《踩文蛤》荣获江苏省第二届新人新作歌舞大赛舞蹈创作第一名;第三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优秀节目奖;朝鲜平壤第24届“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金奖。

记得我第一次创作舞蹈《踩文蛤》应该是90年代初,当时只是一名舞蹈演员,刚刚接触舞蹈创作,没有编导经验,更谈不上编导技法,一切跟着感觉走。舞蹈参加了由江苏省文化厅举办的第三届音乐舞蹈节比赛,获得了编导三等奖。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将舞蹈创作进行到底。

赛后,前线歌舞团著名编导黄素嘉老师曾经这样对我说过:“《踩文蛤》题裁很独特,不要随意放弃,要进一步打磨和提炼,我希望此舞蹈将来成为一个很好的作品乃至精品”。黄素嘉老师语重心肠的一番话,深深铭刻在我的心里。于是乎,将《踩文蛤》从新构思、设计和创作。

在创作期间,我紧紧围绕“踩”字作文章,要求自己踩出神韵、踩出情趣、踩出特色。为了使舞蹈语汇更加准确、更加丰满、更加有个性,我带着部分演员再次到如东滩涂上进行采风,体验海上风情和踩文蛤时的那种乐趣。那天踩得特别兴奋,当晚就在排练厅进行舞蹈创作。如何将生活中单一的“踩”给予提炼、升华,从而达到具有个性化的舞蹈语汇,这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艺术创作就是要推陈出新,进行舞蹈动作的发展创新,是丰富舞蹈表现手段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所以,一遍又一遍的试跳,一遍又一遍的筛选,直到主题动作的形成。舞蹈通过踩、蹲、拧、提等一系列组合动作加以变奏、夸张和修饰,利用交响编舞的技法,构成了一组富有特点、个性的而又与众不同的舞蹈语汇。

舞蹈构图与调度是舞蹈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编舞者对舞蹈结构与调度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其作品水平的高低和艺术表现力的大小。舞蹈《踩文蛤》的结构和调度打破以往程式化的模式,充分利用舞台的空间和时间,层次丰富、构图清新、调度自然,动与静、慢与快、虚与实的有机统一,使得舞蹈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在舞蹈音乐创作中,更加注重地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有机结合。例如音乐的开头部分号子声,主要吸取了海门山歌的唱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同时,利用海浪声为衬托,把观众一下带到那一望无际的大海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主旋律以节奏明快的现代音乐为主线,并溶入了女声哼腔音调,使得整个舞蹈音乐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更有时代气息。

著名舞蹈理论家于平撰写的题为《群舞的指称、叙述、思维与意蕴》一文中写到:“肢体之合”作为舞蹈创作思维的精深层面,不仅使在叙述上相对比较单纯的情绪体现出一定的复杂度与厚重感。例如大赛中的《踩文蛤》和《壮族大歌》,而且使有冲突、有人物的情节舞得到更有效的叙述和更有序的呈现。群舞创作思维的发散,应致力于用“肢体”来处理“情节”,这将使“情节舞”更贴近群舞的本体特征。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并不在于它叙述内容的多少,最重要的是要利用新的舞蹈手段、形式、结构和富有独创性的舞蹈语汇,充分展示舞蹈作品的深层内涵和情感,这样的作品才具有魅力,才能永久不衰。

猜你喜欢

语汇滩涂编导
霞浦滩涂
上岸的鱼
跪拜
滩涂上的丹顶鹤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关于艺术编导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向大师致敬
浅谈电视编导能力与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