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种植业区域发展转型的调查与思考——以常德市鼎城区为例
2011-07-10龙军胜刘建军
龙军胜,刘建军
(1.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武陵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常德 415100;2.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农业局,常德 415000)
1 常德市鼎城区种植业发展现状
常德市鼎城区位于洞庭湖西滨,环绕常德市城区,现有耕地面积7.7933万hm2,其中水田69 200hm2、旱地0.8733万hm2,全区总人口82.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05万人,农民人均耕地0.122hm2,是一个以种植水稻、油菜、棉花、蔬菜、柑橘等农作物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区,该区的优质稻、高品质棉、 “双低”油菜、柑橘4种作物被农业部列入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008~2015年)》,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和商品油生产基地县 (区),是常德市城区粮、油、蔬、果等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2010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20.60万hm2,复种指数达到2.6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56万hm2,总产粮食67.62万t,被评为 “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油菜收获面积4.09万hm2,总产菜籽6.44万t;棉花种植面积1.067万hm2,总产皮棉1.69万t;蔬菜种植面积1.833万hm2,总产34.5万t。全区柑橘种植面积7 333 hm2,总产6.4万t。全年种植业总产值27.7亿元,占区内生产总值的21.5%;为社会提供商品粮35万t、商品油3 740t。
目前,全区农产品生产已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每年优质稻种植面积8万 hm2、 “双低”油菜种植面积3.677万hm2、高品质棉花种植面积1万hm2、蔬菜种植面积1.67万hm2,并且形成了一批优势农产品特色产区:以雷灌走廊、黄土店片、斗姆湖片为主的优质稻米产区;以蒿子港、牛鼻滩、韩公渡等棉产区乡镇为主的 “双低”油菜产区;以蒿子港、牛鼻滩等乡镇为主的高品质棉产区;以太阳山周边乡镇为主的优质柑橘产区;以武陵镇、牛鼻滩、中河口等乡镇为主的蔬菜产区等。
2 常德市鼎城区种植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鼎城区是一个农业大区,但是,该区的农业产业主要是粮、棉花、油菜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要实现种植业区域发展转型,重点考虑3个方面的突出矛盾。
2.1 小规模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
目前,全区农民人均耕地面积0.122hm2,户均耕地面积0.4hm2左右。2011年2月,鼎城区农业局开展的春耕备耕调查显示,全区42.2%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劳动力以 “386199”为主,务工收入占到家庭年收入71%。要实现种植业区域发展转型,首先就要考虑农民劳动力的转移安置、农业资源的配置等问题。
2.2 农产品加工销售现状与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
鼎城区农业龙头企业少,大多数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品牌不突出,创新和辐射带动农户能力,主要以初级加工为主,科技含量不高,农业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程度偏低。辖区内没有大型的农产品综合集贸市场,农产品产、加、销联系不够紧密。农民与企业、市场的联系不紧密,产业化开发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2.3 农业生产效益偏低与农民持续增收之间的矛盾
一是种田效益偏低。最近25年来,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达20倍左右,而粮食价格上涨幅度只有6倍左右。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物价上涨、留守劳动力数量减少,目前农业机械作业价格、农业生产雇工价格等均比以前大幅上涨。实际上,现在1个劳动力在家种0.2hm2水稻的收入还赶不上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二是土地流转成本增加。目前每667m2土地流转费用在200元以上,而以前一般只要100元左右,现在有不少转出农户有心收回田块,让转包农户心有顾虑,不敢增加投入。
3 常德市鼎城区种植业区域发展转型的思路
鼎城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农业转型有基础,主导产业有优势。实现农业发展转型,重点要从4个方面着手。
3.1 稳定发展粮棉油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该区是全国的水稻、油菜、棉花生产大县,是长江流域优质稻、优质油菜、高品质棉产业带基地县,粮棉油生产是该区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在种植业区域发展转型的过程中,要坚持粮、棉、油主导产业发展不放松,以保障粮、棉、油等农产品供给为目标,稳定和发展粮、棉、油主导产业。一是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进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要按照宜粮则粮、宜棉则棉、宜油则油的原则,实行 “一乡一品”、 “一村一品”的区域布局。二是千方百计保 (扩)面积,要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秋冬农业,扩大油菜和绿肥种植面积,提高冬季作物覆盖率。三是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和配套新技术,要全面提高粮棉油等优势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四是在保证粮棉油等优势农产品生产的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包括特色蔬菜、时鲜瓜果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3.2 搞好农业资源配置,提升农业产业效益
一是积极引导土地等资源要素的流转。在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有序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一批农产品生产经营大户,形成规模化经营,克服当前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现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二是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转。以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重点,建立健全农民素质和技能培训机制;充分发挥职业培训机构的资源优势,以职业培训机构为依托,建立农民技能培训基地或培训中心,提高新型农民工的整体素质,拓宽就业门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速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三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强与科研教学单位、龙头企业的紧密联系,实行 “产、学、研、企”结合,促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转化,加速农业科技进步。
3.3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变组织化管理方式
一是大力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来组织和引导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大力培育和扶持中介服务组织,包括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公司、农村经济人、物流配送中心、农业科技咨询中心等,通过中介组织来服务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三是大力培育和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产品集贸市场,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通过政府引导、部门指导、资金扶持、项目带动,规范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运行和管理,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来在引导和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功能,把政府从包揽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解放出来,更好的服务现代农业建设。
3.4 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打造鼎城农业品牌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坚持以 “政府主导、以合作社为主体、以品牌为抓手”的发展思路,以粮、棉、油等主导产业和蔬菜、果用瓜、葡萄、柑橘等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建立覆盖主导产业的农业标准体系,加大农业标准化技术的宣传培训,打造一批农业标准化园区,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大 “三品一标”认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育一批具有鼎城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实现品牌带动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