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无惩罚原则管理效果探讨
2011-07-05吴玉琼
吴玉琼
(海南省中医院急诊科,海南 海口 570203)
护理工作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所难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年5月8日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中报告可知,在发达国家每10例患者中即有1例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受到伤害[1],但许多当事护士因为害怕受到惩罚,丧失名誉,不敢或不愿意主动报告继而影响事件的处理[2]。随着护理管理者理念的更新,建立无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必然趋势,根据卫生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精神,结合中国医院协会的《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我院自2007年初建立了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制度,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前期准备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和护理不良事件意义,护理部制定出《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办法》,组织学习,并加强宣传,使全院护理人员达成共识,此办法的目的在于:鼓励相关人员主动报告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坚持无处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尽快的解决问题,将对患者的伤害降至最小。把犯错误视作促进安全的机会[3],分析优化易出现问题的环节,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给患者创造更安全的环境。
1.2 实施方法 当出现“病人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病人安全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时,当事人须立即进行报告,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允许护士不署名呈报。护士长接到报告后,立即着手调查,帮助解决问题,并根据事件的大小,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告护理部,护理部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作出初步判断,对有可能导致患者损害的护理不良事件,立即指导、参与、帮助处理,力求将患者的损害减至最小。科室72 h内组织讨论,综合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进行改进,并修订相应的工作流程,将讨论结果书面报告护理部。护理部根据护理不良事件性质将其分为不可避免、可以避免两类,重点关注可以避免事件,将事件在院内网不记名公布,以提醒全院护理人员,规避类似事件的发生。并定期跟踪改进情况。
1.3 资料收集 自2007年开始实施推广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方法,统计实施前的2006年及管理相对成熟的2009年全院患者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资料来源于护理部登记的相关数据和调查问卷,包括住院人次、门诊人次、不良事件发生数、主动报告人次和不良事件的内容结构等。将2006年作为对照组,2009年作为观察组。
1.4 统计学方法 患者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主动呈报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不良事件主动呈报与性质分类比较 2006年1~12月,本院门诊量63 012次,住院5 412人次。2009年1~12月,门诊量87 192人次,住院7 704人次。两年护理不良事件主动呈报性质分类情况见表1。主动呈报率明显上升(χ2=9.26,P<0.05),可以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χ2=4.32,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患者满意度调查 向来我院就诊的患者或家属现场发放问卷,匿名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300份,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2006年回收有效问卷278份,2009年回收有效问卷264份。比较2006年和2009年患者或家属对该院医疗工作的满意情况,2009年满意度明显提高(χ2=13.4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2006年与2009年护理不良事件主动呈报与事件性质分类[例(%)]
表2 2006年和2009度患者满意度工作调查(例)
2.3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原因分类 比较2006年和2009年实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率(护理不良事件率=护理不良事件数/住院人次)。海南省中医院2009年度收治患者7 704例,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64例,占收治患者数的0.8%,见表3。2006年度收治患者5 412例,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3例,占收治患者数的0.3%,见表4。
表3 2009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汇总表
表4 2006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汇总表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4]。我院的实践表明,无惩罚原则可提高护理不良事件暴露程序,避免类似的不良事件一再发生,使护理不良事件的性质从结构上发生变化。许多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具有普遍性和相似性。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施以前,通常是科室自行解决处理,由于害怕批评,很少上报。实施以后,不良事件的上报不会对评比造成不良影响,护理部为全院护理人员搭建交流分享经验教训的平台,目的是警示和共勉,改进护理质量。
另外,护理不良事件一旦发生,护理部及时介入,可帮助科室更好的解决问题,降低事件的危害性。并在处理过程中,拉近了与基层护理人员的心理距离。鼓励事件当事人参与流程整改。进而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海南省中医院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8%,远低于发达国家约10.0%的水平,可能是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概念认识不清,或仍存有害怕的心理,而产生漏报。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加强宣传和培训,避免不良事件的瞒报和漏报。在本院发生的不良事件中43.75%为可避免发生,这和国外的相关报导类似[5],说明在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提升的空间是很大的。2009年排前3位的原因分别为护理沟通事件、公共设施事件和药物事件,提示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有必要加强相关培训,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1] 王 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1054.
[2] Veerapen R.Malpractice risk management[J].Medical Observer,2004,7:2.
[3] Mohr JJ.Creating a safe learning organization[J].Frontiers of Health Services Management,2005,22(1):41-44.
[4] 李亚新,樊锦春,杨韵歆.急诊科医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海南医学,2011,22(14):153.
[5] 连 斌,吴 琼,罗 旭,等.结构方程模型在医疗风险预警体系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