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双唑钠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2011-07-05蔡白振
孔 飞,蔡白振
(海南省人民医院放疗科,海南 海口 570311)
鼻咽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鼻咽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均较低,恶性程度较高[1]。鼻咽癌对放射线敏感性较高,放射治疗已成为目前的首选治疗方法[2]。甘氨双唑钠是一种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可明显提高实体肿瘤对放射线的敏感性[3]。我院应用甘氨双唑钠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2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0年1~10月收治鼻咽癌患者58例,其中男39例,女19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35岁,平均(52.8±7.2)岁;58例患者均为初诊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15例,糖尿病9例,无肝病及结核病史,无其他肿瘤史。所有患者均拟定进行放射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甘氨双唑钠增敏组)29例,对照组(单纯放射治疗组)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入选条件 ①影像学与病理学证实为鼻咽癌,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分化型非角化性癌;②PS评分≤80分以上;③对患者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均进行监测,根据患者状况判断其可以完成3个月以上的跟踪随访;④非妊娠、非哺乳期妇女;⑤1个月内未做其他治疗;⑥无其他慢性病或恶性肿瘤病史,无药物过敏史;⑦所有入选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P值例数29 29性别男20 19<0.05女9 10<0.05年龄(岁)52.7±6.8 52.9±7.4<0.05病程(月)5.4±1.3 5.3±1.2<0.05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27 28<0.05未分化21<0.05肿瘤分期Ⅰ00<0.05Ⅱ23<0.05Ⅲ25 24<0.05Ⅴ22<0.05
1.3 仪器与制剂 ①放射治疗采用瓦里安公司的23ES直线加速器,选用8~12 Mev的电子线以及6 MV的高能X线进行照射;X射线连续外照射;②甘氨双唑钠(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0.25 g/支。
1.4 治疗方法
1.4.1 照射野 两组患者均以面罩固定,CT模拟定位。依据CT增强扫描检查图像在模拟机下定位、确定靶体积。常规外照射面以面颈联合野为主野,根据肿瘤侵犯情况给予行面颈联合野、耳前野、耳后野、鼻前野或颅底野等。外照射中须控制脑干、脊髓、颞叶、晶状体、视神经等部位的照射剂量。
1.4.2照射剂量 两组照射剂量相同,照射剂量为鼻咽部每7.5周照射总剂量:72Gy/36次;颈部淋巴结每7.5周照射总剂量:70Gy/35次;颈部预防剂量:56Gy。若经外照射后肿块仍有残留可设局部野,加照射剂量4 Gy。
1.4.3 增敏处理 观察组于放射治疗第1天起即给予静脉滴注甘氨双唑钠,0.8 g/mm2体表面积,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于放射治疗前30 min内滴注完毕,60 min内开始放射治疗,放疗时间不超过60 min,隔日一次。对照组无以上处理。
1.5 疗效评定 每周对患者鼻咽部肿瘤及颈部淋巴结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其消退情况,并对放射治疗各种毒副反应(包括皮肤、黏膜、消化道反应,血常规变化,肝功能情况)进行观察评估,待放疗结束后行鼻腔镜检查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放疗结束3个月后再次行鼻腔镜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疗效评定采用WTO标准[4]:肿瘤消失,淋巴结消退为完全缓解;肿瘤及淋巴结消退≥50%为部分缓解;肿瘤及淋巴结消退<50%为病情稳定;肿瘤及淋巴结消退不明显甚至增大为病情进展。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放疗结束时,观察组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3例,无缓解7例,缓解率为75.86%;对照组完全缓解12例,无缓解15例,部分缓解2例,无缓解3例,缓解率为48.28%。放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组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2例,无缓解3例,缓解率为89.66%;对照组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2例,无缓解11例,缓解率为62.07%。至今,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见表2。
2.2 毒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有毒副反应发生,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及肝功能变化,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严重毒副反应影响患者疗程,未见其他毒副反应,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放射治疗疗效比较[例(%)]
表3 两组患者放疗后毒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鼻咽癌在我国较为常见,其对放射治疗敏感,放射治疗已成为目前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2]。但是在放疗过程中可出现患者对放射抗拒的情况发生,造成部分患者对放射线不敏感,而是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敏感患者[4]。目前鼻咽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
鼻咽癌实体瘤对放疗不敏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其瘤体内存在着10%~50%的乏氧细胞[5],导致其对放射性的敏感性明显降低,因此可能因其无法被放射线灭活,而导致肿瘤的恶变及进一步转移[6]。所以,提高鼻咽癌患者肿瘤细胞中的乏氧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便有可能灭活更多的肿瘤细胞,从而减少肿瘤细胞的异常增生,达到消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甘氨双唑钠是一种新型增敏剂,可固定肿瘤细胞分子损伤,并对肿瘤细胞的DNA修复酶产生抑制作用[7],从而明显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有效灭活乏氧细胞,避免恶性肿瘤的复发,降低其复发率和转移率。本研究中放疗结束时及结束后3个月,观察组的治疗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使用甘氨双唑钠仅增强患者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并未增加毒副作用的发生率[8]。本组资料显示,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甘氨双唑钠可提高鼻咽癌患者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并且未增加患者放射治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放射治疗增敏剂,可提高鼻咽癌患者放疗近期疗效,可在临床推广。
[1] 陈龙邦,刘福坤.循证肿瘤治疗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323-329.
[2] 崔 莉,王霍乔,鄂宏臣.甘氨双唑钠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6):37-38.
[3] 王永斌,童远和,罗建文,等.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Ⅲ期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0,22(8):172-174.
[4] 高洪彬.鼻咽癌放射增敏的研究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2008,23(1):501.
[5] 李铭仪,刘锦全,陈冬平,等.甘氨双唑钠联合PLF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10):17-19.
[6] 何振宇,李凤岩,童 琴,等.甘氨双唑钠联合DDP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111):2038-2039.
[7] 吴 华,余忠华,林 清,等.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J].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1):842-844.
[8] 刘少兵,李 明,盘玉飞,等.甘氨双唑钠(CMNa)对中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11):2137-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