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入园焦虑及其影响因素
2011-07-04刘少英张月燕姚明敏金丽君
刘少英 张月燕 姚明敏 金丽君
[摘要]梯度入园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但幼儿个体差异较显著,尤其表现在入园第一周与家长分离时。本研究以118名新入园的托班幼儿为被试,探讨不同焦虑类型幼儿的分离焦虑水平以及入园前的交往水平对幼儿入园焦虑类型的影响,为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提供应对依据。结果发现:(1)各入园焦虑类型的幼儿按分离焦虑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是:缠人型、狂暴型、封闭型和一般型,前三种类型幼儿的分离焦虑水平显著高于一般型幼儿。(2)幼儿与陌生成人的交往水平显著高于与同伴的交往水平,封闭型幼儿的两种交往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幼儿。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应根据不同类型幼儿的焦虑表现作不同的应对。关注入园前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关键词]梯度入园模式;入园适应;分离焦虑;交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4-0038-04
一、研究背景
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虽然梯度入园模式①的运用对于缓解大多数幼儿的入园焦虑是有效的。但个别幼儿的焦虑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特别是入园第一周与家长分离时的焦虑水平。这充分反映出幼儿的入园焦虑具有个体差异。
一般而言,幼儿的入园焦虑有三种表现形式:分离时哭闹,跟随他人和自我封闭。根据表现形式、反应强度和适应期长短,通常将入园焦虑表现划分为四种类型:缠人型、狂暴型、封闭型和一般型。缠人型幼儿不但在入园分离时会哭闹,还会不停地重复要求父母来接,喜欢跟随某位教师或幼儿,这类幼儿焦虑反应强度较高,适应期较长;狂暴型幼儿在入园分离时常常大哭大闹,甚至拳打脚踢,然而一旦在教师的安慰之下平静下来,就能立刻适应幼儿园活动,这类幼儿焦虑反应强度极高,而适应期最短;封闭型幼儿入园后会默默流泪,不与他人说话,寻找自己的依恋物,或一动不动,这类幼儿焦虑反应强度最低,而适应期最长;一般型幼儿常常只在入园分离时哭闹,或者在活动遇到挫折时哭闹,教师稍作安慰就能缓解,这类幼儿入园适应期短,焦虑反应强度低。一般把缠人型、狂暴型和封闭型归为高焦虑水平类型。
高焦虑水平的幼儿是否在入园第一周就表现出高分离焦虑呢?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缠人型和狂暴型幼儿可能具有高分离焦虑水平,封闭型幼儿虽然也具有高分离焦虑水平,但是由于其抑制性的表现。可能不容易被教师发现。这一结论出自教师的实践经验,尚缺乏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教师对梯度入园模式下幼儿第一周入园分离时的哭闹程度进行观察记录,并对幼儿在园情况进行观察,评估其表现类型,探讨各焦虑类型幼儿的分离焦虑水平。
对于高焦虑水平的幼儿,尤其是对分离焦虑表现不明显的封闭型幼儿,又该如何在入园前发现并有效应对呢?我们认为幼儿入园焦虑表现可能与幼儿的先天气质和后天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关。由于气质在幼儿期已趋于稳定,很难通过后天教养而改变,若以气质来预测幼儿的入园焦虑表现和水平,会使气质类型变成一个“标签”,让教师和家长对具有某些气质类型幼儿的入园表现产生消极的心理期待。因此,我们更为关注家庭环境对幼儿人园焦虑的影响。
有研究者认为,早期交往水平的个体差异,直接造成了不同幼儿在入园适应时间和质量上的差异。幼儿的交往水平是后天培养的,是可塑的。幼儿入园后需要和陌生的成人即教师交往,也需要和陌生的同伴(一般为同龄幼儿)交往。幼儿入园焦虑的消失需要经历群体相识、排斥、接纳、融入四个阶段,在群体中与陌生成人和同伴交往并融入群体,是幼儿在入园适应期的主要任务。因此,幼儿在入园前与陌生成人和同伴的交往经验可能会对幼儿的入园焦虑表现及其水平产生影响。本研究拟通过对幼儿入园前交往水平的调查和教师对幼儿入园焦虑表现类型的评估,探讨幼儿的入园焦虑表现与入园前交往水平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取样
样本取自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2010年新人园的150名托班幼儿,最终获得有效被试118名,其中男孩66名,女孩52名,平均年龄2岁6个月。
(二)研究方法
1.幼儿交往水平调查
幼儿交往水平调查包括两方面:与陌生成人的交往水平和与同伴的交往水平,主要关注幼儿与陌生成人和同伴在一起时发起交往和维持交往的水平。如,能否主动与陌生成人或同伴打招呼,加入群体游戏,在发生冲突时能否很快地解决冲突,等等。
问卷中关于与陌生成人交往水平和与同伴交往水平的问题各有5道,题目根据《3~7岁幼儿气质问卷》和《幼儿人格问卷》相关条目选编,每道题三个选择项,分别为“从不”“有时”“总是”,按3点法计分。信度值α=0.784。在入园前教师家访时,请家长根据孩子近一个月来的表现填写问卷。
2.幼儿园焦虑表现的观察与记录
在入园第一周,教师每天对每个幼儿与家长分离时的哭闹程度进行评分,分三个程度:不哭闹、一般性哭闹、哭闹得厉害,按3点法计分。出勤情况对于评定分离焦虑水平的平均值有影响,因此需要记录每个幼儿每天是否出勤。
班上的两位教师在经过一定时期的观察记录培训后,根据幼儿第一周入园的表现对其入园焦虑表现类型进行观察和评估。两位教师评估结果的一致性达0.85。
三、研究结果
(一)各入园焦虑类型幼儿的分离焦虑表现
如表1所示,缠人型、封闭型和狂暴型三种高焦虑水平类型的幼儿共33人,占27.9%。分离焦虑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是:缠人型、狂暴型、封闭型和一般型。缠人型和狂暴型幼儿的分离焦虑水平较高,可能与其外显的焦虑行为有关;而封闭型幼儿由于在分离时的哭闹表现较内敛,显得分离焦虑水平并不那么高,这与实际观察到的情况一致,可见这类幼儿正是教师必须重点关注的对象。
各类型幼儿的分离焦虑水平经人数加权后进行一维方差分析,得:F=34.014,p<0.01,说明各入园焦虑类型幼儿之间的分离焦虑水平差异显著。进一步对各类型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发现一般型幼儿与其他三种类型幼儿的分类焦虑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三种类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高焦虑水平类型的幼儿在入园第一周的分离焦虑显著高于一般型幼儿。
这一结果印证了实践观察经验,间接证明了幼儿入园焦虑表现类型的经验分类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各入园焦虑类型幼儿入园前的交往水平
幼儿总体交往水平的均值为1.24,标准差为0.35,这说明幼儿的交往处于较好水平。
幼儿与陌生成人交往水平的均值为1.39,标准差为0.49;与同伴交往水平的均值为1.08,标准差为0.46。对两者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t=8.12,p<0.01,这说明幼儿与陌生成人的交往水平显著
高于与同伴的交往水平,也说明幼儿与陌生成人的交往和与同伴的交往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交往。下面,我们分别进行分析。
如表2所示,将各入园焦虑类型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水平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狂暴型、一般型、缠人型和封闭型。经人数加权的一维方差分析得:F=6.493,p<0.01,这说明各类型幼儿之间与同伴交往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进行组间比较发现,封闭型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类型幼儿。
将各人园焦虑类型幼儿与陌生成人交往的水平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缠人型、一般型、狂暴型和封闭型。经人数加权的一维方差分析得:F=8.406,p<0.01,这说明各类型幼儿之间与陌生成人交往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进行组间比较发现,封闭型幼儿与陌生成人交往的水平显著低于一般型和缠人型幼儿。
由此可见,封闭型幼儿在入园前无论是与同伴的交往水平还是与陌生成人的交往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幼儿。这也说明在入园前缺乏与陌生成人和同伴交往经验的幼儿,可能面临艰难的人园适应过程。
四、讨论
(一)应对高分离焦虑幼儿的策略
从研究结果可以发现,缠入型、封闭型和狂暴型幼儿的分离焦虑水平较高。这提示我们在入园第一周需要重点应对这三类幼儿的分离焦虑,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封闭型幼儿。因为这类幼儿貌似不太焦虑,事实上他们缺乏与陌生成人及同伴的交往经验,这使得他们更多地选择抑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反而使负面情绪更难以排解。教师需要对这类幼儿倾注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多关注幼儿的喜好,与幼儿建立情感依恋,由此引导幼儿逐步愿意与同伴交往,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缠入型幼儿由于与陌生成人的交往水平较高,他们更愿意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情绪,这类幼儿不难被发现,难的是如何让他们融入集体活动。教师可以在与这类幼儿建立一定的情感依恋后,温和而坚定地提出要求,让这类幼儿加入集体活动,融入同伴群体。狂暴型幼儿的分离焦虑较易通过与同伴的游戏来转移,这类幼儿乐于与同伴交往,一旦发现有群体性好玩的游戏,会立刻转移注意力,积极投入活动。
(二)关注幼儿入园前的交往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对幼儿入园前交往水平的考察能够区分出封闭型幼儿,这类幼儿与同伴和与陌生成人交往的水平均较低,这一结果印证了幼教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即幼儿早期交往水平差异将会影响其人园适应的时间和质量。有研究者发现,集居方式能够促进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集居是儿童在群体中交往和生活的一种环境。与散居儿童相比,集居儿童不但社会适应能力强。而且智能水平也会随着集居时间增长而提高。因此,在人园前就应该引导幼儿在群体中交往,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也能促进幼儿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
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对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和与陌生成人的交往加以关注。本研究发现,幼儿与陌生成人的交往水平高于与同伴的交往水平,这可能是因为家长自身的交往经历对孩子与陌生成人的交往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有些家长还未充分意识到早期同伴交往对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以致于对幼儿的同伴交往关注不够。幼儿进入幼儿园,与教师的互动是多对一的,因此更多地需要与同伴群体互动,从而获得认知、情绪和社会性方面能力的发展。可见,在幼儿入园前的早期教育中,应该关注幼儿的同伴交往。家长和早教机构应该更多地为幼儿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和环境,给予相应的指导,包括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时就开始引导幼儿注意到同伴的存在,帮助其学习加入同伴游戏、维持交往、自行解决彼此冲突的技巧,等等。幼儿园也可以在入园报名时提示家长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在入园前的三个月着重训练幼儿愿意与陌生成人和同伴交往,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加入同伴群体,学习解决同伴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