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的新机会

2011-06-23陈蘋

现代台湾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十二五大陆物流

陈蘋

大陆即将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有许多创新点,其关键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从外需走向内需、从高碳走向低碳,追求“民富”的目标;台湾岛内对大陆“十二五”规划给予极大的关注,普遍认为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化与提升有望获得新契机。

一、岛内对大陆“十二五”规划的聚焦点

第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台湾媒体认为其有两层涵义:一是大陆加快城镇化及区域发展来扩大内需,大幅降低对出口依赖;二是要发展高附加价值产业及出口产品。对台商来说,“十二五”规划所衍生的投资及内需商机规模庞大。

第二,“包容性增长”概念可能成为新的发展命题。台湾媒体认为其强调的是要让经济发展的成果由全民共享,必将更重视资源配置和财富再分配过程中的公平程度。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统筹兼顾;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变革”的臆测。有台湾学者撰文指出,大陆必须推动结构性改革,才能突破当今发展、转型的困境。这就必须从行政体制改革、公共建设再活化做起,让更多的大陆人民感受到经济成果,也给予两岸关系更宽广的想象空间与发展空间。

二、大陆“十二五”规划与产业发展政策

首先,“十二五”规划的投资与扩大内需的规模庞大。扩大内需是“十二五”期间促进大陆经济增长的战略方针。未来除了之前施行的短期补贴政策,如持续推出汽车、家电产品等“热点消费”之外,关键是确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通过所得分配制度改革,改变机会失衡现象,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变为“共同富裕”,提高中低收入家庭及农村家庭收入水平,使大陆逾7亿农村人口的消费力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通过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等方面改革,增加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项目的投入,以降低消费者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达到消费力长久发展的目的。“十二五”期间,大陆市场鼓励居民的消费由“生存性”向“服务性”与“享受型”方向发展,包括医疗服务、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都将受到重视。

其次,“十二五”规划产业发展政策与台湾的机会。“十二五”规划的产业发展政策可粗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改变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的产业结构不协调状况;二是农业的现代化。“十二五”规划中解决“三农”(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的产业发展政策可归纳为三项:转变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公益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和农产加工业,以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附加价值较高的农产品;拓宽农业增收渠道,增加惠农的补贴与奖励,适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协助农民转移就业。三是工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十二五”规划的定位是: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价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列入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优先扶植的产业包括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业、信息化产业、海洋经济产业等。

三、“十二五”规划带给台湾的新机会

“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已被明文写进“十二五”规划,这是历史新页,两岸产业深度接轨必然成为台商关注的要项。最新调查显示,台湾经济发展的信心指数主要来源于三方面:ECFA生效的商机;大陆“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因素;台湾经济整体投资环境往良性方向循环。台湾的“黄金十年”计划和大陆的“十二五”规划将会有很多的合作机会,台湾应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两岸相关经济与产业合作进行协商。尤其是在新型战略性产业、农业及服务业方面把握两岸合作发展的契机。

首先,“十二五”规划的农业政策与台商新机会。由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与困难性,多年来都是中央最为关注的议题。“十二五”规划中的“三农”政策将从以下方面强化:一是缩小贫富差距。注重加快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降低基尼系数,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二是增加农民收入与保障粮食安全并重。农产品价格是农民收入的主体,“十二五”期间,除了增加惠农的补贴与奖励,拓宽农业增收渠道,还将制定一套对农产品收购价格逐年增长的规划,以促进农业生产,并保障粮食安全。三是促进农村的城镇化发展。促进城镇化发展和提升农业生产力不仅是“十二五”规划期间很重要的農业政策,也是长远的政策目标与努力方向。两岸农业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互惠前景广阔。

其次,两岸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合作机会。“十二五”规划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电动汽车、高精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新一代高科技产业,其与台湾当局提出的六大关键新兴产业(精致农业、生物科技、绿色能源、医疗照护、观光旅游、文化创业等)有诸多同质性。一方面在未来的五年中,大陆将投入可观的资金,建设“实验室或研发区”;另一方面清洁能源产业、矿物燃料行业将获得科技投资的大部分资金。已有不少台湾业者希望六大关键新兴产业或通过两岸产业的分工合作,或通过互相投资,能抢占大陆市场的先机,以提高台湾的实质经济效益。譬如,台湾某电子产业龙头大厂早就积极布局,他们在2010年10月于福州举行的“第七届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论坛”上达成两岸合作内容包括:首次制定两岸3D显示器及电子纸显示器标准;两岸共同成立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工作小组(初期以硅晶为主)并制定具体工作目标;中移动的TD与全球3G主流技术WCDMA进行混合组网;在海西区布建无线城市、联网电视融入数字回流;研议降低LED成本;探讨两岸物流网共同化标准策略等。再如,台湾岛内相关企业已加快针列大陆废弃物处理、水处理、节能等产业的合作步伐,竞争内地环保这块大饼;还如,台湾电子代工龙头鸿海集团也抢占大陆3c市场先机,除了旗下3c卖场在一、二级城市的销售渠道之外,将开放采“加盟店模式”进军三、四级城市的步伐,抢占内地网络购物商机。正如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所宣誓的“将由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市场”。换言之,看准“十二五”规划的商机,台商制造业将结合后端服务业来做强做大。

再者,“十二五”期间两岸物流业合作大有作为。在区域一体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陆许多地方和城市都将流通经济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作,努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打造物流中心和物流基地。“十二五”期间,大陆的物流节点与网络建设将以2009年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基准,确保完成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9个物流区域和十大物流通道的战略布局。从现实来看,两岸物流业发展存在阶段性差异,大陆物流市场很像20年前台湾的状况,对台湾业者而言,是一个巨大并充满挑战的市场。也就是说,在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与实务运筹等方面,两岸物流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台湾业者现代物流管理的软实力,可促进两岸物流业合作获取突破性的进展。为此,应推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物流产业合作体系,重点选择农产品物流、城市物流配送、港口物流和多式联运、绿色物流、应急物流、物联网创建及应用等领域,通过两岸物流产业政策的研究比对和修正协调,采取双向投资、策略联盟、人才交流培训、品牌建设、共同研发和制定标准等切实可行的协作方式,合力打造环海峡物流圈成为亚太区域物流中心。

另外,“十二五”期间两岸金融业将迈向更高层次合作。长期以来,受到台湾当局对大陆经贸政策的限制,台湾金融业进军大陆市场的步伐一直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两岸MOU协议的达成,尤其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使台湾金融业跟进服务对象到大陆开展实质性运营变为现实。两岸金融业的优劣势具有互补效应,大陆金融业的优势在于机构的规模大,正好弥补台湾金融机构数量多、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的劣势;而台湾金融自由开放较早,具有国际金融运作与管理经验等优势,可弥补迄今仍处于半垄断、受保护市场环境中运行的大陆金融业的弱势。“十二五”为两岸金融合作开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合作的空间广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台湾海峡金融区域市场的合作与互动。为此,两岸业者必须共同致力于创建金融交易平台;探索建立两岸跨境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和风险处理机制;协调两岸的会计标准、金融法规和金融用语;建立两岸货币兑换清算机制,提高人民币与新台币兑换的便捷度,降低兑换成本。二是两岸金融机构的合作。包括两岸金融机构跨域互设法人机构或分支机构,拓展服务范围;鼓励两岸金融机构的并购与交叉持股,有利于各金融机构更快适应对方市场;加强两岸金融人才培育与金融机构管理经验的交流与借鉴。三是跨域金融业务方面的合作。如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与合作;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借鉴与合作;网上银行、客户融资、住宅与商业楼宇贷款等中间业务和金融创新方面的合作;鼓励两岸合作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等等。

猜你喜欢

十二五大陆物流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冰之大陆
冰之大陆
冰之大陆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
大陆的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