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机监测快速处理闭环电码化掉码故障
2011-06-20刘洪江上海铁路局徐州电务段
刘洪江 上海铁路局徐州电务段
随着各种新技术在铁路范围内不断的推广和应用,铁路第六次提速由原来的中速逐渐向高速铁路迈进,机车控制技术日臻成熟,区间实现了带超速防护系统的ZPW-2000A自动闭塞控制技术,站内实现了机车信号的电码化,由于站内电码化区段掉码故障对轨道电路主体不造成影响,隐蔽性强且不易查找,通常被误认为是机车信号瞬间接收不良而造成,不被重视,直至再次发生掉码,才确定故障现象存在并进行处理,因而故障延时较长。如何检测站内电码化机车信号的正确性、完整性,及时发现电码化掉码故障,是实现机车信号区间站内一体化的关键。ZPW-2000A闭环电码化在轨道电路通道的接受端,采集机车信号,通过检测盘来监督机车信号的完整性。然而正线检测盘和侧线检测盘只能检测发送和接收通道的完整性,不能对一些电码化电路自身故障进行有效检测。随着微机监测系统的使用,特别是对电码化发送电流及载频低频进行的实时采集监测,使得电码化掉码这一类故障现象变得更容易处理解决。以下是在维修过程中通过车间级微机监测系统实时指挥,快速处理的2例电码化掉码故障,分析如下。
1 阿湖镇站IG掉码故障分析
阿湖镇站下行天窗修结束后,下行通过列车司机反映 IG掉码,工区值班人员通过无线列调询问了后续多趟列车,司机均反映机车信号接收正常,车间接到工区汇报后,立即利用微机监测进行分析,指挥查找。
首先调阅了电码化发送电流曲线(见图 1)。
图1 IG发送电流曲线
经过分析,掉码时段IG的电码化发送电流曲线与后续列车正常曲线相比,呈明显的反向状态,浏览不同时段的IG电码化发送电流曲线,以前从未产生过11:02 至 11:05 这种故障曲线,是不是发码方向错了,XI发码变成了SF接码了呢?再经过站场回放,发现下行天窗点内,工区开放SF至IG进路,测试SF进站信号机黄灯,是否是这个原因造成呢?通过安排工区人员临时要点办理SF至IG接车进路和XI至SF发车进路,取消进路后,重点检查XI FMJ继电器和SF JMJ继电器状态,检查发现XI FMJ继电器在进路取消后落下复原,而SF JMJ继电器在信号取消后因故保持自闭,未失磁落下,检查SF JMJ继电器自闭电路,发现是I G发车方向的前一区段12-14DGJF继电器因侧面断线落下造成,办理SF-IG进路开放SF进站信号机黄灯并取消进路后,SF JMJ继电器通过12-14DGJF继电器后接点保持错误自闭。而当下行天窗点结束后,第一列下行通过列车占用IG,IG作为SF至XI进路的最末区段,IGJFF继电器落下切断了工区天窗点内试验信号造出的SF JMJ继电器自闭电路,因此后续列车机车信号接收正常。要点处理侧面断线后,进行测试及联锁试验,设备恢复正常,故障消除。
2 白塔埠站3G掉码故障分析
白塔埠站下行列车接3G待避客车后,车站开放X3出站信号,司机反映3G无码,车间接到工区汇报后,立即调阅该站电码化发送电流曲线、载频及低频曲线。通过分析:发送电流曲线无任何异常,同时确定发送盒及发送通道正常,但低频曲线明显异常(见图2)。
图2 3G发送低频曲线
以 8:01:40 至 8:06:00 的故障低频曲线与正常时段 (以 8:11:38 至 8:17:00 举例)低频曲线对比分析,确认27.9 Hz闭环检测码转25.7 Hz载频切换码而未能转换成18 Hz的 UU码,且部分编码电路正常。据此得出结论:X3出站信号开放后,发送电流曲线无明显异常,说明不论3G发送的是27.9 Hz检测码,还是18 Hz的UU码,还是25.7 Hz的载频切换码,发送盒自身工作都是正常的,而发送盒工作正常必须具备5个条件[1]:①电源为24 V,极性正确;②有且只有一路低频编码条件;③有且只有一路载频条件;④有且只有一个“-1”“-2”条件;⑤功出负载不能短路。因此可以证明3G发送的低频编码条件不正确,但也沟通了低频编码条件,否则发送盒不能正常工作。而发送18 Hz的UU码,还要检查X3 LXJF继电器和X3 ZPJ继电器前接点条件,随即通知工区开放X3出发信号,安排工区值班人员检查X3 LXJF继电器和X3 ZPJ继电器状态,因为故障时段也未发送26.8 Hz低频码,因此重点检查X3 ZPJ继电器,发现X3 ZPJ继电器线圈断线不能励磁,更换X3 ZPJ继电器,故障消除。
3 结束语
通过上述2例掉码故障分析,站内闭环电码化自身检测系统仅能对发送盒及通道进行闭环检测,不能对电码化电路自身的故障进行有效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局限。而通过微机检测系统对站内电码化发送电流及频率的实时采集监测,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对于站内电码化设备现场维护及故障处理具备良好的实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