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6例N2~3期鼻咽癌的预后分析及对鼻咽癌N分期的初步探讨

2011-06-20邱幸生邹国荣曹小龙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1年4期
关键词:肿瘤学鼻咽癌颈部

张 超,邱幸生,邹国荣,曹小龙

(1.番禺中心医院肿瘤科,广东广州511400;2.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广东广州510120)

近年来,化疗在鼻咽癌的综合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1-3]。一些伴有巨块淋巴结肿大的鼻咽癌患者虽经过3~4个疗程或更多疗程的化疗后再行放疗或同期化放疗,但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而且残留淋巴结的后续治疗比较棘手,在足够剂量放疗后残留肿物无论是采取手术还是继续加量放疗,远处转移率均较高,且治疗后并发症都比较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较差。这种情况在2008年鼻咽癌N分期中似乎未得到充分反映。因此,我们收集2000年5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N2~3期鼻咽癌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总结其治疗效果,并针对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因素加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组经病理学确诊的106例鼻咽癌,按照1992年福州鼻咽癌分期标准均属于N2~3期,其中男性68例,女性38例;年龄20~71岁,中位年龄48岁。淋巴结情况根据触诊与影像学资料(包括CT、MRI、彩超)综合评价。将所有106例患者根据2008年鼻咽癌N分期标准重新进行评价。

1.2 分组方法 入组106例鼻咽癌患者再按照以下因素进行分组:按照转移淋巴结直径大小分为≥6 cm组与<6 cm组;按照是否双侧淋巴结转移分为单侧组与双侧组;按照是否放疗结合化疗分为单纯放疗组与化放疗组。各分组均通过门诊随诊的病例记录、信访登记、电话问询等方式随访,随访截至2011年4月。生存期由第1次因肿瘤症状就诊日开始计算,直至死亡或失访之日。

1.3 治疗方法 放疗外照射采用60Co机,常规分割,面颈部联合野剂量约36~40 Gy后,改为面颈分野照射,鼻咽部总剂量约68~72 Gy,颈部淋巴结总剂量约68~76 Gy;加化疗者基本上为同步化放疗 +放疗后辅助化疗,辅以支持对症治疗。化疗大多采用PF方案,部分患者采用TP或TPF方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差异评估采用Log rank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06例N2~3期鼻咽癌中,按照淋巴结大小,≥6 cm组24例(22.64%),<6 cm组82例(77.36%);按照侵犯淋巴结单双侧分组,单侧组48例(45.28%),双侧组58 例(54.72%);按是否结合化疗,单纯放疗组 27例(25.47%),化放疗组 79例(74.53%)。

2.2 近期疗效 治疗结束后106例鼻咽癌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74例,PR 27例,SD 4例,PD 1例。见表1。

表1 106例N2~3期鼻咽癌患者近期疗效

2.3 生存情况 随访至2010年4月30日,32例(30.19%)死亡,其中死于局部病灶9例,死于远处转移灶8例,死于局部病灶伴远处转移灶15例。随访时间最短为36个月,最长为120个月,平均69个月。患者生存情况见表2。

表2 106例N2~3期鼻咽癌患者生存情况

3 讨论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极高,初诊时以颈部肿块为主诉者占鼻咽癌患者的45%~55% ,而确诊时实际淋巴结转移率可达70%,有少数报道甚至高达78.9% ~90.7%[4-5]。近年来随着 PET-CT 与 MRI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更加准确[6-8]。大量研究证实,鼻咽癌的早期即可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与Ⅱ区淋巴结为其首站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由上到下、从近到远,极少发生跳跃性转移,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与鼻咽原发灶大小及症状并无对应关系[7-10]。由于颈部淋巴管网丰富,特别是鼻咽癌在早期即侵犯韦氏环,且越过中线[11],因此与其他头颈部恶性肿瘤不同,鼻咽癌极易在发病早期转移至对侧淋巴结,双侧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38.7% ~49.1%[9]。本文结果显示:双侧淋巴结转移率为54.72%,较前述报道的高,这可能与本研究选取病例均为N2~3期等中晚期鼻咽癌有关。

对于中晚期鼻咽癌,特别是N晚期鼻咽癌,化疗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正是由于化放疗技术的进步,治疗结束时双侧淋巴结消退均理想,使得鼻咽癌单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差距相对缩小。本文报道单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近期消退情况以及1、2、3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意味着化疗联合放疗可能改变鼻咽癌N分期中侧数的临床意义,但尚需大样本量的长期研究进一步证实。

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及2002年UICC分期标准中有4、7 cm或3、6 cm的分界之区分,但在2008年鼻咽癌分期标准中仅保留了3 cm作为淋巴结大小对分期的影响因子[12]。关于鼻咽癌转移淋巴结大小在分期中的影响,孙颖等[13]认为2008年鼻咽癌分期标准中,就淋巴结大小的分期标准循证医学证据不够。陈奇松等[14]认为,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比例与淋巴结最大径呈正相关。本文结果显示,≥6 cm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无论是近期疗效还是生存率,均比<6 cm组差。随着化放疗技术的提高,中小体积的淋巴结对化放疗敏感,近、远期疗效均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临床上仍然可以看到有一部分巨块淋巴结患者,虽经过化放疗综合治疗但淋巴结仍残留,并且继而发生局部肿瘤进展及远处转移,这可能是巨大淋巴结内细胞乏氧导致肿瘤对化放疗均不太敏感所致。因此,我们认为巨块淋巴结的大小仍然是制约化放疗疗效提高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鼻咽癌N分期中巨块淋巴结大小仍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化放疗可能改变鼻咽癌N分期中侧数的临床意义。

[1]刘孟忠.常见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9.

[2]马骏.鼻咽癌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31(2):179 -185.

[3]陈春燕,卢泰祥,赵充,等.T3~T4N0~N3期鼻咽癌单纯放疗疗效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15(2):77 -80.

[4]易炜,夏云飞.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基础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22):1744-1746.

[5]钟伟铭,梁锦辉,高健全,等.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MRI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0):1399 -1402.

[6]王立侠,周纯武,连世东,等.鼻咽癌的MRI表现(附180例病例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6):854 -857.

[7]丁忠祥,粱碧玲,沈君,等.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15(5):371 -374.

[8]黄江琼,王安宇,朱小东,等.PET-CT和MRI诊断兔鼻咽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比较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9,18(1):43-46.

[9]王孝深,胡超苏,吴永如,等.218例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影像学分析[J].癌症,2004,23(9):1056 -1059.

[10]唐玲珑,刘立志,马骏,等.咽后淋巴结转移在鼻咽癌分期中的意义[J].癌症,2006,25(2):129 -135.

[11]Wakisaka M,Mori H,Fuwa N,et al.MR analy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correlation of the pattern of tumor extent at the primary site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metastasized cervically lymph nodes.Preliminary results[J].Eur Radiol,2000,10(6):970 -977.

[12]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鼻咽癌'92分期修订工作报告[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9,18(1):2 -6.

[13]孙颖,马骏.对鼻咽癌2008分期的评价与建议[J].癌症,2009,28(10):1016-1021.

[14]陈奇松,林少俊,潘建基,等.779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0,20(1):50 -54.

猜你喜欢

肿瘤学鼻咽癌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EB病毒miR-BART4*和miR-BART18-3p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肿瘤学
肿瘤学
肿瘤学
64排螺旋CT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