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迟滞性抑郁症对照研究
2011-06-15符秋红
王 剑 符秋红
迟滞性抑郁症(Retarded depression)属于对抑郁发作的症状学再分型,抑郁发作伴有精神运动性迟滞[1]。据有关报道[2],氟西汀对抑郁症迟滞症状疗效较好。文拉法辛是一种抗抑郁新药,在临床上已逐步使用。为观察文拉法辛的疗效及安全性,本试验以氟西汀为对照组,验证其对迟滞性抑郁症的疗效与副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 2006年 1月-2009年 1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迟滞性抑郁症病例患者,入选标准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其中汉密尔顿抑郁量表(MAMD)17项评分≥18分,且阻滞因子≥8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药物和酒精依赖,重度自杀意念或行为,器质性病变患者,有药物或酒精过敏史,妊娠或哺乳妇女。
共有 70例迟滞性抑郁症患者入选,随机分为试验组(文拉法辛组)和对照组(氟西汀组)。文拉法辛组男 15例,女 20例;年龄 18~62岁 ,平均 (34.5± 14.8)岁;病程 1~36个月 ,平均(10.4±7.2)个月。氟西汀组男 17例,女 18例;年龄 18~59岁 ,平均 (35.6土 13.7)岁 ;病程 1~ 36个月 ,平均 (9.8±6.7)周。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均在综合医院门诊接受过治疗,不同程度服用过谷维素、盐酸多塞平、更年康、安神丸、地西泮、健脑片等药物。入组前均停药并清洗 3d。文拉法辛组(博乐欣,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19980051),起始剂量 50mg/d,7~10d加至 75~225mg/d,平均 (145±23)mg/d;氟西汀组(易为治,山西仟源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73985),起始剂量为 20mg/d,7~ 10d内加至 60mg/d,平均(27.8±5.2)mg/d。两组总疗程均为 8周。治疗过程中失眠者可酌情使用小剂量苯二氮卓类药物(比如佳静安定,0.4~0.8mg/d,每晚 1次),如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可采取药物减量、停药或对症处理。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 1,2,4,8周末各评定 1次,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后定期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和尿常规。按HAM D减分率评定疗效,即:<25%,无效;25%~ 50%,进步;51%~ 75%,显著进步;> 75%,痊愈。
1.3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12.0软件包进行t检验、i2检验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8周治疗结束,文拉法辛组和氟西汀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88.57%和 85.71%,显效率分别为 68.57%和 6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文拉法辛组显效时间为 5~ 7d,平均(6.4± 3.2)d;氟西汀组显效时间为 10~ 13d,平均(11.4±5.2)d,文拉法辛显效较快(t=4.23,P<0.05)。
2.2 HAM D、阻滞因子评分 组内同期比较:文拉法辛组治疗 1,2,4,8周后 HAMD和阻滞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氟西汀组治疗 2周、4周、8周后HAM D和阻滞因子评分有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组间同期比较:治疗第 1周末,HAMD评分文拉法辛组较氟西汀组低,有显著差异 (P<0.05),两组其余时点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间阻滞因子评分文拉法辛比氟西汀有疗效优势(P<0.05)。表 2为两组治疗前后 HAMD、阻滞因子评分情况比较。图 1为两组治疗前后 HAMD评分走势比较,图 2为两组治疗前后阻滞因子评分走势比较,更直观地反映两组治疗前后 HAMD、阻滞因子评分的变化。
表 1 治疗 8周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 HAMD、阻滞因子评分比较(±s)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 HAMD、阻滞因子评分比较(±s)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 P<0.05,**P<0.01;组间同期评分比较,△P<0.05
文拉法辛组(n=35)氟西汀组(n=35)时 间 HAMD 阻滞因子 HAMD 阻滞因子治疗前 29.1± 5.3 12.1± 3.9 29.4± 5.5 10.8± 4.1治疗后 1周 23.4±5.4* 8.7±3.4* 28.1±5.8△ 9.5±3.2治疗后 2周 17.8± 4.6** 6.7± 2.8** 21.2± 5.1** 7.4± 4.1*治疗后 4周 13.3± 5.0** 4.9± 2.4** 13.9± 4.6** 5.9± 3.0**治疗后 8周 8.2± 3.9** 3.7± 2.0** 9.4± 5.1** 5.2± 2.2** △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文拉法辛组有不良反应 14例(40.0%),氟西汀组有不良反应 16例 (45.7%),文拉法辛组不良反应在治疗第 1周较明显,氟西汀组在第 2周较明显,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两组不良反应依次为头昏、口干、恶心、失眠、多汗、厌食、激越、震颤等。所有不良反应轻微,经药物减量后 ,均自行缓解,无脱落现象。两组副反应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
表 3 两组 TESS评分比较(±s)
表 3 两组 TESS评分比较(±s)
时 间 文法拉辛组(n=35) 氟西汀组(n=35) P治疗前 6.7±4.7 6.4±4.4 > 0.05治疗后 1周 5.7±3.5 6.1±5.1 >0.05治疗后 2周 5.5±4.4 5.6±4.2 >0.05治疗后 4周 5.3±4.2 5.4±3.8 >0.05治疗后 8周 4.7±3.5 4.9±3.2 >0.05
3 讨 论
迟滞性抑郁症患者多表现出精神运动性阻滞,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出现减退,常见阻滞症状有厌食、嗜睡、快感缺失、人格解体等,这是由于 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 (NE)和多巴胺(DA)功能不足所致[3]。迟滞性抑郁症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能力,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文拉辛法是一种选择性的再摄取抑制剂(SNRI),对 5羟色胺 (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呈现强抑制,对DA再摄取呈现弱抑制[4]。本研究显示,8周治疗结束,文拉法辛组和氟西汀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88.57%和 85.71%,显效率分别为 68.57%和 60.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拉法辛组治疗第 1周末即出现 HAMD和阻滞因子评分的显著下降(P<0.05);而氟西汀组至第 2周末才出现评分显著下降(P<0.05)。这可能与文拉法辛是线性量效关系的药物有关[5]。随着剂量加大其疗效增强,依次对 5-HT、NE、DA的再摄取表现出抑制作用[6]。而氟西汀仅对 5-HT起抑制作用,其药理作用机制单一,不同于 5-HT和 N E再摄取双重抑制剂,因此 ,文拉法辛起效较氟西汀快[7]。此外 ,本研究发现,治疗结束时文拉法辛组阻滞因子评分明显低于氟西汀组(P<0.05),因此可以认为,文拉法辛对改善迟滞性抑郁症的阻滞症状更彻底。
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存在严重副作用,患者耐受性较差,在临床上应用推广困难[8]。本研究发现 ,文拉法辛组和氟西汀组治疗过程中,副反应皆以胃肠道反应为多见,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文拉法辛组治疗后第 1周不良反应明显,氟西汀组在第 2周明显,这是因为两组起效快慢不同[9]。文拉法辛由于对组胺、胆碱能及肾上腺素受体无亲和力,因此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10]。
综上所述,文拉法辛对迟滞性抑郁症安全有效,且起效时间快,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迟滞性抑郁药物用于临床治疗。
[1]杨佳丹,欧阳净.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比较的 Meta分析 [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1):30-34
[2]高海宁,缪金生,张龙华,等.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伴躯体化症状的门诊抑郁症患者对照研究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23(1):50-52
[3]韦盛中.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6(5):352-353
[4]张代江.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迟滞性抑郁症 32例对照研究 [J].重庆医学,2008,37(5):502-503
[5]江开达,苏晖,徐一峰.文拉法辛缓释剂和氟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J].上海精神医学,2007,19(1):15-18
[6]徐优明,张丽英.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5):295-297
[7]张龙华,高海宁,刘军.文拉法辛与氟西汀门诊治疗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7,22(2):105-106
[8]杜宏群,陈玉民,于鲁宁.文拉法辛对氟西汀治疗无效的抑郁症疗效分析 [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13(2):143-145
[9]杜彪.氟西汀与国产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9,31(22):35-36
[10]陈宏,李秀英,李荣琴.氟西汀、文拉法辛和吗氯贝胺治疗不典型抑郁症的疗效比较 [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2):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