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二氮类药物治疗慢性酒精中毒伴精神障碍 32例临床分析
2011-06-15刘月芬郭金刚李全兵于利燕
刘月芬 郭金刚 李全兵 于利燕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一种精神疾病[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酒生产量及人均消耗量均有明显增加,长期大量的饮用可导致精神症状、躯体症状与精神分裂症相似或接近的酒依赖、幻觉妄想症等各种精神障碍。本文选择我院 2009年 12月-2010年 12月收治的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 64例,比较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与氯丙嗪对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 2009年 12月-2010年 12月收治的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 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2例。 64例患者均为男性长期大量饮酒者,年龄 37~65岁,平均 (44.6± 12.3)岁。日饮酒量 1000~3000ml,平均(1500±1000)ml,含纯酒精量(180± 120)g;伴发精神障碍的病程 1~ 6个月,平均(2.2±1.7)个月,开始酗酒至发病时间为 9~41年。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和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2],患者有长期持续大量饮酒史,有神经、精神系统临床表现及营养缺乏症,排除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64例患者均为首次住院。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氯丙嗪 50mg/d静脉点滴,3d后改为 100mg,2次 /d;观察组:苯二氮艹卓类选用代表药物地西泮 20mg/d静脉点滴,3~ 5d后精神症状消失或减轻时改为10mg/d口服,并逐渐停药。两组同时给予补充维生素,并结合心理治疗。
1.2.2 评定工具 精神症状评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认知功能评定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定内容包括总测验数、正确次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及完成分类数 5项指标。生活质量评定采用 W TO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W HO.QOL-100),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3 统计方法 应用 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定量资料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认知功能得分的比较,见表 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照组和观察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分值比较见表 2。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生活的改变,一些人经常大量饮酒,最后形成酒依赖,导致慢性酒精中毒,其临床表现除营养不良、肝功能不良、胃肠道损伤等躯体疾病外,还导致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伴精神障碍。慢性酒精中毒伴精神障碍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其发病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点:①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酒精中毒家族中营养代谢障碍对慢性酒精中毒性多发神经系统疾病更有决定性作用[3];②长期饮酒降低了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减少了主食摄入,特别是维生素 B1、B6、B12的摄入,造成的营养代谢障碍,影响神经髓鞘物质磷脂类的合成与代谢,表现为周围神经的脱髓鞘及轴索变性;③酒精是脂溶性物质,对脑组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长期大量饮酒亦可直接损害脑功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常以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有文献报道[4]慢性酒精中毒或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者多数有大脑萎缩或脑室扩大。其发生的机制可能是酒精对大脑的直接损害。
表 1 两组临床症状与认知功能比较(n=32,±s)
表 1 两组临床症状与认知功能比较(n=32,±s)
注:与各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观 察 组对 照 组指 标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PASS 93.35± 13.45 45.46± 14.69*# 95.35± 15.75 49.35± 13.45*总测验 95.78± 14.05 99.88± 15.99*# 96.35± 14.23 97.35± 14.90*正确次数 23.35± 7.48 35.34± 12.45*# 23.32± 13.67 30.35± 11.21*持续误数 43.35± 13.24 33.35± 10.22*# 39.30± 12.13 40.35± 12.42*随机错误数 35.35± 8.88 29.35± 8.57*# 34.35± 8.90 35.35± 5.65*完成分类数 4.04± 0.79 4.65± 0.15*# 3.35± 13.45 3.12± 0.82*
表 2 两组生活质量的比较(n=32,±s)
表 2 两组生活质量的比较(n=32,±s)
观 察 组对 照 组指 标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生理领域 31.34± 8.48 41.34± 5.45*# 31.34± 4.57 31.37± 5.89*心理领域 48.34± 7.89 54.34± 8.35*# 49.78± 7.56 48.33± 9.07*独立性领域 41.34± 8.44 47.34± 8.57*# 41.34± 8.57 43.34± 6.89*社会关系领域 29.34± 6.44 36.34± 9.08*# 29.34± 6.45 30.34± 6.42*环境领域 68.34± 18.32 74.34± 16.40*# 68.34± 18.23 65.34± 11.13*精神支柱 10.85± 3.56 6.34± 2.56 9.95± 2.40 11.31± 3.52生活质量总评 12.56± 1.98 18.13± 10.01 12.01± 2.98 12.34± 3.08
本研究中,观察组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给予地西泮治疗,地西泮是苯二氮类药物的代表,其作用于γ一氨基丁酸(GABA)受体 ,通过增强 GABA的活性,进一步开放氯离子通道,氯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引起神经细胞超极化,从而起到中枢抑制作用[5],达到抗焦虑、抗惊阙、镇静睡眠和骨骼肌松弛作用。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症状表现有时类似于精神分裂症,且常常误诊,对其采用抗精神药物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有的甚至无效,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还会加重患者认知损害[6]。首选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对症治疗及补充维生素、水、电解质支持综合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纯应用氯丙嗪。
中华民族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如果长期大量的饮用不仅对自身的健康造成伤害,还会给家庭带来各种负担,对社会治安也造成不利影响,这些问题的出现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预防酒精中毒是一项艰巨的社会性任务,作为医护人员,重视和加强有关饮酒危害的精神卫生宣传工作,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将会对预防酒依赖、酒中毒性精神障碍有很好的效果。
[1]郝伟.精神病学 [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80
[2]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与标准(CCM 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8-76
[3]hang L,Alicata D,Ernst T,et al.Structural and metabolic brain changes in the striatum associated with methamphetamine abuse[J].Addiction,2007,102(11):16-32
[4]laudio R R.Fatima G,Femando D,etal.Express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their inhibitors during the course o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J].Dig Dis Sci,2001(8):1668-1676
[5]吴达军,曾皓,刘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白介素-6和白介素-8水平的研究 [J].实用临床医学,2003,4(1):31-33
[6]原庆,于惠吉.微生态制剂的发展现状及对肝硬化并发症的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1):9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