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及生产效率实证分析
2011-06-12徐胜,张鑫
徐 胜,张 鑫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1 环渤海地区三省一市的海洋经济状况
环渤海海洋经济区包括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三省一市。由于经济环境、自然资源、科技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环渤海经济区各省市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并不一致(见图1),不同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产业优势。
1)天津
近年来天津市海洋产业发展迅速,海洋产业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1 369亿元增至2008年的1 888.7亿元,三年间增长了1.38倍。天津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及相关产业;第二产业包括海水制盐、船舶工业、油气开采、海水化工等;第三产业包括:海洋运输、滨海旅游及其他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天津市海洋产业结构渐趋合理,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0.2︰66.4︰33.3,海洋第二产业比重逐渐上升已经占了较大的比重,同时资源消耗性的海洋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现在仅占海洋产值一个较小的比重,第三产业也是发展迅速,在海洋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见表1)。但是天津市海洋产业结构也存在着问题,表现在海洋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海洋第二产业而言则相对比重较小,而产业高级化的最大特点就是第三产业在总产值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2)河北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河北省已经建立了集渔业、油气业、海洋矿产业、旅游业、运输业于一体的较为完善的海洋经济体系。2008年,河北省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1 396.6亿元,在全国沿海省市中居第九位,三次产业比例为1.9︰51.4︰46.7,呈现“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格局。可见,河北省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初显成效,第二三产业比重明显增大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与此同时,考虑2008年我国整体海洋经济结构比率5.4︰47.3︰47.3,实现“三二一”的顺序排列,河北省仍要继续加大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实现产业结构的继续升级。
3)辽宁
辽宁省海洋产业经济构成了辽宁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实现海洋经济总值2 074.4亿元,占辽宁省2008年生产总值的15.4%。从2006年到2008年,辽宁省海洋总产值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长了1.4倍。但在环渤海地区产值中的比重存在波动,甚至一段时间呈下降趋势,比重从2000年的25.7%跌落到2006年的不到20%,之后逐渐趋于稳定。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辽宁省海洋产业三产比例12.1︰51.8︰36.1,故海洋产业结构还处在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第一产业占比要高出环渤海地区平均水平很多。
4)山东
山东省一直是全国的海洋大省,2008年山东实现海洋产业总产值5 346.3亿元,占全国海洋总产值的17.96%,占山东省生产总值的17.2%,仅次于广东省位居全国主要沿海省市海洋产值的第二位。2000年以来,山东省的海洋生产总值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年均增长率为29.385%。从占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的比重来看,山东海洋经济总产值占全国海洋经济产值的比重自2002年后逐年上升,到2006年达到最高比重约为18%。2008年山东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5 346.3亿元,经济总产值增长的同时,海洋经济结构也有了进一步的优化。2008年,山东海洋总产值三次产业比率为7.2︰49.2︰43.6。与全国整体海洋经济结构相比,山东省海洋第三产业占比较低,需要进一步发展调整。
表1 2006年—2008年环渤海地区三产比例Tab.1 Marine industrial proportion of Bohai region in 2006-2008
2 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通过一定时期静态产业结构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观察出产业结构发展的绝对水平,但是这种比较不可能全面掌握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向和程度,还需要对海洋产业结构进行动态分析。上述用各产业产值分配比例表示的产业结构,如果放在较长周期中考察,则这种对产业结构的分析就是动态的。这里我们选取产业结构变动值指标、产业结构熵数指标分析天津市海洋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
2.1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变动值指标
海洋产业结构值变动指标计算公式为:
其中:k为产业结构变动值;qit为报告期第i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qi0为基期第i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k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的变动幅度越大。
我们选取天津市、辽宁省、河北省、广东省、山东省5个省市以及全国进行产业结构变动值的比较。考虑到产业结构的变动是一个渐进和连续的过程,选择以1996年为基期,2004年为报告期,用来 Kc、Kt、Kl、Kh、Ks、Kg表示全国、天津、辽宁、河北、山东、广东产业结构变动值,计算结果见表2。
以天津市的海洋产业结构值为对照,将其他省市和全国的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值与天津市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值相比,可以得到其他省份和全国海洋产业结构相对变动速率情况vT(表2),计算公式为:式中:Kj表示其他省市和全国的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值,即 Kc、Kt、Kl、Kh、Ks、Kg。
表2 1996年—2004年全国及部分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值Tab.2 Variation of marin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coastal region in 1996-2004
由表2可以看出,1996年—2004年间,天津市海洋经济结构变动值较低,仅略高于辽宁和广东,远低于全国平均、河北与山东;而且海洋经济结构变动较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1.9%,低于河北105.0%,低于山东95.3%,仅略快于辽宁和广东,这说明天津市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在1996年—2004年间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还不是很大,调整速度相对沿海其他省市来说比较小。
以天津市为例继续分析其在在2004年—2007年间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见表3)。可以看出,在2004年—2007年,天津市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速度加快,已经高于全国水平31.6%,高于河北48.8%,高于广东45.4%。加上前面对天津市海洋经济结构的静态分析,得出天津市的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卓有成效且渐趋合理。
表3 2004年—2007年全国及部分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值Tab.3 Variation of Marin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Coastal Region within 2004-2007
2.2 产业结构熵数指标
产业结构熵数是依据信息理论中干扰度的概念,将结构比变化视为产业结构的干扰因素,综合反映产业结构变化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w为各个海洋产业产值占海洋总产值的比重。产业结构熵数越大,说明各个海洋产业均衡发展,海洋经济呈现多元化趋势。
下面计算环渤海地区2000年到2005年的熵值变化。
1)山东
山东海洋产业熵值变化经历了曲折上升的过程,其中2003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通过对源数据的分析,考虑主要由于2003年旅游业比重大幅下降,到2004年超过10%有了显著地提高,并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由表4可以看出,自2003年起,沿海旅游业呈现出飞速的增长。而2000年新兴海洋产业由几乎为零经历了高速度的增长,到2003年开始占比趋于稳定,比重稳定在15%左右,增长速度趋同于海洋经济发展速度。
此外,海洋水产业、盐业和油气业所占海洋总产值的比重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海洋水产最为明显,从2000年的近20%,逐年下降,到2005年所占比重已经低于14%;盐业与油气业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再经过2000年—2003年的快速下降以后,所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开始趋于稳定,并且都稳定在2%左右。与此相反,沿海造船业在2000年到2003年经历了缓慢的上升阶段,从2003年占比开始下降而且速度较快,2005年已经不足2%的比重。
表4 山东省2000年—2005年海洋产业结构熵值变化Tab.4 Entropy variation of Shandong′s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2000-2005
海洋交通运输业则呈现出与海洋发展综合水平强的正相关性,当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快时,海洋运输需求旺盛,因此运输行业增长较快;反之亦然。数据支持了上述结论,海洋交通运输业基本上保持与海洋经济同步发展,所占比重一直较为稳定,保持在8%左右。
2)天津
由表5可以看出,2000年到2005年,天津市海洋产业结构熵数呈现波动式上升的变化趋势,2001年较2000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主要可以通过数据理解,2001年较2000年相比,传统海洋产业包括水产、油气船舶制造等比重明显下降,而其他产业尤其是新兴海洋产业如海洋化工、生物制药、海水利用等产业比重迅速扩大,从2000年的空白状态跃至在2001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中占40%的比重。因此,经过调整,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使得产业发展更加协调,表现在数值上就是产业结构熵数的大幅上升。到2004年,天津市海洋经济三次产业比重为0.9︰30.13︰68.96。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均衡发展。2005年基本保持2004年的发展趋势。从2000年到2005年6年间,天津市海洋产业调整较大,水产、油气、盐业等几个行业主要保持下降的趋势,运输、旅游行业占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新兴行业经历了一个迅速的发展阶段之后稳定增长,其所占比例较为稳定。这反映了天津市海洋产业的调整方向:第一产业占比逐渐下降,表现为水产业所占比重的连年下跌;第二产业逐步进行调整,实现高效低能耗式发展,其占比较为稳定;第三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表现为调整后的快速增长,如运输业、旅游业;其他的一些新兴海洋产业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表5 天津市2000年—2005年海洋产业结构熵值变化Tab.5 Entropy variation of Tianjin′s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2000-2005
3)河北
由表6可以看出,河北省海洋产业结构熵数整体偏低,最高的为2005年的数值,才刚超过0.2,总体呈现向上增长的趋势,从2003年起,增长速度开始加快,到2005年增长超过一倍。旅游业、新兴海洋产业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动趋势,其他行业(主要包括水产业、油气业、盐业和造船业)所占比重则逐步调整、缓慢下降。从表6可间接看出河北省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协调发展,逐步实现“三二一”产业结构次序,并且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所占比例大幅上升。
表6 河北省2000年—2005年海洋产业结构熵值变化Tab.6 Entropy variation of Hebei′s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2000-2005
4)辽宁
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熵数变化趋势与河北省相似,均为2000到2003年较为稳定、小幅增长;2003年后实现大幅增长,平均年增长率在50%以上。总体表现出不断增长趋势,意味该地区海洋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实现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表7 辽宁省2000年—2005年海洋产业结构熵值变化Tab.7 Entropy variation of Liaoning′s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2000-2005
3 环渤海地区海洋资源生产效率分析
为更好地了解海洋资源约束与海洋产业发展的关系,下面通过2007年环渤海地区的数据(表8)分析资源因素对各类海洋产业生产情况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环渤海地区的海洋资源生产效率情况。
表8 2007年环渤海地区与全国海洋生产效率情况Tab.8 Marine productions efficiency in the Bohai area and the whole country in 2007
3.1.1 海洋渔业资源与产量关系
由图2可直观看出,海洋渔业资源与海洋渔业产量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天津市渔业资源匮乏,渔业产量相应也很低,山东省渔业资源丰富,因此渔业产量较高。根据渔业资源的大小顺序排列:山东>辽宁>河北>天津,与之一致的是渔业产量的排列顺序山东>辽宁>河北>天津,并且它们之间近似的成比例变动,说明渔业的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渔业资源的多少。
3.2 油气业资源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与上述渔业的关系类似,油气生产井数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基本呈现正相关的变化(图3),但同时我们可以看出,2007年河北省的油气生产井数237低于辽宁省的261,但河北省的油气产量164.32万t却高于辽宁省的产量23.17万t。由此我们初步判断,在海洋油气业的生产中,资源因素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他因素尤其是科技、资本因素的作用在不断上升。
3.3 盐业资源与产量关系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海盐产地,该地区拥有充足的阳光、丰富的海盐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盐产地条件,2007年该地区产盐2 939.6万t,产盐量占全国盐业的84%。图4为2007年环渤海地区盐业资源与产量的关系图。
由图4可知,海洋盐业的产值与地区的资源禀赋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盐资源丰富的地区盐产量较高,并且通过山东省的数据,发现盐田面积很大的地区,单位盐田面积的产量明显增大,这反映了产业的规模效应。
3.4 旅游业资源与旅游收入关系
环渤海地区的旅游业相对于其他地区不够发达,以2007年为例,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36.2%,但环渤海地区的旅游收入仅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13.6%(表8)。从图5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的旅行社数和旅游收入相对全国总量来说都是相对偏低。环渤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需要进一步政策措施的引导,实现其快速发展,这对于地区经济收入和经济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3.5 海洋总产值与从业人数关系
图6显示了环渤海地区海洋总产值与涉海从业人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海洋总产值与从业人数之间比例较高,除辽宁省稍微偏低之外,其余省市均高于全国整体水平。说明环渤海地区涉海行业人均生产总值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生产效率较高,科技贡献率较高。
3.6 资源约束与产业发展关系
通过计算海洋产业的产量或产值与海洋资源的比率数值,来确定环渤海各地区的海洋资源生产效率,从而反映环渤海地区海洋资源约束与海洋产业发展关系。
表9 2007年环渤海地区海洋资源生产效率Tab.9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marine and resources of Bahai area′s main marine industries in 2007
根据表9中计算数值,环渤海地区各产业的生产效率均较低:渔业生产效率全国平均值为9.34,而环渤海地区最高的山东省该项指标仅为6.0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油气业中,环渤海地区生产效率最高的天津市为0.78,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9;只有山东的盐业,天津的旅游业生产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人均产值角度来看,除辽宁省海洋从业人员人均产值略低于全国水平外,其余地区均高于全国水平,这充分说明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水平并不差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海洋资源还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上表中计算的生产效率指标较低。因此,环渤海地区海洋资源相对丰富,海洋产业发展潜力较大。
4 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科技贡献率分析
海洋产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人才密集的行业,对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强烈的依赖性。海洋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关系到海洋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实质是海洋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升级变化,同时,又反过来促进海洋产业的技术进步。高科技的应用使海洋产业中的传统产业得到了不断改造,同时,又不断的开发和建立新的海洋产业。
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科技资源,2007年的各项海洋科技产出均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有些项目甚至超过50%,科技资源成为环渤海地区最丰富、利用潜力最低的资源,衡量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科技贡献率可以发现该地区利用科技资源的效率水平以及科技转化能力。
本文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海洋总产值与各项资源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由此推导出科技贡献率水平。利用的变量包括海洋总产值、海洋产业从业人数、资本要素投入水平等要素,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海洋科技贡献率为总产值中除去劳动力贡献度、资本贡献度的部分,下面依照该思路设计模型,求解环渤海地区科技贡献率水平及其变化情况。
测算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关键在于弹性系数的测定和投入量、产出量的确定。产出量用海洋产业总产值表示,同时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对其进行平缩,剔除价格因素影响。资本投入量用海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表示。劳动投入量用全部海洋产业从业人员人数表示。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如下:
拟合结果如下:
通过上述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生产中,劳动的贡献率约为22%,资本的贡献率约为64%,可以初步估计科技的贡献率约为14%。对此,可以作进一步的估计:lnA=lnY-alnL-blnK,求得A如表10所示。
表10 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科技贡献率变动Tab.10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ribution rate of marine industry in the Bohai area
通过表10可得,环渤海地区科技贡献率较高,尤其是天津市自2002年以来,海洋产业科技贡献率维持在60%以上,这与天津市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人均科技产出水平是相联系的,天津市的海洋科研机构经常费收入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海洋科技从业人员占地区人员的比重也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常费收入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海洋科技从业人员占地区人员的比重超过万分之二。
河北省科技贡献率较低,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到2006年初次突破20%,达到最高水平28.2%,但还没达到环渤海地区的平均水平、甚至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到2007年、2008年反而呈现下降趋势。
辽宁省海洋科技贡献率水平变动较大,较高时高达40%以上,但2004年之后,停留在20%~30%之间。
山东省是我国科技资源最丰富的省份,科技贡献率也呈现出较高的水平,除去2004年和2005年,其余年份均稳定在40%左右。
5 提升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效率建议
分析结果显示,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呈现明显的二、三、一结构,而且还存在各主要海洋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贡献率低等问题,由此导致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效率不高。据此提出提升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生产效率对策如下:
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海洋产业
依托环渤海地区的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加快环渤海海洋产业结构转型的步伐,在发展好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推进现代海洋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海洋第二产业和海洋第三产业的比重。
2)重视海洋高科技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要加大新技术对传统海洋产业改造的力度,同时要加快高新技术海洋产业开发的步伐。在大力发展养鱼、滩涂利用等传统海洋技术的同时,注重发展深海石油开发、海洋工程装备、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高科技核心技术。同时加快以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为主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步伐,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
3)提高海洋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与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密切相关。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因素。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人力资本的短缺,是没有实现人的能力与物质资本的等速发展。对于地区经济发展而言,对人力资本的需要包括高素质的一线产业工人、技术人员和研究与开发人才。
[1]刘容子,吴珊珊.环渤海临海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忧患[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2):55-59.
[2]张燕歌.环渤海区域海洋产业发展趋势预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3):109-113.
[3]黄瑞芬.环渤海经济圈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资源耦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4]陈婷婷.环渤海地区区域旅游整合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5]宋文华.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思路研究 [D].济南:山东大学,2006.
[6]胡建亭,郑 冰,马 健.山东海洋科技创新现状刍议[J].科学与管理,2006(4):27-30.
[7]吴珊珊.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SWOT分析 [J].海洋技术,2006(12):125-128.
[8]罗若愚.环渤海经济圈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报,2006(8):35-40.
[9]楼 东,谷树忠,钟赛香.中国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2005(9):20-26.
[10]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年鉴 [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2009.
[11]Joan Woodward.Industrial Organization:theory and practic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
[12]Michacel,Waterson.Economic Theory of the Industry[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