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毒化瘀消疕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80例

2011-06-11张翠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8期
关键词:鳞屑化瘀凉血

张翠月,高 征

(1.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4;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易于复发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白疕”。近代中医各家对银屑病的治疗各有所长,但基本上已形成了“从血论治”的共识。我们自2006年8月~2009年3月用自拟解毒化瘀消疕汤(免煎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8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依照《皮肤性病学》[1]的诊断标准。皮损以丘疹、斑丘疹及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片为主,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则露出发亮的半透明薄膜,再刮除薄膜可出现筛状出血点,基底浸润,急性期可有同形反应;皮疹形态有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混合状等多种类型;皮损好发于头部、四肢伸侧的肘膝关节附近,常泛发全身。发于头部者,毛发呈束状;发于甲板(指、趾)者,则甲板呈顶针状。

1.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外科学》[2]结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而制定的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辨证标准。

①血热内蕴证:皮损以丘疹、斑丘疹为主,基底颜色鲜红,层层鳞屑,抓之有点状出血,可有同形反应出现,或有不同程度瘙痒,伴心烦口渴,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②血热夹湿证:皮损多呈丘疹、斑丘疹或大小不等的斑片,基底潮红,鳞屑较少,局部湿润或有渍水,自觉皮肤微痒,渴不欲饮,身体倦怠,舌质红苔薄黄或白腻,脉滑数或濡数;③血热兼瘀证:皮损反复不愈,多呈斑块状,基底红色或暗红,鳞屑较厚,持久不退,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沉缓。

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年龄在18岁~65岁。

1.3.2 排除标准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中药解毒化瘀消疕汤及复方青黛胶囊过敏者;关节型、脓疱型、红皮病型银屑病;用药前近2周内服过类固醇药物者;l周内服过维甲酸类药物或外用过类固醇制剂;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病者;治疗观察未满4周者。

1.4 一般资料

全部观察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来自于2006年8月~2009年3月的皮肤科门诊患者,依时间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18岁 ~65岁;病程2周~10年。对照组76例,男41例,女35例;年龄18岁~65岁;病程1月 ~10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主要症状等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用药方法

治疗组给予自拟解毒化瘀消疕汤(每味药物均用免煎冲剂),基础方药如下:水牛角15g/袋,生地10g/袋,白花蛇舌草15g/袋,土茯苓15g/袋,板蓝根15g/袋,丹皮 6g/袋,玄参 10g/袋,丹参 10g/袋,白鲜皮15g/袋,地肤子 10g/袋,甘草 6g/袋。加减:若风盛者可加刺蒺藜10 g/袋、防风10 g/袋、乌梢蛇10 g/袋等;湿盛者可加薏苡仁15 g/袋、茵陈10 g/袋、泽泻10 g/袋等;瘀血重者可加三棱6 g/袋、莪术6 g/袋等;因咽炎、扁桃体炎诱发者加金银花15 g/袋、大青叶10 g/袋、山豆根10 g/袋等。上药为1次服药剂量,每次用200ml温开水冲服,早、晚各1次。对照组给予复方青黛胶囊(青黛、白芷、丹参、紫草、土茯苓、萆薢等药组成,由陕西天宁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 Z20010157,36粒/瓶,每粒装 0.5g),每次3粒,1d 3次,饭后30min温开水送服。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持续观察2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停服药物,休息3d~5d。在此期间进行1~2次随访,8周后复查。

2.2 观察指标

主要是指对症状、体征的观察。

2.3 安全性观察

观察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及药物相关性,并客观评价其他安全性问题。

3 疗效观察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制定的有关本病的疗效评分标准和判定标准。

3.1 疗效评分标准

根据皮损程度、皮损分布和症状的总积分进行评定,主要采用PASI评分法。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各种症候,按4级评分,即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

3.2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指数=[(治疗前PASI积分-治疗后PASI积分)÷治疗前PASI积分]×100%。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70%≤疗效指数<95%;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50%≤疗效指数<7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见恶化,疗效指数<50%。

3.3 统计学方法

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表1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轻重程度统计学分析(Ridit分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有明显效果;2组治疗后结合统计学分析(Ridit分析),均有不同程度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2 2组总疗效比较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比较

表2显示,经治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15%,2组总体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4.3 安全性观察结果

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

5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银屑病的发病多与感染、精神神经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内分泌及代谢异常因素等有关,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研究发现患者多出现表皮过度增殖、角化不全、真皮中毛细血管扩张和增生等病理变化。中医称本病为“白疕”,属古医籍“干癣”、“顽癣”范畴。近代中医各家对银屑病的病理认识普遍倾向于血热、血燥、血虚、血瘀四大学说,特别是近年有些学者受王清任《医林改错》有关“肌肤甲错,关节不利,血府逐瘀汤主之”的启迪,对银屑病血瘀学说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在对银屑病的长期诊治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血热当为银屑病发病的根本病机。在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患者常因血分热盛,使风、湿、热、燥诸邪更易侵袭机体,入里化热。如此,内外合邪,胶结为患,使血分热毒更盛,易于生风化燥,肌肤失养;同时热毒蕴结血分日久,煎灼营阴,使血液黏稠、凝滞而成瘀。上述病理因素可相互影响而致本病。因此,治宜清热凉血解毒为主,兼以祛风化湿、化瘀通络,解毒化瘀消疕汤(自拟)治之。方中水牛角咸寒,归心肝胃经,善清热凉血解毒;生地性寒味甘苦,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尤善清血分热毒,此二药相伍,加强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是为君药。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湿散结;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此3味相伍,以助君药清解营血热毒,共为臣药。丹皮味辛苦性微寒、凉血、行滞,既佐助君药凉血清热,又能防止留瘀。正如叶氏云:“入血直需凉血散血”,此之谓也;玄参性味甘苦咸寒,入肺胃肾经,滋阴凉血,解毒散结;丹参味苦微寒,活血祛瘀;白鲜皮、地肤子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止痒,佐助君臣祛除湿热毒风;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伍,共奏清热凉血、解毒消斑兼以祛风化湿、化瘀通络之功。故运用此方治疗本病,常获满意疗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4],水牛角、生地、丹参等药物能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分化;白花蛇舌草、丹皮等中药均有抗肿瘤活性,故推测这些药可能同样具有抑制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作用;而板蓝根、土茯苓、蛇舌草等药则具有明显的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渗出和炎症增生等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性细胞游走、抑制炎性物质前列腺素合成有关,甘草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近年来还有许多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存在有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表现为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等病理特性,病程越久,血液流变学异常程度越大。如研究发现,牡丹皮[5]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5-羟色胺的释放,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反应,使血栓素A2的合成减少,改善全血黏度和微循环障碍。总之,解毒化瘀消疕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可能是从不同环节、不同作用靶点进行拮抗而发挥其治疗功效的。

另外,患者在服用时可尽量选用免煎冲剂。因该法服用方便,且能随证灵活加减,更适用于该病服药疗程长之特点。

[1]陈洪铎.皮肤性病学[M].第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

[2]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122.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

[4]刘青云.现代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0-71.165-169.88-91.

[5]潘祥龙,谢 芳.“清热活血合剂”对银屑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32(12):35.

猜你喜欢

鳞屑化瘀凉血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沟通表里和解祛邪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鳞屑程度与维吾尔医体液(helit)学说关系△
牛皮癣有什么良药良方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