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肛肠病临床分析

2011-06-09王英莲

河北医药 2011年21期
关键词:肛肠病肛裂外痔

王英莲

肛肠病是人类常见病、多发病,妊娠期女性发病率较高或使原有肛肠病急性发作,给妊娠期女性带来很大痛苦。为探讨妊娠期肛肠病的发病特点,并为防治和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对2007年1至6月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600例,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每位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对预防妊娠期肛肠病的发生和减轻孕期肛肠病的急性发作起到了积极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随机抽取6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0例,2组年龄、孕期、孕次见表1。

表1 2组孕妇年龄、孕期、孕次比较n=300,例

1.2 观察内容及方法 由肛肠科医师、妇产科医师、肛肠科护士、妇产科护士共同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一般项目、有无肛肠病病史、主诉内容、发病原因、饮食嗜好、大便情况、排便时间、肛肠科检查(直肠指诊、肛镜检查)、肛肠科诊断等,逐一进行询问、检查并详细填写调查表,并将调查结果全部量化,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1.3 2组孕妇肛肠病发病情况 观察组患有肛肠病者206例,患病率68.17%。其中内痔129例,占21.5%;结缔组织性外痔12例,占 3.6%;混合痔 101 例,占 33.8%;肛裂 46例,占7.7%;肛乳头纤维瘤5例,占1.3%。对照组检出患肛肠病者203例,患病率67.7%。其中内痔64例,占21,3%;结缔组织性外痔10例,占3.3%;混合痔102例,占4%;肛裂24例,占8%;肛乳头纤维瘤3例,占1%。2组孕妇肛肠病发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 2组孕妇不同孕期、孕次肛肠病发病率比较 见表2。

表2 2组孕妇不同孕期、孕次肛肠病发病率 n=300,例(%)

1.5 发病因素 引起肛肠病的间接因素依次为:(1)便秘。主要为习惯性便秘,少则2~3 d排便1次,多则5~7 d排便1次。(2)不良排便习惯。主要表现为排便时间过长,用力过大,蹲厕看书、看报、听音乐。(3)饮食因素。喜食辛辣、肉类。(4)职业因素。长期久坐久站等。

1.6 防护措施 观察组针对不同的个体,由妇产科医师、肛肠科医师、妇产科护士共同为其制定个体化防护措施。主要包括:(1)饮食调节。注意多种营养素的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2)防止便秘与腹泻。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及时治疗腹泻,偶有便秘时可用开塞露助排。(3)保持肛门部清洁卫生。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坐浴肛门部,或用硫酸镁粉100 g兑入500 ml温开水坐浴。(4)适量运动。避免持续同样的姿势,经常做适宜运动。(5)改变不良排便习惯。排便时不看书、不看报、不听音乐,每次排便时间5~10 min。(6)排便后肛内脱出物应及时还纳肛内。三期内痔每次排便时都要由肛内脱出便后应及时将其复位。对照组暂不做以上交待。2组由专人负责随访,随访至分娩前1周。主要观察各组新增肛肠病情况及原有肛肠病孕期急性发作情况。

1.7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新增加肠病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新增肛肠病比较 例(%)

2.2 2组原有肛肠病急性发作比较 见表4。

表4 2组原有肛肠病急性发作比较 例(%)

2.3 并发症 观察组新增1例肛裂和1例血栓性外痔,其诱发因素均为便秘所致;原有肛肠病急性发作嵌顿痔1例系大便后痔核脱出未能及时复位所致,1例炎性外痔系腹泻引起。对照组新增急性肛裂8例及血栓性外痔7例均系便秘所致,2例嵌顿痔均系腹泻后痔核脱出未能及时还纳所致,5例新增内痔具体原因不详,均以大便带鲜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原有痔急性发作嵌顿痔15例及5例肛裂急性期均系便秘引起,10例内痔出血及4例炎性外痔均系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所致。

3 讨论

肛肠病是肛门、肛管、直肠疾病的总称,多发生于20~50岁,发病率高达72%,女性略高于男性。由于孕妇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肛肠疾病的发生率更高[1]。肛肠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肛门脓肿、肛瘘、肛裂、直肠脱垂、肛乳头纤维瘤、肛门湿疹、肛门瘙痒、肛窦炎及其它肛门性传播性传播疾病等。

3.1 妊娠期肛肠病的病因与病理 (1)解剖学因素:直肠静脉中缺少静脉瓣,血液易于瘀积。门静脉系和腔静脉系在直肠下端,有静脉丛和吻合支,静脉壁薄弱,耐压能力差,直肠黏膜下组织易松弛,致静脉迂曲扩张。(2)生理因素:①增大的子宫压迫肠管引起排便障碍,出现便秘,粪便长期滞留可损伤直肠黏膜、肛管皮肤易形成痔、肛裂等。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内静脉可致痔静脉内压增高,血流缓慢、淤滞,静脉扩张;②孕激素、松弛素等妊娠激素使盆腔血管扩张,动脉血流增加,同时骨盆内的脏器组织以及肛管直肠组织变脆或松弛,容易受伤或发炎[2]。(3)不良排便习惯:排便时间过长、用力过大,使腹压增大、直肠肛门和盆底肌肉血液回流受阻。(4)排便异常:便秘可影响血液循环,用力排便,使肛门受压,产生瘀血、胀肿、裂口等。腹泻可使肛门局部感染机会增多,产生肛窦炎、炎性外痔、肛周脓肿等。(5)饮食因素:妊娠期间常增加食物摄入量,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能直接影响粪便成分,引起肛肠疾病。(6)职业性因素:长期站立或久坐,痔静脉回流不畅。(7)妊娠期间动脉血流可增加25%。(8)骨盆内脏器组织变脆或松弛,容易受伤,引起炎症。(9)孕妇运动不足而引起淤血和便秘加重肛门疾病。以上因素在妊娠的中、后期比较显著。

我们调查孕期与患肛肠疾病率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妊娠心输出量增加很快,而中期妊娠以后增加更显著,而在妊娠晚期心输出量又回复到非妊娠时的数值,也许能部分解释孕期与患痔病率递减的关系。肛肠疾病患病率与孕次呈正相关,说明每次妊娠、分娩都会加重痔的症状和体征。

3.2 妊娠期肛肠病的防治与护理措施 准备妊娠或妊娠中的女性,特别是以往有痔病史的女性一定要注意肛门卫生。预防肛肠疾病的注意事项:(1)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纤维素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缩短排便时间。防止便秘是预防妊娠期肛肠病的最好对策,妊娠初期,由于激素的作用很容易出现便秘,这时,黄体激素分泌增加,这种激素不仅有使妊娠持续的功能,而且还有使粪便滞留在体内的作用。另外,妊娠反应使得孕妇饮食量减少,而导致大便量也减少,易行成便秘。(2)减少或忌食刺激性食物,便后或睡前用温水清洁肛门,可有效预防各种肛肠疾病。(3)尽量避免久坐、久站,如为职业所迫,可经常变换体位或做提肛运动。(4)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注意腰部保暖,进行适当的运动[3]。妊娠期原有肛肠病症状会加重或引起急性发作,引起全身不适,可行保守治疗治疗,如未奏效可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原则上选在妊娠的20~32周。术前需取得患者、家属和妇产科医师的同意,麻醉可采用局部、硬膜外麻醉、骶管麻醉,手术体位以侧卧位或截石位为佳,术式选择以消除症状的微创术式为主,术中、术后如有腹痛、阴道出血或子宫收缩加强等异常表现,应请妇产科会诊并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妊娠期只要做到饮食有节,护理得当,积极防治便秘与腹泻,妊娠期肛肠病是可以预防的,同时也能减轻和避免孕期肛肠病的急性发作。

1 黄乃健主编.中国肛肠病学.第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19.

2 史仁杰,杨旭芒编著.肛肠疾病防治400问.第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4.

3 蒋岩.肛肠专科护理培训效果观察.齐鲁护理杂志,2009,15:91-92.

猜你喜欢

肛肠病肛裂外痔
医用生物敷料栓对肛肠病术后疗效的观察
系统干预对外痔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冬季,如何防治肛肠病?
分析肛肠病常用术式及术后护理方法
藏药痔疮栓治疗外痔病的临床研究
谈谈提高肛肠病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老年重度混合痔应用PPH术结合外痔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30例肛裂手术临床治疗分析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外痔切除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对比
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肛裂5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