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衡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2011-06-08范庆菁李瑞王文远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功能障碍疼痛

范庆菁,李瑞,王文远



平衡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范庆菁,李瑞,王文远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观察平衡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将1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平衡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医生疼痛评分、简式疼痛询问量表(MPQ)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两组患者治疗后医生疼痛评分、MPQ、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平衡针疗法和传统毫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很好的镇痛效果和功能障碍改善作用,且平衡针具有不留针、见效快等优点。

针刺;平衡针;椎间盘移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进而出现腰腿疼痛、小腿及足背外侧感觉麻木等一系列症状,属于中医学“痹证”、“腰腿痛”范畴[1]。针灸治疗方法很多,因其疗效较好、副反应少、操作简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理论体系、取穴和操作手法的不同,其临床疗效也差异较大。我们应用平衡针疗法,运用量化指标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及功能障碍方面,评价平衡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的效果,以期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平衡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符合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按患者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91例。治疗组中男46例,女4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7岁,平均5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2年,平均4年。对照组中男41例,女50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平均5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5年,平均3.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①出现针刺意外(如晕针、血肿等),患者不愿继续治疗者;②不能坚持观察者。因临床观察周期较长,很可能有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坚持治疗,若受试者中途退出,查清并记录退出的原因。资料仍作为统计处理的数据。

1.3 剔除标准

①因各种原因未坚持观察者;②患者未按计划进行针刺或未遵从医嘱;③治疗期间患者接受了其他治疗。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平衡针腰痛穴(位于前额正中,将前额划一个“十”字,“十”字中间即为此穴)[2]。根据腰部疼痛部位,针尖向上下左右平刺3 cm(1.5寸),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针感以局限性、强化性的酸麻胀感为主。每日治疗1次,20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取阿是穴、委中、夹脊、腰痛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阳陵泉、环跳、昆仑穴。取穴依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皮肤常规消毒,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法,以得气为度,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20次为1个疗程。

2.3 观察指标

2.3.1 观察表和指标记录

观察表(CRF表)记录按临床试验设计方案规定进行指标的观察,由临床医师负责准确、及时地记录指标数据,不得随意进行涂改。在对症状进行观察时,研究者不能对受试者暗示或诱导。

2.3.2 医生疼痛评分

按WHO疼痛分级标准,0级表现为无痛;Ⅰ级表现为酸痛可忍受,微汗或不出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Ⅱ级表现为明显本能痛,伴出汗呼吸急促,仍可忍受,睡眠基本不受干扰;Ⅲ级表现为强烈腰痛不能忍受,叫喊,辗转反侧不能睡眠。

2.3.3 疼痛疗效判定(VAS积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作为测量受试者主观疼痛感觉的标准,此法是目前多种测量疼痛方法中最敏感最可靠的方法。无痛为视觉比量表评分<1;轻痛为视觉比量表评分≥1且<4,积分1分;中痛为视觉比量表评分≥4且<7,积分2分;重痛为视觉比量表评分≥7,积分3分。

2.3.4 简式疼痛问卷表(MPQ)

①疼痛分级指数(PRI);②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③现在疼痛状况(PPI);④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2.3.5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 腰痛及其相关症状全部消失,不影响活动及工作,随访6个月无复发。

显效 腰部疼痛近乎消失,仅劳累或天气变化时有轻度疼痛,功能恢复,不影响日常工作,或病情由重度转为轻度。

有效 腰痛的症状和体征有减轻或改善,但病情不稳定,停止治疗后有复发,对重体力劳动有影响。

无效 腰痛的症状和体征无变化,甚或加重者。

3.2 统计学方法

运用Access软件将临床观察表进行数据录入后,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检验,等级资料、计数资料以及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秩和检验,算出检验统计量及其对应的值,以<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以病例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病例,共184例受试者进入本试验。其中治疗组93例,剔除4例;对照组91例,剔除2例。剔除原因均为不能坚持治疗,无随访期观察,所有试验均按设计方案进行。

3.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医生疼痛评分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后医生疼痛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01),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医生疼痛评分比较 (n)

3.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式疼痛问卷表(MPQ)各项指标差值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感觉评分、疼痛感情评分、疼痛总分、VAS评分、PPI评分及Oswestry评分差值经Shapiro-wilk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01),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感觉、疼痛感情、疼痛总分、VAS评分、现在疼痛状态及功能障碍指数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式疼痛问卷表(MPQ)各项指标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值比较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多数病程较长,其疼痛多在腰部,表现为灼热痛、酸痛、沉重痛或者向下肢放射样疼痛,疼痛较为剧烈,持续发生或间歇疼痛,其病理基础主要为生物力学的改变和椎间盘退变[3-5]。当急性的外伤及长期的劳损引发脊柱周围应力的分布不平衡时,引起椎间盘退变,髓核脱出,导致神经根受压、炎症反应以及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腰腿痛。平衡针作用于人体的自我平衡修复功能,通过针刺给予患者一种适当的良性刺激信号,经大脑中枢调控系统,进行对症性平衡调控,通过自我修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镇痛、消炎等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各种功能障碍均可认为是经络痹阻所致,因此治疗上要疏通经络。平衡腰痛穴位于前额正中,属督脉循行部位,督主一身之阳,阳气有温煦、燥湿化痰、散寒、行血的作用,同时根据循经远治原理,督脉循行经过腰部,针刺平衡针腰痛穴也可作用于腰部。从平衡调控来讲,平衡针的腰痛穴位于前额正中线,眉头至发际连线中点,此部位也是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及前额两侧的眶上神经分布区域,通过在平衡针腰痛穴上进行快速提插,这些神经受到了良性针刺信号后,迅速启动修复自身功能以达到平衡状态,因而完成了平衡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镇痛作用[6-10]。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镇痛作用中,平衡针疗法和传统的毫针疗法均有很好的镇痛效果;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功能障碍中,平衡针疗法和传统的毫针疗法均有很好的功能障碍改善作用,二者疗效相当,治疗方向相似。虽然二者疗效相当,但平衡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有自身的优势。首先,平衡腰痛穴在额部正中,治疗时不刺激病处,可减少患者进针时的痛苦;其次,平衡针从进针到出针速度很快,不留针,方便迅速,不易发生晕针。此外,本研究只限于治疗期的疗效评价,可能未反映出两组针法之间本质的差异,需要进一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从而对平衡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及总体疗效进行客观评价。

[1] 鲁玉来,蔡钦林.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88-89.

[2] 王文远.王文远平衡针治疗颈肩腰腿痛[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55-56.

[3] 杨克勤.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27.

[4] Marshall LL,Trethewie ER,Curtain CC.Chemical radiculitis. A clinical, physiological and immunological study.Clin Orthop Relat Res, 1977,129:61-67.

[5] Saton K,Konno S,Nishiyama K,et al.Pres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antigen-antibody complexes in the 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J].Spi-ne,1999,24(19):1980-1984.

[6] 王文远.平衡针灸学最新理论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12):18-21.

[7] 王文远,毛效军,张利芳,等.平衡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大样本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6):351-353.

[8] 王文远,赵建明,齐迎春.平衡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AXDI和MAXD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2):39-41.

[9] 王文远,田波,刘岚,等.平衡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8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4):4-5.

[10] 熊海荣,魏霞.平衡针灸配合痛点注射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6):341-342.

Observations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Balancing Acupuncture o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

,100029,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balancing acupuncture o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One hundred and eighty-four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balancing acupuncture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with filiform needles. Pre- and post-treatment the Doctor Pain Assessment, the Simplified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MPQ) and 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scores 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e-/post-treatment differences in the Doctor Pain Assessment, the MPQ and 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0.01).both balancing acupuncture and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with filiform needles have a very good analgesic effect and improving action on dysfunction in treating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Balancing acupuncture also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 retention of needle, and quick effect.

Acupuncture; Balancing acupuncture; Intervertebral disc displacement;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Dysfunction

R246.2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1.09.58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512704)

范庆菁(1982 - ),女,硕士生

李瑞(1963 - ),男,教授

1005-0957(2011)09-0581-03

2011-03-29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功能障碍疼痛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疼痛不简单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