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个国外紫花苜蓿新品种的生产适应性比较研究

2011-06-08王洁琼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15期
关键词:叶茎豫西苜蓿

王洁琼

(洛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紫花苜蓿Medicago stiva是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适应性强、草质优良、适口性好,在国内外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是我国北方主要豆科当家草种。目前紫花苜蓿的栽培利用品种繁多,生产性能差异较大[1-6]。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的发展,苜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并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己成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的增长点。豫西地区荒山、滩涂、果园面积大,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大,草食家畜发展迅速,而优质粗饲料匮乏。目前,豫西地区大多数苜蓿品种抗逆性、产草量不高,影响其再生产中的推广使用。因此,引进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紫花苜蓿品种,对豫西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发展十分必要。自2006年始,笔者连续3 a对引进的12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的生育期、产草量、叶茎比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合豫西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为豫西地区的苜蓿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材料 供试的紫花苜蓿品种均为从国内经营优质牧草的公司引进,国外11份,国内1份,共计12份,详见表1。

表1 供试苜蓿品种及来源

1.1.2 试验地自然条件及土壤农化性状 试验区位于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属温带半湿润易旱区。海拔165 m,全年日照时数2 000~2 600 h,无霜期210~220 d,≥10℃有效年积温4 100℃,多年平均降水量600 mm左右。

试验地2006年种植前茬为空闲地,土壤为壤土,pH值7.9,有机质1.41%,全N 0.116%,全P 0.120%,全 K 1.61%,碱解 N 93.17 mg/kg,速效 P 13.86 mg/kg,速效 K 109.88 mg/kg。

1.2 试验设计

供试紫花苜蓿品种12个,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法设计。每个小区长5 m,宽3 m,每区种植3行,行距0.4 m。每个品种播量均为7.5 kg/hm2,于2006年4月5日人工开沟播种。区组间留1 m观察道,试验时间为2006年4月至2008年10月。播种当年施基肥,以后适时进行除草及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初冬、初春及刈割后进行灌溉。以国产苜蓿为对照品种。

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1.3.1 物候期观测 2007年开春第一茬观测各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包括返青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期。各生育期的记录时间以该品种有一半植株到达各时期为准。

1.3.2 生物量测定 各品种重复取样10株,每次刈割时逐株测定其株高及鲜草产量;刈割后把茎叶分开称其鲜重,然后进行烘干称其干重,测定干鲜比。第一次刈割同时测定叶茎比。

1.4 数据分析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并用Excel进行制图,在DPS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植物在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生态因子(光照、温度、降雨量、土壤类型、土壤水分状况等),而另一类则是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植物在生育期内生长发育的进程动态是植物自身对外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反应。供试品种出苗、返青等物候期列于表2。供试品种均于2006年4月5日播种,4月11至4月15日出苗,牧歌、WL324、WL323 mL出苗比较整齐,幼苗健壮,叶片比较大。2007年观察了返青期。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的返青期、现蕾期有较明显的差异,国产苜蓿返青最早,WL323(接种包衣)最晚,二者相差10 d;WL323 mL、全能+Z的分枝期最早,WL323(接种包衣)最晚,二者相差 12 d(表2)。不同苜蓿品种在同样环境条件下的生育期不同,说明品种之间的遗传背景差异较大。因此,不同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也不同。

2.2 产量性状

草产量是苜蓿生产能力的重要测试指标。要想获得高而稳定的草产量,必须具有高产品种及相应的栽培措施和适应的环境条件,而品种特性是决定其生产潜力和适应性的主要内在因素[7-8]。对草产量进行方差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在0.05水平上,全明星、WL232HQ两品种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其他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在0.01水平下,各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表2 供试品种主要生育期 (月-日)

表3 不同苜蓿品种不同年度干草产量比较 (kg/hm2)

3a总干草产量最高和较高的品种为WL324(41 221.05 kg/hm2)和三得利、德宝;总产量最低的为全明星 (29 267.04 kg/hm2) 和 WL232HQ(29 946.12 kg/hm2);其余品种为中等(图1)。可以看出总产量最高的品种在1~3龄是连续递增,表现出高产特性,并且大部分品种在3龄时干物质产量达到最高。而全能+Z干物质积累在3龄比2龄低,说明这个品种的生长特性为前期快,后期较慢。

2.3 叶茎比

叶茎比是衡量牧草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7]。苜蓿富有叶片,全株叶片占鲜草产量的一半以上,蛋白质含量约为茎的1.5倍,叶量与蛋白质呈正相关,且质地柔嫩、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因而叶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牧草种营养物质的含量[8]。从表4可以看出,鲜草的叶茎比在1龄时可达1.456~1.812,远远高于高于2~3龄。结果表明,苜蓿生长前期枝条幼嫩、叶茎比值较高。品种间叶茎比有所不同。最高的品种为WL323 mL,较高为全能+Z和三得利,最低为德宝和WL323(接种包衣),其余品种为中等。

图1 不同苜蓿品种年际间及3年总干草总量比较

表4 不同苜蓿品种间叶茎比

3 结 论

(1)不同苜蓿品种的返青期、现蕾期有较明显的差异,新疆苜蓿返青最早,WL323(接种包衣)返青最晚,二者相差10 d;WL323 mL、全能+Z的分枝期最早,WL323(接种包衣)最晚,二者相差12 d。

(2)连续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豫西气侯条件下,引进的12个品种均能很好地生长。比较起来引进的WL324、三得利、德宝综合性状突出,干草产量潜力大,再生性强,适宜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3)一般都认为,提高苜蓿的品质总是与降低其产量联系在一起[9-11],造成品质好的品种产量低,而在此引进的品种中,WL323 mL、三得利不仅产量较高,叶茎比也较高,可以在豫西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1] 刘 卓,徐安凯.8个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 [J].草业科学,2009,26(8):118-121.

[2] 耿 慧,徐安凯,刘 卓,等.国内外苜蓿品比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6):2893-2896.

[3] 胡耀高,韩建国,曾照海.当前我国苜蓿产业形势与建设任务[J].北京农业,2001,(增刊):2-5.

[4] 陈积山,李锦华,常根柱,等.苜蓿根系形态结构的分形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0,(2):40-42.

[5] 刘 艾,张伟丽.紫花苜蓿WL525在广州地区的引种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8):36-38.

[6] 刘 卓,王志锋,耿 慧,等.15个紫花苜蓿品种抗旱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42-17444.

[7] 周艳春,等.10个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及营养价值比较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08,33(6):72-73.

[8] 张伟毅,史莹华,王成章,等.苜蓿草粉及影响其营养价值的因素[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126-129.

[9] 胡小平,王长发.SAS基础及统计实例教程[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68-69.

[10] 陈 文,李 琦.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 [C].2003.201-203.

[11] 卢欣石,王铁梅.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 [C].2003.15-20.

猜你喜欢

叶茎豫西苜蓿
苜蓿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苜蓿的种植技术
春(外二首)
豫西靠山簧的衍变与传承
穿心莲等级与叶茎比、浸出物及内酯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
春天里的小脚丫
我的植物朋友
“天红2号”苹果在豫西黄土高原的引种表现
苜蓿:天马的食粮
要造就一片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