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分析

2011-06-08王正宇

对外经贸 2011年9期
关键词:环境标准环境效应外商

金 秀 王正宇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一、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影响问题,国外理论界有个备受争议的“污染天堂”假说。其主要观点是:发达国家非常严格的环境标准使得跨国公司生产成本上升,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跨国公司就把这些污染环境严重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从而使得资本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更多的FDI会降低环境标准。这个观点暗含了FDI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双向关系:较弱的环境管制吸引了污染密集型产业,而污染密集产业的进入又加剧了东道国环境污染的恶化。

Gtossman和Kruege(1991)提出了FDI改变东道国环境的三种效应的影响机制: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Anayotou(2000)进一步补充为四种效应方式: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以及管制效应。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对FDI对我国的环境影响进行简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外资进入我国是从1979年开始的,在三十多年的时间内迅猛发展。1979—198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额仅有17.69亿美元,2002年达到527.43亿美元,2010年实际使用外资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57.4亿美元。

在地区分布上从少数沿海城市和特区扩展到国内大部分地区,并呈“东高西低”的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这种地区差异表现得十分突出。当时东部地区吸引FDI为29.7亿美元,占比高达93.9%,中西部的比重分别为3.87%和2.26%。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采取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外商去西部和中部投资。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部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这些地区吸收FDI的比重。截至2008年底东部地区FDI占全国比重为83.28%,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FDI比重分别为10.64%和6.06%。

在产业领域,允许FDI进入的行业不断扩大,形成了一个从数量小、范围窄、限制多的试点阶段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全面开放的格局。外商投资企业遍及第一、二、三产业的几乎所有行业。

到目前为止,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的基本格局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很小,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投资呈迅速上升的趋势。由表1可知第一产业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很少,且生产技术和效益都不高,与此同时,在第二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在2008年外商投资项目的产业中,制造业所占的项目为11568亿美元,占总项目比重42.0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8.95亿美元,比重为46.07%。由此可见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大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和社会服务业,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和金融保险业等。

表1 截至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情况表金额单位:亿美元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分析

(一)技术效应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指FDI的技术扩散对环境的影响。FDI为那些解决特定的生态问题的环境技术和服务在全球的扩散提供了机会。当使用环境友好技术和有效率的管理技术时,技术效应对环境就表现为正效应,反之就表现为负效应。

Blaekman&Wu(1998)对中国电力工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环境绩效的研究发现,由于先进的发电技术和环境管理以及中国本土企业和FDI企业的竞争,FDI提高了中国电力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废物利用量。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近代工业发展较为缓慢,技术非常落后。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引入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落后技术自身的缺陷。以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工业增加值表征工业污染的密集度,历年工业增加值按照1992年不变价格计算。图1显示了1991—2007年我国工业污染密集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工业污染各个指标都呈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说明这些先进和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我国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也降低了我国工业的污染排放水平。因此,在这方面,FDI对我国环境的影响是正面的。

图1 中国工业污染密集度的变化

(二)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是指FDI导致的经济规模变化所造成的环境影响。通常认为,FDI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带来经济规模的扩大,生产和消费规模的扩大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自然资源和能源,排放更多的污染物,对环境产生负效应。其次,FDI会促进当地GDP的增长,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增强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努力程度,从而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环境产生正效应。

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还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左侧,未跨越拐点,FDI的规模增加只会加重环境的污染。而FDI的二元特征决定了FDI无论在区域上还是产业上都比较集中,区域上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上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制造业。这种分布特征加剧了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陡峭程度,使得每个单位的国民生产总值排出的污染量远远大于其他同等国民收入的国家。由此,FDI在这方面对我国环境的影响表现还是负效应,尚未显现出积极的环境效应。

(三)结构效应

结构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和行业组成对投资所在地环境的影响。经济结构升级的环境影响可正可负:如果一国经济处于工业化阶段时,自然资源开发、重化工工业是FDI的主要投资产业,将带来不可持续资源的加速耗竭,结构效应是消极的;若一国经济处于后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阶段时,如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移将带来更小的环境压力,结构效应是积极的。

从行业结构来看,我国的FDI目前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工业各行业污染排放强度差别较大,约有88%的FDI工业增加值集中在污染密集型产业,其中有30%是重度污染密集型产业。这样的引资结构无疑对我国的环境产生更多的损害,会加剧污染的排放。不过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也渐进合理化。自2006年以来,我国吸引的工业制造业FDI份额和污染密集型行业FDI产值份额都有所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整个工业的污染排放。而且,从长期来看,第二产业的FDI会逐渐饱和,逐渐转移到第一、第三产业,国家也会对这些重污染的行业采取措施进行限制,减少其负效应。

从区域结构来看,我国的FDI区域分布非常不均衡。2006年,东部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569.22亿美元,比重为81.94%,而中西部分别只占了5.65%和3.13%。截至2008年底东部地区FDI比重下降到83.28%,而中部地区上升为10.64%,同时西部地区 FDI比重上升到6.06%。FDI区域分布的非均衡性,使得FDI对我国环境的负面效应也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特征。

(四)管制效应

管制效应是指东道国政府的“引资”行为产生的影响。当一国采取严厉的环境管制时,污染产业的比重降低,管制效应对环境产生正面的影响;若环境管制宽松,污染产业FDI的流入增加时,管制效应倾向于提高一国的污染水平。即符合“污染避难所”假说,该假说是指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企业倾向于设立在环境标准相对较低的国家。

在环境管制和环境标准方面,FDI企业遵循我国现有的环境法规和标准要求,但是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盲目地对FDI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包括执行环境政策不严格,人为造成了对环境影响的负效应。另外,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各国会竞相降低其环境标准,从而陷入国家间制定环境标准的“囚徒困境”。当然FDI企业的存在也对地方的环境标准的制定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使得其所在产业的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从而产生更严格的地方标准出台。近些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加大了环境管制力度,逐渐严厉的环境管制也阻止了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入,对污染排放起到了某种程度的抑制作用。不过由于我国各地区采取的环境标准和管制有所差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工业污染的区际转移。从长期来看,我国应继续提高环境标准,这样会有利于环境的质量改善。

四、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技术溢出的正效应

在继续扩大引进外资规模的同时,要不断提高外资质量,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特别是环保友好型技术,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鼓励;扶持绿色产品和环保产业,尽快形成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平台。鼓励公司承担环境责任,帮助其合资经营的伙伴等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外资在提高技术溢出方面的正效应。

(二)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发挥规模的正效应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我国在使用外资与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不应为追求经济上短期、局部的“增长”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重视环境制度的改革、创新,以尽可能小的环境保护成本实现尽可能好的环境效果,促进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调整优化产业引资结构

进一步完善体制政策环境与产业准入政策。制定不同行业的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强化招商引资的结构导向作用,采用倾斜的产业政策鼓励外商去投资生态农业、林业、旅游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变“两头在外,污染在内”的产业结构。随着入世承诺的完成,我国第三产业对外资的开放度大为提升,而进入第三产业的外资的清洁度也将更高,有利于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进行环境管制的创新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FDI对我国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除了运用法律手段建立惩罚机制之外,还要运用经济和政策手段建立适当的环保激励机制。比如对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FDI项目的引进,地方政府应给予其一定的政策优惠;对于企业用于治理污染控制和治理的投资,实行税收抵免等。这些基于业绩的激励措施能影响引资地区整体行为,引导引资活动的良性发展。

[1]于峰,齐建国.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效应的经验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8).

[2]张彦博,郭亚军.FDI的环境效应与我国引进外资的环境保护政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4).

[3]沙文兵,石涛.外商投资的环境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6).

[4]巫雪芬,新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环境效应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5,187(3).

[5]李国柱.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的因果关系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07(6).

[6]陈凌佳.FDI环境效应的新检验——基于中国112座重点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9).

[7]张德强.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与融合——兼论我国如何平衡FDI与环境保护的关系[J].国家贸易问题,2007(9).

猜你喜欢

环境标准环境效应外商
环境标准样品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环境标准的选用
河流廊道景观的热环境效应分析
谁是冒牌外商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刍议如何做好国家环境标准样品协作定值实验
矿山环境效应遥感研究
我国重金属环境标准发展对策
China uses US$420 bn of FDI in 5 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