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结合物理疗法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
2011-06-08刘汉菊
刘汉菊
(云南省楚雄市妇幼保健院,云南 楚雄 675000)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模式的不断更新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剖宫产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因剖宫产手术而引发的术后切口感染的病例也越来越多,已引起产科医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我院采用药物结合物理疗法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产妇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实施剖宫产手术后并发腹部切口感染的产妇90例,年龄在20~34岁,平均年龄27.5岁;剖宫产术后1.5~5d,平均3d;所有产妇均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进行诊断:切口有红、肿、热、痛或脓性分泌物,体温超过38℃,且均无药物过敏史、无术前感染征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将以上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两组产妇在年龄、体征、手术时间及切口方式等方面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每日对两组患者腹部切口均进行常规消毒,按压切口以挤出切口内渗出液,用0.9%生理盐水对裂开的切口进行清洗,并进行清创处理,用消毒干纱布拭干切口内液体。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头孢呋辛2.0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次/d,7d为1个疗程;研究组在治疗组基础上,采用微波治疗仪进行微波照射治疗:将微波照射探头置于患者腹部切口部位上2~3cm处,调节功率为20~25W,以患者有舒适温热感为宜,照射时间为15min,2次/d,7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采用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疗效评判标准[2]。治疗结束后,腹部切口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全部消失,体温恢复至正常,无感染者认定为痊愈;腹部切口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明显减轻,体温基本恢复至正常,感染基本得到控制者认定为显效;腹部切口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有所减轻,体温接近于正常,切口愈合欠佳者认定为有效;腹部手术切口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明显,切口处有血肿、积液并呈发展趋势或皮肤化脓者认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治疗,两组产妇腹部切口感染情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见表1。与单用抗生素抗感染的对照组比较,抗生素与微波局部照射结合抗感染的研究组患者腹部切口感染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头孢呋辛属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该药可通过与细菌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抑制菌体细胞分裂和生长,致使细菌溶解和死亡。因该药具有抗菌谱广、组织透性好、血药浓度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常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机体各部位感染性疾病,也适用于临床围手术期感染[3]。
物理疗法简称理疗,指应用自然界或人工物理因素以及传统医学中的物理方法作用于人体,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有资料报道[4],物理疗法在治疗手术切口感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恰当地应用物理疗法,可显著提升对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往往可获得单靠手术和抗菌药物无法相比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选用物理因素微波,结合抗生素头孢呋辛,对剖宫产后腹部切口感染的产妇进行治疗,并与单用应用抗生素头孢呋辛控制感染的对照组产妇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微波结合头孢呋辛对剖宫产后腹部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产妇因切口感染而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有效控制感染病情,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提高切口愈合率。此种药物结合物理疗法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7-18.
[2] 张旭,裘祖雄,魏敬.手术切口分类愈合等级与统计的准确性探讨[J].中国医院统计,2007,14(2):187-189.
[3] 易林高,项小婵,李佳,等.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预防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房,2010,21(16):1496-1498.
[4] 吴耀坤,舒春华,刘淑.云,等.剖腹产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早期物理治疗的效果观察[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6,9(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