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观察

2011-06-08王桂桂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6期
关键词:透明膜表面活性胎龄

尹 浩 王桂桂

(延边妇幼保健院,吉林 延边 133000)

新生儿肺透膜病[1]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出后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进行性肺不张产生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病情进展迅速,可产生多种并发征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极易导致患儿死亡。现呼吸机的广泛使用,本病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但呼吸机的长期使用可引发各种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慢性肺疾病,气胸,肺气肿,视网膜纤维化,脑血流波动,呼吸机依赖,脱机困难等),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所以如何减少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及其并发症对提高患儿生存质量致关重要。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64例,32例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及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在减少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及其并发症上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 男20例,女12例,均为早产儿,胎龄:28+2周~35-4周,平均胎龄为:32+3周,出生体质量:1450~2800克,平均出生体质量:1943g。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均为早产儿,胎龄:28+3周~34+5周,平均胎龄为:33-1周,出生体质量:1500~2650克,平均出生体质量:1912g。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暖箱保温,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鼻塞CPAP辅助通气,吸氧,改善循环,纠正酸中毒,保证热卡,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用微量注射泵给药,每日给药量:30mg/kg分4次给药,静脉注射时间为30min。N-CPAP为德国Stephan公司进口的,根据血气分析值,TcSO2,呼吸困难改善程度及生命体征平稳情况,调节CPAP的参数:PEEP,FiO2,Flow值,一般CPAP最初Flow:6~8L,FiO2:0.4~0.6,PEEP:5~8cmH2O,,当FiO2<0.4,PEEP降至2cmH2O,PaO2>11.5Kpa,PaCO2<6.67Kpa,PH:7.35~7.45,TcSO2:85~95%,生命体征平稳,吸痰耐受,氧合指数(PaO2/FiO2)≥400mmHg时即改为头罩或鼻导管吸氧,若FiO2≥0.6,PEEP:8~10cmH2O,PaO2<6.67Kpa或PaCO2>6.67Kpa,PH<7.25呼吸困难无改善,TcSO2<85%,氧合指数(PaO2/FiO2)<400mmHg则改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个样本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辅助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RDS治疗后相关指标比较

3 讨 论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多见于早产儿,本病系主要由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发育不成熟,生后72 h内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和释放量无法满足呼吸的需要,呼气末肺泡萎陷,致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近年来随着呼吸机及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本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呼吸机的相关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慢性肺疾病,气胸,肺气肿,视网膜纤维化,脑血流波动,呼吸机依赖,脱机困难等)[2]逐渐增加,且PS价格昂贵在基底医院较难开展,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本组资料显示,盐酸氨溴索和CPAP联合应用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医院,这种方法更容易取得家属的依从性。盐酸氨溴索一类快速排痰的药物,除了常规促进排痰及改善呼吸状况外,还有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分泌的药理作用[3],而外源性供给PS易被肺泡内存在的多种物质如蛋白质渗液所灭活,并随着呼吸消耗,消耗后不久症状就可能会重新加重,往往需要较大剂量、多次重复给药才能维持疗效。PS价格高昂,盐酸氨溴索就成为基层医院及患儿家庭的选择,除了价格便宜外,氨溴索主要是促进生成内源性PS,故不存在被灭活而减少的情况。本组使用的CPAP机,可通过调节氧流量而调节压力,可以在0.21~1.00之间调节吸入的氧浓度,避免因用纯氧正压通气造成的早产儿氧中毒,能防止新生儿视网膜病变,还可以防止压力过高而影响回心血量及产生气压伤。CPAP通气相对无创,简便易行,副作用少,是治疗NRDS的常用技术[4],CPAP通过持续气道正压给氧,使得肺泡在呼气末端保持开放,增加功能残气量,从而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因此两种疗法联合应用,可在整个呼吸周期维持充分的气体交换,更有效的提高肺氧合能力,改善肺的顺应性。氧合功能的改善又可以促使肺泡自身产生PS,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CPAP与盐酸氨溴索联合应用治疗NRDS临床疗效满意,有优势互补作用,能有效的改善NRDS肺换气、通气的功能和肺泡充气程度,可有效的降低机械通气的使用时间,减少了各种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因其有效、经济、依从性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1] 胡亚美, 江载芳. 实用儿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58-461.

[2] 陈克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小儿急救医学,2000,8(1):158.

[3] 付学明, 余加林. 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对胎鼠肺表面活性蛋白的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6):452.

[4] 周小光,肖昕,农绍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7-139.

猜你喜欢

透明膜表面活性胎龄
观察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经X线鉴别诊断实际价值
改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法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影响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诊断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不同胎龄早产儿宫外环境下脑发育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用于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预防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