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为主治疗早期肝硬化疗效分析
2011-06-07孟庆芳李太峰崔延昌
孟庆芳,李太峰,崔延昌
(山东省聊城市传染病医院,山东聊城252056)
肝硬化是肝病发展的晚期,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笔者用附子理中丸、大黄虫丸和金匮肾气丸为主治疗早期肝硬化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4例,均为2003年9月~2005年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患者。男56例,女18例;年龄18~55岁,平均(38.6 ±8.3)岁;病程 3 ~23 年,平均(12.8 ±5.4)年。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7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肝功能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半年内未接受过抗肝纤维化和(或)抗病毒药物治疗。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属肝脾血瘀型、寒湿困脾型和脾肾阳虚型,以腹大坚满、胁腹刺痛、面色黯黑或苍黄、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尿少便溏、下肢微肿、舌体胖紫苔白腻、脉沉细弦为辨证要点[2]。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肝泰乐0.2g、每日3次口服,复合维生素B2片、每日3次口服。
对照组另用复方丹参滴丸(丹参,三七、冰片等。国药准字Z10950111,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54g,每日2 次口服。
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
3 观察方法
治疗前后检测肝纤维化标志物,血清III型前胶原肽(PIIIP)、IV型胶原(IV-C)、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采用放射免疫法[4],试剂由上海海军研究所提供。治疗前后B超检查肝实质、门脉主干内径、脾脏大小、脾门静脉宽度情况。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行肝穿活检术,在B超引导下用16G粗针经皮穿刺分别获取肝组织标本长度1cm以上,至少在镜下包括6个以上汇管区。肝活组织检查标本做连续切片,常规做苏木精-伊红、Masson三色染色和(或)网状纤维染色。根据纤维增生程度和部位,将肝纤维程度分别分为1~4期[3](stage,s),同时按改良的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系统(sss系统)评价治疗前后肝纤维化程度变化[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行t检验。
4 疗效标准
参照《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5]。显效: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纤维化分期下降2期以上,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IVC、HA、PIIIP及LN含量)有2项以上测定值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或恢复正常,血清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症候明显改善。有效: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IVC,HA,LN及PIIIP含量)有任何2项测定值较治疗前下降25%以上,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善和(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纤维化分期较治疗前下降1期,症候改善。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主要症状消失或改善明显,其中以腹胀、尿少便溏、胁肋刺痛、神倦怯寒肢冷改善率最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他依次为脘闷纳呆、腹大坚满、下肢微肿(P<0.05)。治疗组体征改善以面色黯黑或苍黄为主,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他依次为舌体胖紫(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 <0.01。
组别 n ALT(U/L) AST(U/L) TBil(μmol/L) Alb(g.L)A/G治疗组 37 治疗前 148.64±40.54 89.36±26.30 37.50±14.30 33.50± 2.40 1.20 ±0.15治疗后 36.58 ±23.63**△ 30.60±15.30*△ 15.32±92.60**△ 41.10±3.40**△△1.44±0.18**△△对照组 37 治疗前 136.89±36.71 91.84±28.97 36.58±13.47 34.40±3.30 1.21±0.17治疗后 54.37±27.60* 42.60 ±19.70* 26.16±15.60** 36.30±4.10 1.32±0.16*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HA(ng/m l) LN(ng/m l) PCIII(g/L) IV-c(g/L)治疗组 37 治疗前 286.46±181.24 202.16±69.24 200.18±78.69 138.34 ±64.25治疗后 164.37 ±42.25**△173.12 ±45.6* 154.54 ±47.58*78.81 ±45.29 **△对照组 37 治疗前 376.35 ±192.37 191.37 ±63.47 214.35 ±84.34 130.40 ±160.27治疗后 199.64 ±38.78* 168.14 ±42.25 173.31 ±62.47* 102.57 ±48.39*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程度变化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程度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程度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HA(ng/ml) LN(ng/ml) PCIII(g/L) IV-c(g/L)3.45 ±0.40 16.10 ±5.20 3.26 ±0.40 13.80 ±5.50治疗后 1.75 ±0.10 *△ 7.00 ±3.20*△ 1.98 ±0.20*△ 8.90 ±3.20*△对照组 37 治疗前 3.25±0.30 15.40±5.00 3.34±0.40 14.50±5.90治疗后治疗组 37 治疗前2.25 ±0.30 11.60 ±4.00 2.16 ±0.30 10.10 ±4.60
两组治疗前后B超检查情况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B超检查情况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B超检查情况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各项指标 治疗组(n=37) 对照组(n=37)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门静脉内径 1.40±0.12 1.27±0.10*△ 1.43±0.17 1.28±0.05*0.71 ±0.11 0.62 ±0.11 0.72 ±0.10 0.63 ±0.21脾脏长度 12.19 ±0.10 11.86 ±0.11 12.21 ±0.11 12.09 ±0.10脾脏厚度 5.04±0.21 4.18±0.10*△ 5.09±0.27 4.21±0.08*脾静脉宽度
两组治疗期间月经期妇女月经稍微增多,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6 讨论
肝硬化属中医“臌胀”范畴,以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症候特征。病机为肝脾肾受损,气血水瘀积腹内。本虚标实,虚实互见。治疗当以攻补兼施为基本原则。
本病根据正邪关系和病机演变,可分为肝脾血瘀型(腹大坚满,胁腹刺痛,面色黯黑,面颊胸臂有血痣,呈丝纹状,手掌赤痕,唇色紫暗,口渴,饮水不能下,舌质紫红,脉细涩或芤),寒湿困脾型(腹大胀满,颜面微浮,脘腹痞胀,得热稍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和脾肾阳虚型(腹大胀满不舒,早宽暮急,面色苍黄或白光白,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小便短少不利,舌质胖淡紫,脉沉弦无力)。大黄虫丸清热凉血解毒(清热解毒利湿药物多具有抗菌抗病毒,阻止细胞丝分裂作用[6]),活血化瘀(活血化瘀药能改善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促使细胞增殖病变转化或吸收,增强吞噬细胞功能和消炎作用[6])。附子理中丸方中附子可疗虚寒、壮元阳,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益气燥湿、助脾健运。金匮肾气丸治脾肾阳虚,肝硬化起病隐匿,发展缓慢,久病及肾,故取其温补肾阳、化气行水。其中附子、桂枝补肾阳以助脾阳,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滋补肾阴、以阴中求阳,助肝木滋养,牛膝、车前子引血下行利尿。
早期肝硬化用扶正攻邪并重辨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891.
[2]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92 -197.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纤维化学组.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327-328.
[4]杜心芳,翁红雷,蔡卫民.IFN-γ治疗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学变化[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5):273 -275.
[5]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1):866-870。
[6]查旭山,程喜平.褟国维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6,38(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