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消风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2011-06-07张文学
夏 辛,张文学
(天津市塘沽区新港卫生服务中心皮肤科,天津300456)
银屑病为常见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表现为复发和持续的角化过度。2009年3月~2010年3月,笔者用中药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09年3月~2010年3月天津市塘沽区皮肤病专科门诊患者,治疗前3个月未用激素或免疫调节剂,无光敏史及严重器质性疾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6~58岁,平均35.2岁;病程5~20年,平均5.8年。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10~55岁,平均34.5岁;病程3~23年,平均4.0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均符合银屑病诊断标准[1]及中医血热型标准[2]。表现为红斑上附有多层银白色鳞屑皮疹,刮去鳞屑可见薄膜现象、露滴现象,进行期有同行反应,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腰骼部。甲板可有顶针样凹陷或前沿剥离。依皮损形态可分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或混合型,依病程可分为进行期、静止期和退行期,依季节可分为冬季型、夏季型。血热型银屑病发展迅速,新疹不断出现,色鲜红,鳞屑较多,基底有点状出血,伴口干舌燥,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或腻,脉数或弦滑。
纳入标准为符合诊断标准且为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无皮肤肿瘤病史,无光敏性疾病史,皮损面积较大或泛发性适合全身照射者,知情同意者。
排除标准为近期进行过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系统性治疗。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NB-UVB光过敏者。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上海希格玛高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S-03型紫外线光疗仪(波长311~313nm),儿童初始剂量为0.1J/cm2,成人初始剂量为 0.3J/cm2,以后增加 0.1J/cm2;有肉眼可见明显红斑者不加量,中、重度红斑呈鲜红或深红色者减前次剂量的20%,痛性红斑或水疱则予初始剂量或停止治疗,每周2次,连续治疗16次。
治疗组加用凉血消风汤。生地30g,生石膏30g,白芍12g,白茅根 30g,金银花 15g,荆芥 9g,防风 9g,玄参 9g,知母9g,牛蒡子9g,甘草6g,升麻3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mL,早晚分服。
3 观察方法
两组分别于治疗前以及第1个月、第2个月治疗结束时记录皮损部位与范围,红斑、鳞屑与皮疹浸润的严重程度,用药后的变化以及各种副作用。皮损程度按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PASI评分标准计算。根据治疗前后皮损的积分制表统计,分析实验结果。
统计学处理用SPSS11.5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
痊愈:PASI积分下降90%。显效:PASI评分积分下降60% ~89%。进步:PASI评分积分下降25% ~59%。无效PASI评分积分下降25%以下。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中共5例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初期皮肤瘙痒、略发红,随后消失。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两组2个疗程后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
6 体会
银屑病病因未完全阐明,外伤、感染、药物、饮酒、吸烟、精神紧张、妊娠及免疫异常均可引起银屑病[4]。银屑病一般分为寻常型、红皮病型、关节炎型、脓疱型,以寻常型最为多见。中药生地清血热,生石膏清气分热,玄参、白芍佐生地凉血清热,知母、银花佐生石膏清气分热,茅根清热凉血,牛蒡子清热利咽,荆芥防风解表祛风,升麻解毒透表,甘草和中。全方有清热凉血,解毒祛风之功。
中波紫外线波长290~320nm,波长311~313nm对银屑病治疗最有效,称为窄谱UVB。其高穿透力可引起真皮中T细胞凋亡,使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受到抑制。而且可明显抑制表皮郎格汉斯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的活性,减轻表皮的炎症反应[5]。
中药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疗效满意,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照射剂量少,疗程短,缓解期长,是治疗寻常性银屑病较好的方法之一。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67 -669.
[2]刘辅仁.实用皮肤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42.
[3]Marks R,Barton SP,Shuttleworth D,et al.Assessment of disease progress in psoriasis[J].Arch Dermatol,1989,125(20):235-240.
[4]李伯埙.现代实用皮肤病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7.435.
[5]李蕊华,毕志刚,蒋艺.紫外线及其辐射的尿酸对郎格汉斯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4(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