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皮书在国防预研创新管理中的作用浅析

2011-06-07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彭小波宓佳

航天工业管理 2011年10期
关键词:预研蓝皮书研究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彭小波 宓佳

创新管理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国防科技领域,预先研究创新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国防科技工业未来的发展,甚至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构建充满创新活力的国防预研创新体系,是提高国防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军事技术进步和实现装备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预研创新管理是对从国家科技规划发布到预研成果成功划转的全过程管理,目的是准确落实国家战略规划,形成高效的预研项目管理流程,成功划转工程研制。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作为研究院预研创新工作的“龙头”单位,不仅加强自身顶层策划和研发能力,还在全院各分系统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发挥着牵引、辐射、带动作用。从2010年开始,研发中心逐年通过蓝皮书的研究和发布,谋划更加长远的技术领域发展方向和核心技术发展重点,为院属各研制单位指明预研创新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提出未来预研创新工作的专业技术发展需求,为提升研究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预研创新管理概述

预研在国防科技领域特指武器装备在立项研制前进行的所有先前工作,目的是落实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独立自主研制先进精良的武器装备提供技术支撑,培育国防精英科研队伍,大大降低新武器装备的研制风险,加快研制进程。

用更形象的语言来说,预研创新就是将人、财、知识等投入经过一系列的管理过程得到型号、产品以及专利等产出,预研创新管理就是从投入到产出的整个管理过程,如图1所示。

预研创新管理一般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预研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搭建对人、财、物等各类资源的集中管控平台,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实现用最少的资源占用,收获最高的成就,全面深入推进创新管理。罗斯维尔指出,创新经历了五代发展过程,从第一代的技术推进型,到第二代的需求拉动型,到第三代的两者互动型,再到第四代的综合发展型,最后到第五代的综合系统网络型。国防预研创新也逐渐步入了技术推动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发展过程,有必要形成将上层需求与下层技术推动相结合的指导文件。

目前,我国国防预研管理从投入到产出都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作指引,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预先研究工作条例》等,对预研工作的开展实施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指导。一般军工企业的预研工作流程是将发展战略规划编制指南下发到各个研究室,各个室根据项目指南填写项目申请书,机关组织科技委相关人员进行综合论证。论证通过的项目可以参加开题论证,签订项目任务书,每年组织项目年度总结和中期评估。项目结束后撰写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报告,将相关文档归档,然后参加项目验收与成果鉴定,将项目划转到型号研制。

在我国国防预研创新管理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对顶层规划落实理解不够,总体单位对系统级单位的牵引作用不强,导致总体单位需要的系统级创新无法达到相关要求,或者南辕北辙,目标不统一。

二是对项目过程控制不足,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支撑不够,从财务、预研管理、政策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无法满足项目需要,对项目年度评估和中期评估不重视,导致有些项目因无法拿出有效成果而中止,浪费国家资源等。

三是成果转化管理不足,项目结题以后无法即刻划转到下一单位,对技术成熟度等方面的评估尚不重视。

上述三方面的问题可以统一归结为对预研规划理解不足,上下级脱线,上游的课题没有下游的技术支撑,下游的课题没有上游的方向指引,因此有必要加强上下游的系统沟通,将技术发展与现实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蓝皮书就是这样一种指南工具。

图1 预研创新管理过程

二、蓝皮书的作用

在我国,不少部门和行业相继发表了许多蓝皮书,目的是为了反映其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就,为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例如,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蓝皮书》为保险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主编的首部中国政府创新蓝皮书——《和谐社会与政府创新》指出了目前政府改革创新的四大障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蓝皮书在国内外通常引领着一个行业的发展,由业内专家学者共同完成。在国内国防预研创新管理体系中,国有大型军工企业集团针对预研成果与技术发展发布蓝皮书的情况尚未有报道。蓝皮书对预研创新的管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根据预研项目的需求,阐述相关技术发展现状,牵引技术发展,指明行业发展前景,引领市场需求方向,能够很好地连接技术需求和市场需要,促进形成“由上至下指引,由下而上支撑”的预研创新新局面,如图2所示。

1.阐述技术发展现状

预研创新包括4种基本模式,即原始创新、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和联合创新。每一种模式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技术现状的熟悉和把握的基础上,只有熟知现有水平,才能制定计划并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尤其是模仿创新和集成创新,更需要对技术现状牢记于心才能进行整合创新。由于国防预研创新项目的复杂性,往往要求总体单位、系统级单位和保障性单位密切配合,进行联合创新时需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2.指明专业发展前景

预研创新项目管理流程的第一步是制定指南规划,然后依据指南规划进行项目立项论证,因此行业发展的未来规划是预研项目成功的基础,蓝皮书在梳理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各级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以项目需求对各总体单位、系统级单位进行技术牵引。总体和分系统单位可根据蓝皮书明确自身的发展机遇。

根据国防科技领域发展战略以及市场需求,瞄准未来发展,谋划更加长远的技术领域发展方向和核心技术发展重点,蓝皮书的研究发布有利于提升各军工企业的核心技术掌控能力,支撑和引导相关系统、分系统和单机单位的未来发展,更直观、系统地把握技术发展命脉,带动国防预研创新,共创国防科技预研领域新的辉煌。

三、应用实践

在构建创新型、开放型、融合型的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及国际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实践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将建设“以技术为支撑,以产品创新为方向,集技术创新组织保证、技术发展、管理与支撑能力相统一”的技术创新平台,并将进一步提高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规划能力,强化技术创新工作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引导市场方向,创造市场需求,推进以研发中心为预先研究“龙头”,以院属分系统单位为支撑,以重点实验室为创新平台,以产学研合作为重要组成的技术创新体系。

图2 蓝皮书在预研创新管理中的作用

为了强化预研创新的总体作用,使相关单位明确预研总体对各系统的专业技术需求,前瞻性地把握自身所从事的专业技术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了解研究院在未来发展中重点开展的预研创新项目,研发中心开展了《预研创新成果与展望蓝皮书(2010)》的研究工作。以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发展战略为指导,坚持“创新引院”的方针,从预研总体的角度总结研究院“十一五”阶段性预研创新工作成果,指明研究院未来预研创新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提出未来研究预研创新工作的专业技术发展需求。

该研究成果以发布蓝皮书为载体,促进研发中心与院属各兄弟单位的交流和合作,提出长远技术发展方向和核心重点,拓展创新领域空间,形成高效、共赢的预研创新工作模式,支撑和引导相关系统、分系统和单机单位,为研究院新技术、新领域的开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主要架构

《蓝皮书》实施2年来,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06~2020年发展战略》为纲,“抓纲带目”,通过顶层策划,以战略规划、预研创新重点、未来探索性新项目为切入点,清晰地勾勒出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关键技术、阶段性技术创新重点及专业技术的牵引与需求,明确了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蓝皮书》梳理了未来将要开展预研攻关的重点项目,正在孕育孵化的项目,对100余项专业技术提出需求,成为牵引研究院技术创新工作方向的指南。

《蓝皮书》对研究院“4+2”技术领域的发展战略、项目、专业技术需求进行了梳理,通过项目拉动专业技术,通过专业技术支撑项目。《蓝皮书》采用从领域到发展战略,再到项目,最后落到技术层面的模式,按领域分为7个篇章,即航天运输系统篇、战略导弹武器系统篇、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篇、空间攻防对抗武器系统篇、临近空间飞行器技术篇、天地信息一体化篇和系统集成与仿真技术篇。每篇独立成章,由战略规划、预研创新成果、当前预研创新重点项目、未来探索性新项目等部分构成,分别描述了各领域和各项目的总体概况、项目进展、技术指标、“十二五”期间的工作目标及技术途径、牵引发展的关键技术、后续发展的专业技术需求。

2.发布过程

《蓝皮书》项目启动以来,在研究院主要领导、院士、系列总师、型号顾问、型号“两总”以及机关部长、领域专家的共同指导下,从预研创新总体牵引的角度总结研究院阶段性预研创新工作成果,向院属相关单位指明研究院预研创新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更贴近研究院的预研创新管理实践和项目研制需求,其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通过召开主题为“创新引院、技术领先、精诚合作、跨越发展”的《蓝皮书》发布会,将其向全院各级领导及院属25家研制单位发放。

《蓝皮书》全面回顾总结了研究院“十一五”期间的预研创新工作,明确提出了研究院预研创新工作未来的需求和方向,向院属各单位提出未来预研创新工作的专业技术发展需求。

3.作用

研究院《蓝皮书》应用至今,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出了专业技术发展需求。

《蓝皮书》的发布成功解决了研究院瞄准未来发展,谋划更加长远的技术领域发展方向和核心技术发展重点,提升研究院的核心技术掌控能力,支撑和引导相关系统、分系统和单机单位的未来发展问题。《蓝皮书》通过7个篇章详细介绍了各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各总体、系统、分系统和单机单位反响很好,纷纷表示为自身单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拓宽了领域。

二是有助于了解自身未来发展方向。

《蓝皮书》有效解决了上游的课题没有下游的技术支撑,下游的课题没有上游的方向指引的问题。作为带动研究院未来专业技术发展的载体,《蓝皮书》向院属各单位提出了研究院预研创新工作未来的需求和方向,使研究院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每个单位和部门都能在《蓝皮书》中了解自身所从事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找到可参与的预研创新项目,明确总体对各系统的专业技术需求和未来专业发展方向。

三是提升预研技术创新管理水平。

《蓝皮书》为研究院提升预研创新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预研创新技术管控提供了宝贵经验,是引领企业创新发展,体现预研创新技术管理职能的有效方式,得到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高度认可,是值得向其它军工企业推广的成功案例。研究并发布《蓝皮书》,既是基础性工作,也是前沿性工作,更是方向性的工作;既能解决“近忧”,更可解决“远虑”。研究院今后将通过逐年发布蓝皮书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对预研创新工作的牵引需求,这是加强科学管理,以科学的机制、科学的方法实现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转型的成功实践。

四是提高预研创新工作的顶层策划水平。

《蓝皮书》梳理了研究院预研项目牵引的关键技术,为预研创新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梳理了目前正在开展预研攻关的重点项目,正在孕育孵化的项目,对百余项关键技术具有带动和需求作用,为研究院各相关单位预研创新工作的规划提供了方向,为创新基金的资源调配提供了依据。目前,《蓝皮书》已经成为院属相关单位瞄准未来发展方向开展预研创新工作的指南,并使预研创新工作更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五是规避预研风险,提升项目质量。

《蓝皮书》通过系统地梳理总结和展望,为各单位预研工作进行顶层规划。研究院内所有单位的预研工作都可以纳入到《蓝皮书》范围内,可以有效规避预研创新工作的无序性风险,保障预研创新工作的规范、有序,提高预研创新项目的工作和管理质量。

《蓝皮书》的发布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对未来领域的“顶层规划”,表明了对未来技术发展的“系统牵引”,体现了研究院赋予研发中心在全院预研创新工作上“牵引、辐射和带动”的战略定位,同时为提升研究院预研创新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是加强科学管理,以科学的机制、科学的方法实现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转型的管理探索与实践,为军工行业预研创新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预研蓝皮书研究院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闽商蓝皮书:闽商发展报告(2020)》正式发布
不是我!是他捣乱!
军工研究院预研计划管理体系研究
多学科复杂技术群预研项目精益创新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项目管理的预研项目制试点管理方法研究
运载火箭重大预研项目验收管理的思考及应用
2019 年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蓝皮书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