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研究

2011-06-04吴素英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咽峡炎利巴韦疱疹

吴素英

1.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儿科(湖北恩施 445000)

2.恩施自治州儿童医疗中心(湖北恩施 445000)

疱疹性咽峡炎是婴幼儿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主要为病毒,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是临床应用相对较多的抗病毒药物,但口服、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可引起骨髓抑制导致粒细胞减少,故治疗棘手的问题是给药方式的选择。本中心自2009年起对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找到利巴韦林合理的给药途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1日-2010年9月31日本中心收治的187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入选标准为:(1)症状:突发高热流涎、咽痛、拒食;(2)体征:咽充血、咽弓、咽腔悬雍垂周围可见数个或数十个灰白色疱疹,直径1~5 mm,外绕红晕,有的破溃成溃疡;(3)病变局限于峡部不波及口腔前部及齿龈;(4)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无异常淋巴细胞。排除标准:血白细胞计数升高(>10×109/L),CRP升高(>8 mg/L)提示合并细菌感染,X线片提示有肺部感染者。187例疱疹性咽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81例采用常规治疗为常规治疗组(A组),其中男45例,女36例,1~3岁48例,3~7岁33例;106例采用常规治疗辅以利巴韦林雾化吸入(B组),其中男57例,女49例,1~3岁62例,3~7岁44例。两组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可比性,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两组病例常规降温,口服维生素治疗,拒食导致入量不足脱水者,给予静脉补液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利巴韦林每次7.5 mg/kg,加生理盐水4 ml放入压缩雾化机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每天2次,每次5~10 min,连用3~6 d。所有病例均详细记录症状(发热、流涎、拒食)、体征(疱疹)消失时间。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有效:病情明显好转,但仍有轻微症状;无效:用药6 d后病情无好转或有所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差异性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第3天和第6天时疗效 见表1,其中3d时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8.19、P<0.01);两组6 d时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83、P >0.05)。

表1 两组3 d及6 d时疗效结果比较

2.2 两组退热时间及疱疹平均消失时间 见表2,两组患者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疱疹平均消失时间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常通过肠道、口腔或呼吸道进入机体,在局部种植,故常从咽部及粪便中分离出,血液中较少,咽部症状较重,多影响吞咽功能,以夏、秋季多见。对于其治疗有许多文献报道,尤其是国内对中药的报道较多[1-3],其机理是从中医角度辨证施治。但利巴韦林依然为目前常用的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该药的抗病毒机制除能抑制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阻止病毒核酸合成外,还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能通过RNA聚合酶结合于病毒基因组中导致病毒基因致命的突变,直接产生抗病毒效应。药物动力学研究证实静脉给药时其肺内药物浓度不到全身的1%,而口腔黏膜血供远没有肺部丰富,故静脉给药时到达口腔黏膜的药物浓度更低,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且静脉注射该药所致不良反应(ADR)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如红色丘疹、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输液样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和血液系统方面的损害,表现为白细胞减低,贫血等[4]。改用雾化吸入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表2 两组退热时间及疱疹平均消失时间(±s,d)

表2 两组退热时间及疱疹平均消失时间(±s,d)

与A组比较*P<0.05。

组别 n 退热时间(d) 疱疹消失时间(d)A组81 4.38±1.48 6.16±1.68 B 组 106 2.16±1.12* 3.28±1.16*

本研究采用两种方法对比发现,两组在3 d时其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将抗病毒药物以雾化吸入方式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雾化吸入可使药物随着患儿的呼吸过程进入呼吸道,吸入后药物迅速分布于咽喉部黏膜、声带、喉腔及声门下呼吸道黏膜,在病变部位保持较高的浓度起到治疗作用,在血液中无药物浓度,避免了全身不良反应。药物动力学研究也证实局部雾化吸入给药时,70%吸入药物直接分布到呼吸道表面,呼吸道中药物浓度约为血浆高峰的500~1000倍,雾化吸入药物首先通过口腔黏膜,故口腔黏膜的药物浓度更高,作用迅速。已有研究[5]证实局部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肌肉注射和静滴,有报道[6]应用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更方便,安全性高,疗效甚佳。本研究采用雾化吸人直接给药,证实利巴韦林雾化吸入局部作用强,起效快、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无不良反应,且其退热时间和疱疹消失时间明显较不用雾化吸入短,与钱金强[7]报道一致。并且雾化器具简单、便宜,药物价廉,无论是大的医疗中心还是基层卫生院,无论是住院患儿还是门诊患者均可应用,可以大大降低患儿的治疗费用,是一种有效、安全、价廉的治疗方法。但在6 d时两者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雾化吸入在早期(3 d内)作用更明显,故推荐早期使用。

[1]李薇,李钟艳.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0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0,6(5):26-27.

[2]卢乐声.小儿清热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5):686-686.

[3]肖吉群.康复新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76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09,5(6):6-8.

[4]彭碧苗,王启跃,徐秀余,等.利巴韦林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5):103.

[5]尹文洁,任晓明.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房,2004,15(2):104-107.

[6]李宏,宁静.病毒唑雾化吸入与静滴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32):57-57.

[7]钱金强.病毒唑氧喷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100例疗效观察[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3(6):765-767.

猜你喜欢

咽峡炎利巴韦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
改良Trizol-SiO2法在咽拭子及疱疹液EV71-RNA提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