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作品中的现代和声之管窥
2011-06-04赵庆华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赵庆华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陕西西安 710000)
一、和声的发展
和声,自它诞生之日起便不断的发展变革,都表现为在传统和声模式与新风格之间做比较。人们总是认为要用旋律、节奏以及音色的力量摆脱和声的束缚,获得更多的创作空间。实际上这种原先被看作是破坏性的行为,后来却变成了成功的尝试,渐渐地,传统的和声就向现代和声过度。和声的出现,好似一个无形的生命,诞生在洁净的处女之地,自从第一个复音出现后,和声就开始不断地发展自己。
二、我国钢琴作品和声技术分析
1.我国钢琴作品对传统功能和声方法的发展
(1)三度叠置和弦的连续平行进行
这种和声方法对于强调声部独立性的和弦连接原则有所突破,它与现代作曲技法中“加厚的旋律层”写法相似。如例1:
《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山林》(刘敦南)
上例是连续的大三和弦下行,旋律在上方声部。这种和声方法在我国音乐作品中很常见,可以是原位三和弦及其转位,也可以是原位七和弦及其转位以及带有附加音的各种三度叠置和弦的进行。
(2)改造传统和声材料
①三度结构的和弦(高叠和弦)。传统和声一般只包括由五个不同音安三度排列起来的“九和弦”或者有七个不同音组成的“十一和弦”,现代和声则才会采用这种方法:由七个音按照三度关系排列在一起的“十三和弦”包括了自然音列中所有音。
②在传统和弦中使用“附加音”,引起和弦结构及和声音响的变化1。下例和弦是带有两个附加音的C主和弦,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个和声进行看做是对D—T传统和声材料的改造2。如例2《离骚》 中的
(3)表达调式中心与调关系的差别化
我国作曲家结合民族音调和民族调式的特点,创造出新颖的和声关系。为五声调式配置和声时,调式中心常伴随音调的变化而转移3。如例3:
《巴蜀之画》中的《抒情小曲》(黄虎威)
这符合我国民族音调所反映出来的同宫音列各调式相互生头的特点。
在我国音乐作品中,将同一个音处理为不同五声音列中的主旋律音,转调的同时仍存在鲜明的民族风格。如例4:《春江黄昏》(李扬)
2.我国音乐创作中使用的非传统的和声方法
(1)四度叠置和弦
从和声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用四度叠置构成和弦的方法被国外的音乐理论家划属“20世纪的和声材料4”它与三度叠置和弦同时并列为“和弦结构”的“两个基本原则”。我国音乐作品中运用四度叠置和弦的方式主要有:
①插入附加音:在四度叠置和弦插进不同的附加音,可以使平和的单纯四度和弦获得一定的力度感。不会让人产生不和谐的感觉,反而会更加引起注意,如例5:《凤鸣岐山》(刘念拘)
②顺叠型:就是将三个以上的音按四度关系由低到高排列起来,这样给人一种越来越宽广的感觉,使得音乐的厚重感加强了。
(2)二度叠置和弦
在我国音乐创作的现代和声中,由于大、小二度音程在紧张度上的差别,这种和声材料又可以分为两类:
①大二度叠置:可以强化民族化风格。如例6:
《鹧鸪天》(罗忠镕)
②小二度叠置:可以分为密集排列的小二度、开离排列的小二度、与三度、四度叠置和弦结合使用的小二度和声。如例7:《蝴蝶歌》(广西瑶族民歌)
(3)将我国民间音乐中某些特性音阶、调式用作和弦结构的材料
我国民族调式的种类极为之多,随着对民间音乐搜集、整理、研究的进展以及作曲家向民族音乐学习的深入,这些极具特点的音阶调式便被用到专业创作中来,发展成为一些新的和声结构5。如例8:
上例是李扬的《春江黄昏》的节选,大小七度的交错应用,达到了转调的目的。
(4)复合的和声方法
复合功能的和声方法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复合和弦”6以及“多调性”这两类和声材料。
复合和弦是由同一调性范围内不同技术或不同功能的和声同时结合构成的。这种和弦的优点是层次清晰,不同技术或不同功能的和弦各用不同的音区,很少交错。音响具有立体感。在不同的力度、音色的配合下,既可表达强烈而富于戏剧性的情感,又可描绘细腻的音乐形象。
当复合和弦的每一个层次各自具有调性意义并分别在不同的调性上展开时,便形成了多调性。五声性调式的双重调性结合使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音调的单纯朴实,使音乐更加生动并且更容易理解了。
3.现代中国音乐作品和声创新的条件
(1)“五四”运动后我国作曲家的努力尝试
我国多声部的创作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却非常值得珍惜。我国专业音乐创作的启蒙者如萧友梅、赵元任、黄自、青主等人最初的作品都明显地带有欧洲大、小调和声的痕迹,但是不久,他们就不同程度的意识到了艺术上的“全盘西化”是行不通的,开始努力尝试。虽然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但是却为后人树立了和声风格民族化的路标。30年代后,产生了和声民族化方面比较成熟的作品。40年代,冼星海、马思聪、贺绿汀等人成立了探索和声风格民族化道路的团体“山歌社”。50年代,和声风格民族化不仅反映在创作中,在理论工作上也有体现。
(2)继承我国民族音乐的传统
和声作为音乐的一种表现手段,与音阶、调式、律制、音调等音乐基本要素,密不可分。任何一个民族的文艺,要能正确反映本民族的现实生活并为本民族
广大群众所乐于接受,就必须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这也是我国音乐作品和声创新
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为达到此目标,要将民族音乐特点化为具体的艺术表现技法,若只停留在占有民间音乐资料,熟悉民间音乐形式的阶段,是不全面的,还必须努力掌握民族音乐的传统规律,深入理解民族音乐的精神实质,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表现技法的创新。
(3)借鉴西方近代和声规律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学艺术总是在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中发展的。到了近代,由于我国的对外开放,我国与国外的艺术交流就更为频繁与方便。西方近现代音乐的传入,对我国的专业音乐创作及和声技法的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但是否有利于我们民族文化的繁荣,则取决于我们的立场和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三、和声技术的发展与前景
音乐是一门需要交流的艺术,它要面对面地与人沟通,而沟通的桥梁正式我们的音符、以及我们的和声技术。在自由之中,还潜藏着作曲家要带给这个世界的一切所应负有的责任。而且这种责任是双倍的,不仅是对自己的,还有对他人负责。就像人类在改变一样,音乐也在改变。每一个人都有它自己的开端,可以向社会或者向任何人发布某些新的消息。在音乐的领域中也同样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阅历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可能又会上升到另一个层次,所以和声技术的发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四、结论
音乐是一种具有张力的综合性艺术,而音符、和声技法、作曲家又是音乐产生的三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作品的乐思结构体现出乐感的张力。这种张力的表现需要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7。和声技术就是对这种张力的尽量升华,用尽一切方法使得乐曲的张力达到最高。而和声技法是一个浩瀚的海洋,即使在某一类别的技法之内,不同作曲家甚至某一作曲家的不同作品里,都会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处理手段也是千变万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声是会不断地发展的。现代和声已经慢慢出现了十二音序列以及十二音和声这种新的和声形式,这种和声技法对我们中国音乐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美妙的音乐艺术令人神往。精湛的和声语言同样使人陶醉。西方的人总是爱用“感谢上帝给了我们如此……”这样的语句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由衷。我在被音乐深深地打动时亦有同感。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有那么一些人在默默地为和声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相信未来的和声会更加美妙……
注释:
1.钟子林.西方现代音乐概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2.郑英烈.十二音技法在中国作品中的研究[J].音乐研究,1986,(1):23
3.钟子林.西方现代音乐概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4.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郑佳歆.罗忠镕现代作曲技法艺术歌曲的演绎探求[D].上海音乐学院,2008.
6.郑英烈.序列音乐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7.吴式锴.和声艺术发展史.[J].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0.
[1]钟子林.西方现代音乐概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2]郑英烈.十二音技法在中国作品中的研究[J].音乐研究,1986,(1):23.
[3]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郑英烈.序列音乐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5]郑佳歆.罗忠镕现代作曲技法艺术歌曲的演绎探求[D].上海音乐学院,2008.
[6]吴式锴.和声艺术发展史.[J].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