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影像装置艺术创作特征分析
2011-06-04温萍萍姜在新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6006
温萍萍 姜在新 (.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6006 )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是新媒体艺术的一个分支,它是科技的进步和艺术观念创新的产物。它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在与观众的交互中都给予了观众新的感受,在艺术鉴赏上也给予了观众新的启迪。
一、互动影像装置艺术
互动装置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相互作用或能相互作用的设备;二是人机对话的,具有直接和连续的双向电子或通讯系统的硬件设备。互动装置艺术以装置硬件为其承载的基础,结合其特有的交互性,使得它在其他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互动影像装置艺术是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编辑、处理、交流、共享和采集技术,以及外挂的软、硬件设备,并且利用综合材料安装设置好的展示场景为平台,来进行的互动交流信息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互动影像装置艺术通过多种媒体交互形式来传达所要表现的情感及思想,不仅改变了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生活方式。除了艺术领域外,还会涉及到信息软件、人工智能、工程技术、认知科学及社会心理学等相关领域。一件互动艺术作品的完成需要由艺术家和这些专业的相关人员共同组成一个多学科的团队,进行协作式创作,最终完成作品。
二、互动影像装置艺术作品凸显特性分析
(一)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互动特性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作品需要经过“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五个阶段来实现,其中“连结性”与“互动性”是它的最鲜明的特征。在互动影像装置艺术作品中,作者通过作品想要表达或表现一种目的,这种目的可能是确定的也有可能是非确定性的,在作品的展示过程中需要参观者的具体参与,由于参与的个体存在差异,参观者与作品之间产生的互动也会各有不同。与其说是参观者与作品之间的互动,不如认为是作者通过互动影像装置作品来与参观者进行直接的心灵沟通。传统艺术只能让参观者站在作品外面欣赏,互动影像装置艺术则希望参观者能够参与进作品本身在作品里面体会艺术。如同杜尚所言——“观众完成艺术作品”,在互动艺术中,参观者被赋予了新的、更加积极的意义。
(二)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空间特性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是在三维环境中通过影像装置这种介质加入时间成为四维空间来进行艺术表现。作品存在的环境和空间与作品的形式外观一样重要,它是作品本身的一部分,而且,环境显得越来越重要,艺术家希望通过作品与环境的新关系来确认和把握对新的空间的各种感受。比如在2011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延展生命)中的作品《正在现场转播节目的艺术学校》(劳伦斯•马斯塔夫(比利时)),白色颗粒被旋转吹动在一个巨大的透明柱体中。参观者可以坐在暴风中央的扶手椅上,启动装置的按钮被安放在扶手椅的扶手上,参观者可以自己控制暴风的启动与关闭。在风眼中一切却又平静而安详。在这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机器中,你可以跟随图案的变换,注意三维像素的层叠,也可以倾听他瀑布般的声音。这也可以是一个练习的场地,挑战一个人是否能在纷杂的环境中找到平静。在这个三维的空间中,加入了参与者开启至关闭按钮的时间过程,最终形成了一个四维的艺术空间。
(三)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融合特性
互动影像装置作品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是艺术发展有史以来结合专业领域最多的艺术形式,另外它还包括传播学、美学、信息学、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人类工程学、航空航天以及各种新出现的技术和学科。说到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融合”特性,我们可以来看德国的科隆媒体艺术学院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模式上三个基本的融合概念:融合新旧媒体(如摄影、摄像、影院、电视、录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融合差别很大的艺术事件形式(如电影导演、表演、声乐艺术、装置艺术、媒体传达艺术、动画等等);加强艺术家、技术人员以及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从自然科学到人类科学多领域的合作)。2011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延展生命)中的作品《替代生命》
(陈德喜,克里斯丁•艾克斯,托马斯•荷英斯,刘彬(美国))中,使用了机器人、聚酯穹顶、LCD显示器、Arduino微控制器等用于作品表现。在该作品中,通常被认为是环境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的二氧化碳被测量并被用作电子生命的指示仪。《替代生命》勾勒了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毁灭,以及在此同时,在人类的全球破坏性活动中人造生命的兴旺。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指数升高时,机器人便会开始活跃。同时,当观众用呼吸中的二氧化碳来喂食机器人时,它也会因此而得到“生命”。这个互动的装置邀请观众参与并反思人类活动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反作用。在近几年的各项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通过虚拟的交互作品,还是机械装置作品,无论是网络传递信息交互作品,还是生物的基因作品,这些作品无不是多学科共同的杰作,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所能解决的。基于此特征,我们就需要对互动影像装置艺术进行多学科研究,多角度的训练,同时建立团队进行多学科人才共同合作,才能最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1]权英卓,王迟.互动艺术新视听[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2]陈念群.数字媒体创意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1.
[3](德)奥利弗•格劳著,陈玲主译.虚拟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4]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