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忽如一夜春风来——听省优质课有感

2011-06-0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中学315191吴华锋

地理教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土堆优质课要素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中学(315191) 吴华锋

2010年11月,有幸去台州临海回浦中学,观摩学习地理省优质课,收获颇多。期间不仅领略了各参赛选手的精彩教学和专家学者的精彩点评,从中还感受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手段。

一、立意新颖

众所周知,精彩的导入不仅可以吸引眼球,更易引发学生的思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位执教者,用诗歌《伐檀》这个导入,让我们眼前一亮。

我国古代文学名著《诗经》里,收集了一首春秋时期魏国的民歌《伐檀》,诗中这样唱到: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

思考:能否想象诗中所述的地区当时自然地理景象?

但是,在后面的听课过程中,让我们见识了执教者的精巧设计,这曲《伐檀》被执教者深入挖掘,承上启下,贯穿始终。

思考:诗歌中提到的自然地理要素有哪些?

教学自然地承接到整体性的表现1:

每一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要素及他们的联系。

思考:诗中描写的是哪个地区?

活动:请尝试用“关联图”来说明“坎坎伐檀”使本地区的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的变化?

教学又巧妙地承接到整体性的表现2: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坎坎”地伐呀伐,从周伐到秦,从汉伐到唐,从唐伐到……

最终“清且涟漪”黄河变成了黄涛滚滚“地上河”。

在执教者的娓娓道来中,峰回路转,教学又承接到整体性的表现3:

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影响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

二、贴近生活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并要求将乡土地理引入课堂教学。

因此,这些机敏的参赛选手都开始打起临海、回浦中学、台州这些念头,都想方设法从这些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入手,寻求突破点。在课堂的呈现中,各位参赛选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有的执教者比较理性,运用软件制作了临海地形图,教学活动如虎添翼。

读临海西南部地形图回答:

(1)在A、B、C三个聚落中,谁最有可能发展成为该区域的中心聚落?你的理由有哪些?

(2)该中心聚落今后发展主要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2.有的执教者比较感性,瞄上了“类似亚丁的一块净土”的仙居公孟,将《“驴友”日记》信手拈来为之一用:

如展翅雄鹰般的济公峰倒影在这神奇村落里。大山脚下气候变化万千,忽晴忽雨忽雾,如晨昏的云雾里仙子出浴般的山峰,蒸腾着岫烟的森林,山峦谷地上层层叠叠、五彩斑斓的红黄绿相杂的树木,倒影着山峰的碧澄的水塘,平地木屋旁悠闲的牛羊,挑着毛竹下山的山里人,在红色的土地上辛勤劳作的老农,还有穿梭于林间的潺潺溪流,山峰里飘着挖笋人的山歌,让你晃如置身仙境之中,忘了归处。

思考:

(1)日记中,主要描述了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哪些要素?

(2)你能否将日记中的文学语言转化为地理语言?简要描述一下公盂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三、善用教材

随着国家新课程的推进,教育界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一个课程标准有多种版本的教材,一个教学内容有多种维度的切入,一个教学环节有多种实施的手段。

我们对教材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1.有的执教者运用自己的智慧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增减,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用地球46亿年的“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图来说明变化,因为这图书本上就有,取之方便,然而却没人注意用了之后的问题——教学效果。

在听课中惊喜地发现,一位执教者将这张图加工为24小时制的“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如地球诞生为0:00,志留纪为傍晚,新生代为23:20,这样长久而抽象的地质年代变得短暂而明了的生活时间。

由此,学生的认识领域由陌生变成熟悉,由书本走到身边,教学难度下降,教学效果提高。

2.有的执教者运用自己的智慧对教材顺序进行了调动,起了移花接木的作用。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手段也更为灵活,更为多样。只要鼠标轻轻一点,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

尤其准备公开课、竞赛课时,许多教师更乐于为了讲透一个知识点,不惜大浪淘沙选择素材,挑选案例。

比如,讲解古生代末期生物大灭绝时,都会用淘来的图片、文字来辅助说明当时环境突变。

在听课的过程中,一位执教者在讲解古生代末期生物大灭绝时,将后面章节的“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提前使用,从气温和降水的曲线变化中,分析当时环境要素的变化,既直观明了,又简单好用,让人拍案叫绝。

四、强调生成

让我看,我记不住;让我听,我会忘记;让我参与,我就会理解、明白。

精彩的课堂作用于生动的学生,精心的预设服务于真实的生成。衡量课堂的有效性,最终还是在学生身上——愿意听、记得住、考得出。

地理课堂开得比较少,而且难度较大的就是实验演示。这是因为实验操作需要准备的材料繁杂,执教者更为担心是实验操作过程的不确定性。

在这次听课中,一位执教者大胆地将实验演示搬到了省优质课的舞台。她实验演示的是“植被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大小相等、坡度相同的两土堆,一堆有植被,一堆无植被。

实验过程:将5kg左右的土壤分成两份 ,分别置于两个透明的整理箱中,堆成形状大体相同的两个圆锥体,在其中一个土堆上插上一些树叶。分别将500ml左右的水在距离土堆顶部20cm的高度上慢慢淋至两个箱中,请大家重点观察:

(1)比较两个土堆的出水时间的快慢?

(2)比较出水后,水体的清浊?

(3)比较沉积在土堆边缘泥土的沉积情况?

这时听课者顿时都睁大了眼睛,惊奇而期盼,等待着接下来眼前所发生的事情。

当然,这位执教者是有备而来的。

1.因为场地、器材的限制,她先挑选了部分志愿者来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前,她先手把手教会2位志愿者如何开展实验操作、实验观察,然后再由他们来带领其他志愿者开展实验演示。

听课解读:学生亲身体验,亲自操作,亲眼观察,兴趣浓厚,同时在有限的时间,避免了可能因实验操作不当,而影响实验过程和实验观察。实验的最终目的,在于给学生架设可以身临其境的平台,从“做中学”中体会学习的过程,感受学习的乐趣。

2.对于不能亲身参与实验、亲眼目睹实验的学生,她播放已录制好的实验演示,让他们通过观察实验视频来完成实验探究。

听课解读:这样格局的实验,往往因为场地、器材的限制,无法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不可避免地容易让一些学生“晾在一边”。由此,这位执教者巧用视频,让学生间接体验实验过程。

两年一度的省优质课落下帷幕,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展示和欣赏,也许更多的是思考和探索——如何在40分钟内,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在高中三年里,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土堆优质课要素
热情的小土堆
挑战大土堆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土堆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育研究与评价项目获奖结果
土堆惹的祸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我们要向优质课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