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剂量131I治疗甲状腺癌的辐射防护安全性探讨

2011-06-01陆汉魁朱瑞森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15期
关键词:放射性物质甲状腺癌病房

丁 颖,陆汉魁,朱瑞森,罗 琼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上海 441200

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癌和混合性甲状腺癌几种类型,通常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癌复发灶或转移灶能摄取一定的131I,故可利用进入癌组织中的131I所放射的γ射线破坏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病灶,达到治疗目的[1]。放射性核素近几年来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在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同时,还应考虑患者的用药安全、医务人员的辐射防护以及对周围环境和公众的影响[2]。因此,合理的用药、护理和辐射防护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及时了解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和出院后的工作区域放射性物质的剂量水平,为进一步完善大剂量131I治疗甲状腺癌的护理、探讨病房使用周期和加强辐射防护安全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监测过程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30批次,共600例。其中,男162例,女438例;年龄14~72岁,平均43.5岁,经病理诊断确诊,其中,乳头状癌449例,滤泡癌143例,混合型癌8例。患者均于术后1个月使用大剂量131I治疗。根据治疗前的检查结果,按远处转移的程度应用不同的药物剂量。无转移及颈淋巴结转移者(21批次共420例)应用剂量为100~150 mCi;肺转移、骨转移及其他部位转移者(9批次共180例)应用剂量为150~200mCi。采用一次性空腹口服法。

1.2 仪器与监测方法

①仪器:美国Ludlum公司Survey meter c14型γ辐射测定仪。②监测方法[3]: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服药后第1、4、7天,出院后第1、4、7天(患者服药后第9天出院)监测治疗区(病房、病房内走廊、病房卫生处置室)、亚治疗区(病房外走廊、护士工作站、治疗医师办公室)、非治疗区(核医学科其他部位)的放射性物质剂量水平。监测工作均由同一个人在监测日的上午8~9时、下午3~4时进行,并选择每个区域的固定点进行监测,以减小误差。

1.3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前,服药后第 1、4、7 天,出院后第 1、4、7 天的治疗区、亚治疗区、非治疗区的放射性物质剂量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检验行两组间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无转移及颈淋巴结转移者患者治疗后

(每批累计剂量<3 Ci)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的放射物质含量见表1。

表1 无转移及颈淋巴结转移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的放射物质含量(μSv/h)

2.2 肺、骨及其他转移患者治疗后

(每批累计剂量>3 Ci)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的放射物质含量。见表2。

表2 肺、骨及其他转移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的放射物质含量(μSv/h)

结果显示,两种不同剂量的不同区域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使用不同剂量区域的对应时间点的放射性物质的含量是不同的,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剂量大的区域在相应时间点的放射性物质的含量比较高。

3 讨论

以上结果显示,两种不同剂量的不同区域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随着患者用药剂量的增大,用药后第1天治疗区、亚治疗区、非治疗区的放射物质的含量也随之增大,这是因为131I具有放射毒性,它所散发出的γ射线具有较高的能量,此射线电离辐射作用强,具有一定的穿透性,仅有一小部分可作用于靶细胞和病变组织,大部分射线均透过人体释放到了周围的环境中,故使用131I治疗的患者就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辐射源”,周围的人一旦接触患者就会不可避免地接受辐射[3]。因此,在护理中应减少医护人员接受不必要的辐射,保障患者及其他人的安全。

本文的结果还显示,使用两种剂量治疗的三个区域于用药后第1天放射性物质含量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放射性物质的含量逐渐下降,这说明131I具有一定的半衰期,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辐射量也逐渐下降。经统计学处理还显示,两种使用不同剂量的区域的对应时间点的放射性物质的含量是不同的,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用药剂量大的区域在相应时间点的放射性物质的含量比较高,这仍说明放射性物质的剂量与患者的服药的剂量呈正相关,与患者服药后的时间、离开医院的时间呈负相关。当区域放射物质的剂量小于1.0μSv/h时,可认为病房可再次接纳患者,故根据本文的数据建议两种不同剂量治疗后病房的使用周期为9 d和12 d。另外,治疗区的放射物含量也高于亚治疗区和非治疗区,离患者越远的区域放射性物质含量越少,这提示我们尤其要加强治疗区的辐射防护,保障安全。

当患者体内的131I含量<30 mCi时就可以批准患者出院,若131I含量>30 mCi则应继续在特殊病房隔离2~3 d。本文结果显示,用药剂量为100~150 mCi时,患者于用药后第4天治疗区域的放射物质才<2.5μSv/h[4],故建议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尽量在患者用药后第4天再与之接触,用药剂量为150~200 mCi时,与患者的接触时间还要延长,但医护人员不可能几天不与患者接触,故建议其在治疗前把治疗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详细告知患者,尽量减少治疗后与患者接触的次数,接触时更应做好防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注意患者的感受,治疗前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尽量使他们不要产生孤独与恐惧的情绪[5]。治疗后嘱患者大量饮水,保证睡眠,禁止食用碘,海带、紫菜、海鱼等海产品,禁止饮用咖啡、浓茶、可乐等刺激性饮料,应给予高热量、含糖、蛋白和B族维生素类食物[6]。对于患者的排泄物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时也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综上所述,对于应用大剂量131I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护理人员一定要精心护理患者,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同时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尽量减少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本文建议大剂量应用131I治疗时即剂量分别为100~150 mCi、150 200 mCi时,病房使用周期分别为9、12 d,严格遵守安全防护的规则才能既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又使医护人员得到应有的保护,这对医患双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樊远彬,王尚柏,喻佩珩,等.医院核医学科放射性污染和外照射水平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6(6):4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核医学诊断与治疗规范[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87-289.

[3]饶爱华,叶津,李巧平,等.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口服大剂量131I治疗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7,2l(2B):440-441.

[4]林美榕,黄丽华,徐利亚,等.福建省2000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的监测[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1,2(23):89-90.

[5]钱晓煜,袁志斌,罗全勇,等.某核医学科内放射防护的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04,13(4):274.

[6]康智忠,张海军,肖文,等.应用131I治疗的放射防护安全性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2006,14(1):48-49.

猜你喜欢

放射性物质甲状腺癌病房
更正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食物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了还能吃吗
食物
基于Zigbee技术放射性物质智能安保系统设计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C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