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多元情境 推进主动探究

2011-05-31浙江省富阳市教师进修学校311400高浩军

地理教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盐度海水创设

浙江省富阳市教师进修学校(311400) 高浩军

情境教学指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促进学生准确感知、理解、运用教学内容的课堂氛围进行教学。它是以一种强调学生与学习环境的互动为主要特征,使学生在积极自主的学习中达到地理认知和个性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直观情境,掌握地理概念

为了使学生对地理事物产生感性认识,在课堂中往往通过向学生提供生动、鲜明,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事物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即直观教学情境。

1.图像类情境

包括各种地图、图表、地理景观图、地理标本、地理漫画、地理录像、视频等。地图和图表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既可表示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反映质量特征与数量差异,又能表示地理事物空间和时间的动态变化,使抽象的地理概念,零碎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用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突出特征,所以在地理情境的运用中地图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几乎每节课都会涉及地图。地理景观图可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具体形象概念。

【教例1】如在“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中,可向学生展示“长江三角洲”、“瀑布”、“峡谷”、“沙丘”、“风蚀蘑菇”、“戈壁”等景观图来展现流水和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景观;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就可以让学生观看各自然带的景观图,以直观地了解各自然带的景观差异;在“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区域发展的影响”中,港口、车站、航空港、城市道路网、商业街等都可用景观图展示;在“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对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用景观图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

【教例2】地理标本能够使学生直接感受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来面目,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如在“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中,让学生观察、触摸石英、云母、方解石、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大理岩等标本,枯燥的讲解会变得乐趣无穷。

【教例3】地理漫画是用趣味或讽刺意义的图画来表示一定地理原理与地理内容的图画方式。地理漫画常用反面或侧面、间接的方式来体现环境、资源、人口为主题的地理思想。如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以“地球出汗了”,“人类破坏了我的伞”、“雨中垂钓”等漫画来说明“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现象,用以下“无网而渔”、“杯水看长江”、“无题”等来说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直观而有说服力。

无网而渔

杯水看长江

无题

【教例4】地理录像和视频具有动态效果,适合用来展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动态变化。如“地球的运动”、“冷暖锋”的形成、“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运行、“褶皱和断层”的形成、“洋流”的形成、“水循环”、“台风”、“火山的喷发”、“地震”等等有关地理运动可使用地理录像和视频情境,让学生动态的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动态变化,降低学习的难度。

2.实验类情境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受到科学的训练,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的情境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而创设实验类情境(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各种动手实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则体现了这一特点。

【教例5】在学习日、地、月三者的关系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可利用“三球仪”进行模拟演示;在学习区域地理“澳大利亚自流井”时,可让学生做“弯管”实验,取一玻璃缸,里面装上沙子,沙中埋藏一弯曲皮管,管的两端附近和中间各弄一小孔,并插上小塑料管,沙土表面堆成有一定起伏的地表,从皮管的一端慢慢灌水,如设计的准确,会发现中间的塑料管的水会喷出地表,在两端附近的水仍然在塑料管里,这是自流井和承压井的区别。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究意识

问题情境是教师从教学内容着手,设置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课堂教学情境。问题情境并不是简单的教学提问过程,而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设问、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演示手段,为学生创设的思考、探究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

【教例6】在“地球公转”中,学习“正午太阳高度在纬度和时间的上分配”这个问题。虽然在生活中有接触,但比较抽象,教材里的几句规律难以让学生鲜活的理解。笔者就在生活中寻找贴切的例子,刚好上这课的几天(9月中旬)天气比较好,看到教室朝南的窗户在每天下午都会有阳光入射,由此笔者就在课堂的引入中用了这个问题:

(1)大家已经看到这些天有阳光从窗户射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每天在什么时间入射室内,从开始入射到入射结束的阳光面积有什么变化?

(2)从开学初到现在,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入射的最初时间有什么变化?

问题一提出,教室里马上沸腾起来,同学们在回忆、讨论,很快大家经过商讨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答案:中饭过后回到教室后就开始出现了,而且入射的面积会越来越大;从开学到现在开始入射的时间提前了。接下去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副图(如右图),问:

(3)假如A和B表示的是13时和16时的阳光入射状况,A和B分别表示什么时间?

(4)假如A和B分别表示9月1号和今天阳光入射状况,A和B分别表示什么时间?

学生马上就回答出来了,在提到照射面积的时候,我说C是B入射时的面积,D是A入射时的面积,一个学生马上就说了,老师你说错了,墙角有一部分地方是照不到的,我就让这个学生上来画阳光入射的状况。我马上对这个学生所说给予肯定。接下来我提出了下一个问题:

(5)那么现在谁能说说产生(1)(2)两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生2:第一个问题是因为一天下来太阳高度在不停的变化而产生的。由此大家把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区分开来。生3:第二个问题是因为一年下来正午太阳高度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那这个变化又有什么样的规律?”我顺势引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结合课本的图,和学生一起总结了正午太阳高度在季节上和地区上的分布规律。最后我又提出两问题对本节知识的应用进行测试:

(6)在我们教室的前排(南面)是高二的教学楼,我查了,前面这幢楼的高度约为15米,和我们这幢的楼距约为25米,从考虑光照是否充足(以底层能终年能有阳光照射为标准),请大家评价这个的楼距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7)老师家昨天刚在楼顶装了一个太阳能热水器,这个热水器与水平面之间有一个夹角,请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同学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让老师家的热水器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问,进行小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这节课通过贴近生活的几个问题,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课中高潮一个接着一个,在学生主动探究的状况下圆满的攻克了一难题。

三、创设迁移情境,学会探究方法

迁移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方法创设与下一教学环节、内容或教学阶段密切相关的新情境。学生在产生好奇或困惑的情况下,主动地将当前的教学内容或者原有的知识、内容,迁移到新的教学情境中。这种迁移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思考和解决新的问题。

【教例7】在“大气环境”中,当学生学习了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两幅图创设教学的迁移情境,让学生思考:(1)赤道附近的气候有什么特点?(2)同为北回归线穿过,非洲和亚洲东岸的气候特点相同吗?为什么?(3)地中海沿岸和英国的气候特点相同吗,为什么?学生会自然地将前后知识贯穿,并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知识点上来。

四、创设创新情境,形成探究能力

我们应培养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并激励学生将课堂中解决不了的疑问带出课堂,甚至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而创设创新情境,则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这一教学理念,又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究能力。因为创新情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课堂教学中创设新情境旨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禁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见,创设强调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学力和突出学习“过程”的教学环境。

【教例8】选修Ⅱ第一章第一节“海水盐度和温度”,主要是对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作一阐述,并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各规律的形成原因,而这些规律如能和实例结合就能更好地解决,以一创新情境教学贯穿始终,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如:

情 境 解决的问题 教法与学法 能力提升导 读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的图片。 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 采用图片情境,增加直观性。王大海是大连一中的高一学生,他在今年暑假参加了大连市组织的“环球看海”夏令营活动。在出发前他查阅了与海洋相关的资料,并在活动过程中,他对途经海域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作了一些记录。请同学们对大海同学提供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的见解。创设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展示:地球上水的组成图;海陆之间水汽蒸发和输送图。创设虚拟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海洋是地球的巨大水库,海洋是大气和陆地的水源,海洋是大气的热源。新日记1:从大连出发到新加坡(A-B-C),我发现沿途的水温越来越高,海水也越来越咸。展示:世界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的等值线图。学生读图归纳得出结论。请学生以横坐标为纬度,纵坐标为温度或盐度绘制曲线图。展示:北半球海水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 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的原因。海水温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学生每6人一组,任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变化的其中一项或两项讨论,提出小组的见解。思考:低纬度水温会不断上升吗?中高纬度水温会一直下降吗?展示:副热带地区和赤道地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数据。课指导学生分析图表,由学生讨论并提出见解。不同纬度盐度不同的原因。日记2:我们在海南停留了一天,大家一起去西岛潜水,我发现越往下,感觉越来越冷。展示: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图。(低、中、高纬度各一图。)指导学生读取数据,分析数据,提出见解。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的规律。日记3:穿行至D处,发现海水变的很淡,几乎就是淡水。展示:南美地形图。学生根据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图提出自己的见解。判断图中三地的纬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思考:长江口某处海水盐度在冬季和夏季时候一样高吗?为什么?日记4:我发现E地的水温居然和B地一样高。 不同的季节对海水温度的影响。河流径流对海水盐度的影响。学日记5:船行至F地,我发现F地的水温比E地低,海水却比E地咸。展示:南美洲东西两侧沿海的洋流图。引导学生根据南美的河流分布状况得到结论。学生思考,由学生发现南北半球的季节不同而找到结论。同一纬度洋流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习日记6:沿途我拍摄一些海岸地带的照片,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展示:一些海岸地区的图片。指导学生阅读南美洲东西两侧沿海的洋流图,并告知暖寒流的性质,让学生自己找到结论。思考:在王大海的所经过的海域中,你认为哪个海域的盐度最高?为什么?海岸带的相关知识。(什么是海岸带?塑造海岸的动力是什么?你认为海岸带人口聚集有哪些原因?)用图片直观展示海岸地貌和人们在海岸的活动,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目前人类在海岸带有哪些活动?这些活动对海岸带有什么影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动向,进行情感教育。(注:日记1-5中所提的地点见下图)课后思考提供本省海岸地带的一些相关开发内容,如滨海工业的建设(核电站的建设、工业城的开发、盐场);滩涂的开发利用;围海造陆工程等等。撰写调查报告,主题为:浙江海滨地区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和意见。每8人一小组合作探究“浙江海滨地区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和意见”,完成调查报告。

在“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这一节中,以王大海同学的环球考察这一虚拟性情境作为课的总情境,通过情境的设计打破了原有的教材编排,以王大海同学的日记次序把海水盐度和温度的相关规律有序地展现开来,打消学生对教材的权威性和恐惧感,以评判者的身份参与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运用了地图、地理照片、地理图表等图像类情境真实地再现地理现象,又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参与。同时培养了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也使得学生在挑战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地理情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地理思维活动、影响地理判断能力、支配地理活动的精神支柱,它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地理情境教学谋求学生学习兴趣和地理学习环境的协调统一。它最常用的设计就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来激发其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从而提高心理结构的整体活力。这样,地理学习就成为学生与学习环境进行充分、深入的交流,追求两者和谐统一的互动过程。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创设直观情境,掌握地理概念”、“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究意识”、“创设迁移情境,学会探究方法”和“创设创新情境,形成探究能力”,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形成和地理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盐度海水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喝多少杯海水能把人“渴死”?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海水
盐度和pH对细角螺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盐度胁迫对入侵生物福寿螺的急性毒性效应
适用于高盐度和致密岩层驱油的表面活性剂
胶州湾夏季盐度长期输运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