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各种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2011-05-31王文英
王文英
胆汁酸(bile acids)是胆汁中的主要成分,是消化吸收功能所必须的物质,也是胆固醇通过胆汁排泄时的必要成份。胆汁酸的代谢包括合成、排泌及肠肝循环三个主要环节,以肝脏为中心,涉及到胆道、肠道及门脉系统等途径。血清中胆汁酸浓度增高是肝摄入、排泌减少或门脉系统分流的结果,是肝脏损害的敏感指针[1]。大量研究表明,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伤的重要指征。为探讨各种肝病患者的血清TBA的变化及其常规肝功能检测的变化。现将部分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健康成人100例,来自2010年6月的招工人员,均经临床体检、肝功能检查、B超检查排除肝胆疾病。肝病组138例来自2005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住院病人,其中急性肝炎(AH)70例(甲肝58例,乙肝1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30例(甲肝12例,乙肝18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10例(甲肝3例,乙肝7例);肝硬化(LC)13例,肝癌15例。以上病例均按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及分型标准诊断,15例肝癌患者均为B超、CT、手术病理诊断。非肝病组40例,其中急性胆囊炎20例;肝胆管结石20例;均为2009年1月~2010年8月我院住院、门诊病人。
1.2 实验方法
1.2.1 仪器 迈瑞公司生产的MINDRAY BS-4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2 试剂 TBA、ALT、AST、ALP、r-GT试剂均购自迈瑞公司生产的配套试剂盒。
表1 迈瑞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TBA、ALT、AST、ALP、r-GT的主要参数
1.2.3 方法 在迈瑞BS-4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设定的主要参数见表1。
2 结果
2.1 健康组、肝病、非肝病血清中TBA测定水平比较情况见表2。
表2 健康组、肝病、非肝病血清中TBA测定水平比较
肝病组TBA显著高于健康组和非肝病组(P〈0.01)。急性肝炎平均值(153.9±114.8)μmol/L,最高值达586.5μmol/l,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病组中以急性肝炎、肝癌、肝硬化升高最为明显。
2.2 肝病各组TBA测定值水平与ALT、AST、ALP、r-GT、测定值水平阳性率比较见表3。
表3 138例肝病TBA与ALT、AST、ALP、r-GT水平及阳性率比较
阳性率是指TBA>10,ALT>40,AST>37,ALP>128,r-GT>61的结果为阳性。从表中可以看出急性肝炎时TBA与ALT、AST阳性率相同,均为100%;而在肝硬化、肝癌TBA的阳性率则明显高于ALT、AST,也高于ALP、r-GT;在慢性活动性肝炎中,TBA阳性率也不同程度地高于ALT、AST、ALP、r-GT,而在慢迁肝中TBA与ALT、AST、ALP、r-GT一样,阳性率均较低。
3 讨论
胆汁酸(total bile acid TBA)是在肝脏内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一种有机酸,正常人体胆汁酸池约为1.5~4.0g,每天进行10~15次肝肠循环,从肠道吸收的胆汁酸进入门静脉,70%~90%在首次通过肝脏时被重吸收[2]。胆汁酸的代谢主要包括胆汁酸的合成,胆汁酸的跨膜转运和肠肝循环[3]。由于胆汁酸的生理和代谢与肝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TBA是惟一可同时反映肝脏分泌的状态、合成摄取、肝细胞损害的三个方面的血清学指标,肝病组中的TBA显著高于健康组和非肝病组(P<0.01),以急性肝炎、肝癌、肝硬化的TBA含量升高最为明显,TBA的阳性率均为100%,慢性活动性TBA的水平也较高,其阳性率为92%。急性肝炎患者TBA升高的原因是肝细胞受损,肝细胞摄取胆汁酸的能力下降,随着肝细胞的修复,血清TBA水平会很快恢复正常。杨旭等[4]报道85.8%的肝硬化患者TBA升高的原因可能侧支循环建立,胆汁酸直接进入体循环,未经肝内代谢所致。慢性活动性肝炎由于门—腔静脉旁路的形成,胆汁酸不再局限于肠肝循环中,胆汁酸可以直接进入腔静脉,导致分布异常。胆汁酸池只有正常人的半,故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有文献[5]报道病毒性肝炎胆红素正常,ATL正常的情况下,TBA可以增高。急性肝炎时TBA与ALT、AST阳性率相同,均为100%;而在肝硬化、肝癌TBA的阳性率则明显高于ALT、AST,也高于ALP、r-GT;在慢性活动性肝炎中,TBA阳性率也不同程度地高于ALT、AST、ALP、r-GT,而在慢迁肝中TBA与ALT、AST、ALP、r-GT一样,阳性率均较低。故血清胆汁酸水平能反映肝实质性损伤的程度,TBA检测是肝脏损伤的一项灵敏指标。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在监测各种肝病中的肝脏损害程度意义重大。TBA特异性高,敏感性在不同肝病患者表现不一样。因此,建议肝功能常规检查中开展TBA的检测。
[1]朱忠勇,实用医学检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420-421.
[2]魏有仁,孙先高,蔡湄.血清总胆汁酸的酶法测定及其评价[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3,16(1):11-14.
[3]吕煊.血清胆汁酸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J].当代医学,2009,15(22):29-30.
[4]杨旭,雷建华,张永红,等.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意义及局限性[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16-18.
[5]Bahar RJ, Stolz A.Bile acid transport[J].Castroerol Clin North Am,1999,28(1):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