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鬼城”能否变圣地
2011-05-30马红漫
马红漫
鄂尔多斯已成为中国西北部一座颇具神秘色彩的财富城市。凭借丰厚的煤炭,仅有160万人口的鄂尔多斯,2010年人均GDP超过了北京和上海,被人誉为中国的“小香港”、“中国的迪拜”。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怀揣着足以傲视全国的豪迈之情,但心中的隐忧也同时潜滋暗长。在成功迈出共同富裕第一步之后,鄂尔多斯已走到了经济转型的十字路口前。而这也正是当下其他资源类城市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
从一个经济学视角观察,鄂尔多斯的富裕是一个全民富裕的样板,这远不同于资源城市“局部暴发”的模式。
与多数中国北方城市类似,晚上大约八九点钟,鄂尔多斯的城市商业中心就陆续关门。但是与绝大多数中国城市的不同之处在于,那些走出商场、拎着大大小小超市购物袋的普通市民,会打开一辆辆价值百万以上的豪华越野车,把采购的商品随意地放进后备箱里。当地人士常常以鄂尔多斯是一个真正“橄榄形”社会而自豪。如此结论,或许还需要进一步严谨的数据予以论证,但鄂尔多斯当地几项全民共富的政策却是不争的事实。
无须讳言,十年前的鄂尔多斯还是内蒙的穷困地区,十年后之所以能够富裕如斯,极大程度上是随着煤炭价格暴涨而来。但是,当地却一直注意避免煤炭只是让矿主富裕,却让市民公众贫困,致力于努力让资源财富普惠全民。其中的核心做法包括,大幅度提高拆迁补偿款标准、超前超常规建设保障性住房、教育费用大幅度减免等。值得一提的是,鄂尔多斯无论是城市拆迁还是农牧民转移,其补偿标准都按照国家最高标准执行,而在实际操作中甚至对于虚报人数、面积也是“睁眼闭眼”。由此,很多市民一夜之间就成为百万或者千万富翁。同时,当地很多没有“暴发”的市民,特别是一些城市基础工作人员也没有被边缘化。大规模的廉租房建设,使得很多人低收入者可以住进廉租住房中,最低的房租每平方米每月只有1元。不仅如此,当地大规模建设的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也全面向市民开放,无论是否拥有宝马、奥迪,也都可以申请。这些普惠全民的财富分配政策,足以傲视财富更加丰富的国内一线城市,也应该成为各地学习的样板。
客观而言,全民共享资源厚利的思维在各座资源型城市中均有所体现。在同样凭借煤、油、气等丰厚资源快速致富的陕西神木县,地方政府部门也积极实践了经济成果“最大面积地惠及全民”的思路,并于2009年3月首开全国之先河推行了全民医保制度。在经历了医疗资源紧张的过渡期之后,如今这一制度已转入正常运行阶段,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但现在的问题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当如何把控。当下提供财富源泉的资源多年后必然会面临衰竭之痛,这些城市若要长期维护繁华之景,就必须未雨绸缪地寻找下一座“金矿”。
从负面的角度理解,鄂尔多斯当下超级发达的民间信贷资源或许酝酿着金融风险。例如,美国《时代》周刊曾将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称作“鬼城”,因为这里的豪华建筑虽然鳞次栉比,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剧院、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等在内公共设施一应俱全,但却乏人问津,甚至出现了“康巴什车头比人头多、街上的清洁工比行人多”的怪现象。面对这座炫富式的城市群落,观者难免担忧康巴什新区已面临着房产泡沫的侵袭。但如果从正面的角度审视,或许重金打造“荒漠新城”正是这座城市寻找突围路径的积极尝试。延展新的城市空间或将为未来十年、抑或数十年之后经济发展做好了硬件承接。由此看来,“鬼城”的存在是否合理,还需要时间给予证明。
鄂尔多斯的富有无疑是让人艳羡的。但自然资源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不可能永续,民众的智慧与创新精神才是创富的永动机。鄂尔多斯的财富神话是否被续写,或许就要看“鬼城”能否能变“圣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