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是个什么问题?
2011-05-30赵义
南风窗 2011年1期
赵 义
近日,北京市公布了治堵方案。其中关于公车的一段内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也就是在未来5年内,北京市不再新增公车。北京市的方案也相当于含蓄地承认了,日益膨胀的公车大军已经成为交通堵塞城市病的原因之一。至于北京公车数量问题,和公车改革一样成了老大难问题:抱歉,不便说。有北京市律师已向北京市公安局、市交通委以及市财政局申请相关信息公开。
舆论总是和公车较劲不是偶然的。可以说,一辆公车可以看到另外一个社会。
治堵讨论中的公车问题,反映出不受約束的公权力过度占用财富的社会化后果在一些领域已经日益显性化。新华社文章指出,缓解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药方不能只针对私家车等社会车辆,公车改革绝不能成为治理的死角。公车膨胀,恶化了交通问题。如果社会难点问题总能和公权力不受约束联系在一起的话,对政府的形象是一种打击。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这就像腐败高发会催生为腐败服务的中介行业一样。通常和公车并列的公款吃喝、公款出国也是如此,都在不同程度地支撑着一个个庞大的产业。
而公车折射的政府透明度仍任重道远。围绕公车,不仅数量,而且每年的支出也是社会估计的数,大约2000亿左右。不透明其实是—种特权意识。特权意识越浓烈,透明越难实现。无独有偶,不久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草案)》全文公布,车船税涨价据说是要促进节能减排。新华社发文强烈质疑:目前车船税涨价是不合时宜的,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怎么能够把公车的社会责任排除在外。
太多的社会弊病在公车上得到体现,自然也就有太多的社会情绪奔着公车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