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基泄密的危害与启迪

2011-05-30

南风窗 2011年1期
关键词:维基默契外交

黄 靖

2010年11月28日,创立于2006年的维基泄密网(WikiLeaks)和西方五大报——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法国《世界报》、德国《明镜》和西班牙《国家报》——同时发布了220份美国外交秘密电文。同时宣称,以后将陆续发布自1966年12月28日至2010年2月28日共251287份美国外交秘电。一时间。举世哗然。美国政府一方面向各相关国家解释道歉,一方面以各种手段打击维基泄密的相关人员,同时禁止政府工作人员阅读、下载或传递泄密电文。

这些秘电所涉及的内容,大致包括美国国务院及其在各国的外交官对所在国的政治形势、事件、人物和对外政策的报告、评价和揣摩,世界各国(大部分在亚太、欧洲、和中东地区)的领袖和官员与美国官员私下交流的记录,以及包括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内的国务院主管官员的指示、质询和工作要求筝。电文中鲜见具体的政策叙述和分析,也没有提及美国对外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人事关系、運作程序和资源配置等重要信息。因此,所谓维基泄密,揭露的实际上是一些较低层次的外交机密。

既然如此,维基泄密为何掀起如此轩然大波呢?首先,使美国和其他相关国家政府大为惊恐的,并不仅仅是泄密内容,而是泄密的方式和手段-—这是有史以来最大批量、最完整、并通过网络发布的机密文件外泄。在信息交流技术日益发达、人们日益依赖网络进行交流和决策的今天,相关政府除了乏力的道歉和解释之外,几乎毫无反击之力。此事也激发了民主社会中对根本政治原则和价值观的分歧与争辩。如何处理维基泄密,已然成为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的分水岭。

其次,是重挫了美国政府的外交信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的现代外交,其根本目的是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达成利益交换的妥协。诚信以及在此之上建立的游戏规则,是达成妥协的必要保证。因此,现代外交被看作是讲信誉、重规则、有教养的君子之交。正因如此,加入外交界者不仅要有高学历和专业水准,而且要有良好的社会素养。事实上,具有贵族身份者出任外交使团的高级官员,是西方外交界历来的传统。但维基泄密所展现出来的美国及相关国家的外交活动,却掺杂着大量的拿不上台面的“常戚戚”行为。标榜“民主领袖”的美国政府,在外交事务中表里不一,和非民主、甚至是独裁政权有着不断的暗盘交易。阳光之下'除了尴尬之外。夫复何言!

再次,是动摇了美国外交界的道德制高点。外交秘也揭示了美国与其他国家高层之间尔虞我诈的不光彩行为。比如,一些阿拉伯国家尽管表面上一团和气,但私下里却要求美国帮助剪除内部异己。一些国家的领袖和官员,为了一己之私,将他国的情况暗地里通报美国,并为其出谋划策。另一方面,美国外交官们对他国领袖攻讦嘲讽,即便是盟国和友好国家也不例外。而美国国务院下令对包括潘基文在内的联合国高级官员进行间谍式的监视跟踪,更是令^齿寒。因此,尽管维基泄密没有改变相关各国的国家利益,也不可能改变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但美国外交界的道德资产、尤其是官员的私人诚信却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平心而论,所谓维基泄密暴露的美国外交机密,并非出人意料;将表面光鲜华丽的美国外交中龌龊丑陋的里子给翻了出来,灰头土脸的又岂止美国一家?国际事务历来是权谋纵横、蜚短流长之地。内外有别、明暗有序,也一直是各国相互交往中遵守的默契。而维基泄密所打破的,恰恰是这个默契。世界各国的权贵们,尽管其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千差万别,但对维基泄密一致持反对态度。其根本原因,是他们懂得维基泄密之最大危害,就在于它对国际交往基本默契的挑战,而这个默契对他们维护其相互交往中的秩序至关重要。

从这个意义上看,维基泄密给我们的重要启迪,是它再次展示了人类政治社会中的永恒降论:要维护权力的公平,其运作必须透明;但要保持权力的有效,其运作必须保密。极端追求前者,必然是无政府主义;而过分强调后者,则是独裁的开始。如何在两者中保持平衡,是人类政治生活中的永恒课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社会最终对维基泄密的处理,不论结果如何,都将会是对这一课题的又一次有意义的诠释。

猜你喜欢

维基默契外交
瘦 身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爱的最后一课
基于变长隐马尔科夫模型的维基词条编辑微过程挖掘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维基解密大争论:争论固有焦点和在互联网时代呈现的争论新特征
外交
维基的玉米面豆卷摊
一种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