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竹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1-05-30夏爱萍熊跃武马朝洪

世界竹藤通讯 2011年3期
关键词:竹类四川

夏爱萍 熊跃武 马朝洪

(四川省林业厅森林旅游中心 610082)

四川省是全国竹资源大省之一,竹类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和文化优势。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以来,四川林业坚持发挥资源优势,将竹产业作为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产业化进程。产业基地面积不断扩大,加工能力快速提升,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农民从中获益不断增加,竹产业呈现又好又快的良好势头。但四川竹产业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找出问题,总结经验,谋划新思路、提出新举措、实现新突破势在必行。

1 四川省竹产业发展优势

1.1 地理环境优势

(1)气候优势。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盆地四周北部为秦岭,东部为大巴山、米仓山,西北部为龙门山、邛崃山,寒潮南侵时的影响不大,年降雨量为900~1200 mm,总的水热条件较长江中下游同纬度地区更为温暖、潮湿,有利于竹类植物生息繁衍,因此盛产为数众多的丛生竹种以及非常丰富的特产竹种。

(2)地理优势。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全省大致可分为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2大部分,总面积48.5万 km2。全省林业用地面积2337万hm2,为竹类资源基地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交通优势。作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目前四川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综合发展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交通便利,有利于竹产业的发展。

1.2 资源优势

四川省竹类植物种类多,资源丰富。据研究统计,全省有竹子18属119种6变种16变型,另外引入栽培17种3变种5变型及3属,约占全国属数的1/2,种数的1/3。笋用竹类以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斑苦竹(Pleioblastus maculatus)、狭叶方竹(Chimonobambusa angustifolia)等为主;材用竹类主要有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硬头黄竹(Bashania rihida)、楠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白夹竹(Ph.nidularia)、水竹(Ph.heteroclada)等;罗汉竹(Ph.aurea)、黄秆绿槽白夹竹(Ph.nidularia f.speciosa)、绿秆黄槽白夹竹(Ph.nidularia f.mirabilis)、金黄白夹竹(Ph.nidularia f.sulfurea)和黑水竹(Ph.Heteroclada f.denigrata)是观赏竹种之珍品,为四川省特产。

1.3 文化优势

(1)渊远流长的竹历史。早在公元251年,李冰带领群众修建的世界第一个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就使用了大量的竹子;汉代四川人已经用竹缆绳打出了深达1600 m的盐井,这项技术19世纪才传到欧洲。

(2)独具特色的竹民俗。四川有独具特色的竹崇拜,“拜竹娘” 民俗就是古代人们竹图腾、竹崇拜的一种遗存。

(3)竹与“诗情”“食情”。竹因其素雅之美和高尚品格,文人常以竹为伴,视竹为友:而竹笋也因嫩脆鲜美受人青睐,因此也造就了无数咏竹的佳句与佳话。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次为竹林所陶醉,即兴赋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诗未成,县令用笋焖肉款待他,苏东坡食后赞不绝口,情不自禁吟完后两句:“若要不瘦又不俗,还是天天笋焖肉。”

(4)美妙精致竹工艺。以竹子为原材料的竹工艺品又从视觉欣赏的角度把竹文化加以拓展。竹刻、竹雕、竹编、竹簧等竹制品从生活用品上升到艺术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瓷胎竹编工艺品是成都地区的地方独特手工艺品,起源于清代中叶,技能娴熟,工艺精美。四川的青神县、江安县、崇州市等地都是竹编之乡。宜宾江安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国务院公布“竹刻、江安竹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蜀中才女与竹文化。天府之国人杰地灵,唐代才女薛涛就是其中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薛涛墓位于于成都望江楼公园,为缅怀她的人格、品德、学识和才华,望江楼公园特以竹类布园,现有中外珍奇竹种130余种。漫步竹海,幽篁深邃,清雅苍劲的竹子印证了才女薛涛坎坷离奇的经历。

(6)熊猫与竹文化。四川栖息着世界上8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大熊猫是四川的骄傲。四川雅安是熊猫模式标本产地和熊猫文化发祥地,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核心区之一。团竹(Fargesia obliqua)、拐棍竹(Fargesia robust)、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八月竹(Chimonobambusa szechuanensis)、短锥玉山竹(Yushania brevipaniculata)、石棉玉山竹(Yushania lineolata)和空柄玉山竹(Yushania cava)等是大熊猫主食竹种。因此,四川竹文化也深深地印上了大熊猫的烙记。

1.4 政策优势

2009年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指出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发展林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新时期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意义重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提出“建设现代林业,发展山区林特产品、生态旅游业和碳汇林业”。2007年四川省政府首次召开全省林业产业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安排2500万元用于林业产业发展。从2008年起四川省财政新增3000万元用于竹木原料林基地等产业建设。各级财政也加大了资金力度,用于竹产业基地建设。

各市州政府也纷纷出台竹产业发展相关政策。2005年10月眉山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2006年眉山市率先在全省开通了“绿色通道”,所有原竹、竹笋和半成品全部免收过路过桥费;宜宾市将把竹产业建设纳入政务目标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增加信贷资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采取多种举措促进竹产业的发展壮大;2009年邛崃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林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2 四川省竹产业现状

2.1 竹产业发展思路

近年来,四川省按照“林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加快竹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在全国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竹产业经济圈。四川确立了打造以自贡、泸州、宜宾、乐山、雅安为核心的川南竹产业经济圈的战略构想,实行“以林促纸、林纸结合、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即以制浆造纸为重点,竹、浆、纸一体化,竹材(笋)加工、竹林旅游同步跟进,将川南打造成为涵盖范围广、辐射带动强、门类齐全、优势突出的全国重要的竹产品加工及集散基地。

2.2 竹基地规模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配置、龙头带动、竹农参与,四川竹产业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十五”以来,每年新增竹林基地6.67万 hm2。全省现有竹质原料林面积达75.6万 hm2,其中竹林面积位居全省前9位的地区分别是泸州、宜宾、雅安、乐山、眉山、达州、成都、广安和资阳。

2.3 竹加工产业

据统计,四川已建成年产5万t以上制浆造纸企业13家,产能达130万 t,居全国第一位。2007年全省竹浆造纸产量82万 t,占全国木竹浆造纸产量的1/5,居全国第一位。印尼金光集团、河南银鸽集团拟进一步加大投资,分别在四川新建50万t 竹(木)制浆造纸生产线和改扩建纳溪30万t 竹浆造纸生产线;沐川永丰纸业12万t 生产线预计年底投产。同时,以长宁竹海特种纤维素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林合益竹业、青神中国竹艺城、自贡富顺锦明、泸州九头鸟碳业为龙头的竹制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不断提升。2008年底,四川省各类竹业生产企业全年实现产值52.4亿元,全省竹类产品大中型加工企业达926家,竹产业加工现状详见表1。

表1 2008年四川省竹产业加工状况

2.4 竹生态旅游

四川省各市县充分利用竹资源,积极开展生态旅游。宜宾蜀南竹海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中国旅游目的地四十佳”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世界“绿色环球21”认证景区、“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是依托竹林景观开展旅游的一个典型。成都望江楼公园是闻名中外的竹子公园,以其丰富的竹资源、美丽的园林环境及耐人寻味的历史文化,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人前来观光和学习研究。省内沐川“川西竹海”、邛崃竹海、达州市大竹县等竹林景观也初具规模,生态旅游效益可观。

2.5 产业效益

竹产业在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兴林富民”效果日益凸现。在乐山、泸州等地,原竹收购价每吨已达500元以上,农民通过初加工获得的收入可达1000元/t。2008年,沐川县竹业在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贡献各占三分之一;叙永县青杠村人均竹产业收入高达6596元;乐山市井研县年竹业产值达2.5亿元,占全县林业总产值的85%。长宁依托“蜀南竹海”生态旅游品牌和竹产业产值达到20.8亿元以上,其中生态旅游产值达到10.8亿元。竹产业已成为四川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6 四川竹产业存在的问题

(1)缺乏竹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全省无竹产业专项发展规划,缺乏总领性和指导性。省内仅泸州市叙永县编制了《100万亩竹林基地建设总体规划》。

(2)科技含量低。竹基地建设缺乏精耕细作,粗放生产,优质原料缺口大。加工层次低,缺乏科技含量与附加值高的产品,品种单一;装备研发能力差,先进装备依靠进口;后续高级产品的科技研发力度不够。

(3)经营水平不高。竹产业强势企业少,信息渠道不畅,经营水平低,缺乏产业发展后劲;产品销售渠道狭窄,缺乏市场竞争力;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市场调控力;市场建设落后,缺乏联系市场桥梁。

(4)污染问题突出。竹加工产业如制浆、造纸等企业污染较突出,资源消耗较高,污染治理任务艰巨。

3 四川竹产业发展对策

3.1 规划先行

结合正在开展的全省特色优势产业规划,重新对四川竹产业进行规划。在认真调查研究和科学认证的基础上,做好竹产业发展项目的规划,确定发展理念和思路,实事求是,突出特色。

3.2 科技兴竹

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抓好新造竹林的同时,培育优质丰产高效的竹林基地;在各地引进、示范、推广竹类优良种苗、栽培和管理技术中,加强对竹农的技术、管理培训;根据市场需求,优化种植布局,突出发展竹浆原料林、笋用林和笋材两用林基地;开发新工艺、新产品,实现传统工艺同现代科技的紧密结合,创新竹工艺开发模式和营销机制,促进竹工艺开发上规模、上档次、创品牌。

3.3 规模化经营

发展竹产业,要跳出传统农业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强化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抓住关键点,寻求大突破,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提高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互利共羸。要突出重点,大力培育竹产业龙头企业,抓好种苗繁育和管理,建设竹林基地,提高竹资源利用率,同时抓好竹加工新兴项目、扶持发展竹笋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名牌产品。

3.4 优化发展政策和环境

加大公路建设力度,竹产品享受“农产品绿色通道”优惠政策;提高金融机构对竹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集体经营的竹林尽可能划归农户经营;取消对竹材流通的不合理限制等;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3.5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调整和完善竹产业结构,必须充分挖掘竹的自然旅游资源,建造观赏竹园,为竹文化旅游提供最重要的载体;充分挖掘竹的历史人文资源,建造竹人文博物馆,弘扬中华丰富的竹文化;充分挖掘竹的现代社会旅游资源,开辟现代生态文明与健康文化教育。

3.6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加大对竹产业发展重点地区的宣传,有利于挖掘当地竹子品牌价值,提升产品竞争力。

[1]国家林业局.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易同培.四川竹类植物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竹类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Pingtan in Suzhou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2种主要蚜虫在园林植物上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
邯郸市竹类植物造景设计
竹类植物分类研究进展
中国竹类研究成果分析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