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比较
2011-05-29孙刚顺
孙刚顺
(山东省梁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梁山,272600)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病变之一。作者对不同分级的P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血清BDNF水平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帕金森病早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120例,入组时病程为0.6~11.8年。PD的临床诊断依据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制定的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根据Hoehn-Yahr分级,分为早期组40例,平均年龄(55.62±6.47)岁(47~66岁);中期组 40例,平均年龄(57.13±7.29)岁(48~71岁);晚期组40例,平均年龄(61.67±7.15)岁(51~75岁)。按就诊时间顺序纳入研究组,男女各半,多余者不再计入。
入选标准:仅患帕金森病,无其他伴发疾病。排除标准:①帕金森综合征及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②伴有其他重大疾患;③伴有心、肝、肾功能损害者。健康对照组,取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8.11±5.97)岁(48~68岁)。所有帕金森组及健康对照组在入组时晨空采腹静脉血3 mL。
检测血清BDNF浓度。Hoehn-Yahr分级标准:Ⅰ期:单侧身体受影响,功能减退很小或没有减退。Ⅱ期:身体双侧或中线受影响,但没有平衡功能障碍。Ⅲ期:受损害的首发症状是直立位反射,当转动身体时出现明显的站立不稳或当患者于两脚并立,身体被推动时不能保持平衡。功能方面,患者的活动稍受影响,有某些工作能力的损害,但患者能完全过独立生活。Ⅳ期:严重时无活动能力,但患者仍可自己走路和站立。Ⅴ期:除非得到帮助只能卧床或坐轮椅。Ⅰ期者为早期患者,Ⅱ期、Ⅲ期为中期患者,Ⅳ期、Ⅴ期为晚期患者。
2 结 果
帕金森病患者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血清BDNF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帕金森病患者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BDNF含量比较(±s,ng/mL)
表1 各组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BDNF含量比较(±s,ng/mL)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
?
3 讨 论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除遗传因素外,氧化应激及自由基损害是引发PD的重要原因[1]。BDNF能维持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胚胎细胞存活并向多巴胺能表型分化[2],能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态分化,如细胞增大、神经元树突分枝增多等,使安非他明诱导的半帕金森鼠的旋转行为得到显著缓解,甚至在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损伤数周后使用BDNF仍有作用[3-5]。发育及成熟的运动神经元对BDNF也有依赖作用,且BDNF可防止运动神经元的自然死亡[6]。活体及离体试验均表明BDNF能促进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分化[7]。国内学者通过动物试验为此提供了有力的佐证[8-9],发现BDNF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调控BDNF使其含量升高,有利于延缓帕金森病程进展。反之,BDNF含量的降低,可能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从而加重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在帕金森病临床患者研究方面,Nagatsu等发现,PD患者黑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10]。
本组资料显示,各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不同分期的帕金森病患者之间的BDN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帕金森病的严重程度与BDNF水平之间并无明确的线性关系,BDNF水平的高低不能反映临床病情的轻重。质的损害有多种因素的参与,存在多方面错综复杂的损害和保护机制,故不能单纯从某单一指标来评价病情。尽管如此,仍然可以看出,随着Hoehn-Yahr分级的逐步走高,患者的BDNF水平有逐步降低的趋势,提示脑保护机制的减弱。
[1]高 苹,钱传忠,刘向远,等.帕金森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5):52.
[2]刘 刚,陈应柱,赵合庆,等.帕金森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9):79.
[3]王 宾,陈志斌.盐酸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及其综合征震颤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6):724.
[4]段 凯,唐 瑛.自噬在帕金森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25(1):71.
[5]何建明,苏 前,李玉蓉.帕金森病患者视觉、脑干及体感诱发电位改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4):410.
[6]Yuan Q,Wu W,So K F,et al.Effectsof neurotrophic factorsonmotoneuron survival following axonal injury in newborn rats[J].Neuroreport,2000,11(10):2237.
[7]Von Bohlen und Halbach O,Minichiello L,Unsicker K.Haploinsufficiency for trkB and trkC receptors induces cell loss and accumulation of alpha-synuclein in the substantia nigra[J].FASEB J,2005,19(12):1740.
[8]马 骏,赵 莹,王彦春,等.电针风府穴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BDNF和CREB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9):5.
[9]董巧云,顾 平,王全懂,等.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3):245.
[10]Nagatsu T,Sawada M.Biochemistry of postmortem braina in Parkinson's disease:historical overview and future prospects[J].J Neural Transm Suppl,2007(7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