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会图片拍摄细节攻略

2011-05-29

中国记者 2011年3期
关键词:鱼眼主会场闪光灯

□ 曾 朗

(作者是《宜宾日报》副总编辑)

两会是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怎样拍好两会新闻图片,是每一位新闻摄影记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摄影器材选择

摄影器材选择应以轻便实用为原则。以镜头选择为例,必须考虑广角端能否满足大场景拍摄,远摄端能否满足特写拍摄。一般来讲,“一镜走天下”的镜头(如28-300mm)是最基本要求。另据我的拍摄经验,最好带上鱼眼镜头,专门用于拍摄主会场场景。

制定拍摄计划

两会是大型会议,规格高、时间长、议程多,期间还会在不同地点召开一些小型会议。拍摄者事先应明确议程安排,制定采访计划,抓住拍摄重点等。一般来说,开幕式、闭幕式以及重要会议活动是拍摄重点。

特写照片的关键:抓时机

两会新闻中,领导作报告及主会场是拍摄重点之一,报纸一般都要采用,非常重要。

其实,拍摄好领导作报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拍摄好发言照片,时机选择很重要。不得要领的记者经常拍出如下照片:画面中的领导埋头读文、闭住眼睛等,结果根本无法采用。合格的特写照片应通过捕捉讲话人的神态、动作,描绘出讲话人的气质、性格。有经验的记者会发现:领导作报告时有一个适应过程,刚开始时往往没进入状态,表情可能也不太自然,而这时第一批记者一拥而上抢镜头。其实,最好的拍摄时机应是头一批抢镜头的记者退下来以后再上前拍摄,或是领导讲话结束之前。按快门的瞬间要有预判,这点非常关键。领导在讲话的过程中,都会有抬头停顿的一瞬间,预判到这个瞬间就把握住一次较好的拍摄时机。过硬的抓拍本领必须具备。

拍主会场的时机有讲究,最好在会议进行一会儿以后再拍摄。这样可避免主席台前许多拍摄者,保证画面的整洁和美观。

多角度取景

拍会议时,除了最常见的正面拍摄外,最好采用多角度拍摄。例如:斜侧面拍摄,高角度拍摄等(如图1)。这些角度拍摄的画面线条变化大,与正面拍摄相比更利于层次和透视感的表现,打破正面拍摄的中规中矩感。

可使用鱼眼镜头拍摄会场场景,鱼眼镜头变形大,效果夸张,使用的好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图1正是利用了鱼眼镜头变形大、夸张的效果,突出了会场中线条的美感,加强视觉冲击力。

□ (图1)2007年3月5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大会会场。(黄敬文/摄)

□ (图2)2010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医药卫生界委员讨论现场,何伟委员向会议主持人提出:“给我一分钟就行,我来讲两句。” (兰红光/摄)

□ (图3)2010年3月8日,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的女代表们冒雪走向人民大会堂。(黄孝邦/摄)

□ (图4)2008年3月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摄影记者们在会场拍摄时,“各取所需”。(刘卫兵/摄)

把握肢体语言 表现会议气氛

在拍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时,对他们进行细致观察,发现不同特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注意抓取他们发言时的表情、手势等瞬间,这样照片才形象生动,才凸显现场气氛热烈,提高感染力。(如图2、图3)

闪光灯的使用技巧

两会在室内举行,在某些室内光源下拍摄会出现严重偏色,因此需掌握闪光灯使用技巧。闪光灯会将照片的前景提亮,而使背景变得昏暗。需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闪光灯。若不用闪光灯拍摄的照片也保持了足够的亮度、层次,记录了实际所见的氛围,则可弃用闪光灯。若现场照明较暗,照片不理想,则可用闪光灯。若没使用闪光灯则要注意,快门速度会降低,所以需要提高相机的感光度或者想法提高相机的稳定性进行拍摄。具体地讲,现在两会的会场灯光都比较丰富,亮度也比较高,一般都能满足拍摄需要,特别是会场场景的拍摄最好不要使用闪光灯,保持实际所见的氛围,照片会更加完美。但会场中局部需要补光的拍摄,特别是人物的拍摄,最好使用闪光灯,可以避免现场光不足引起的严重偏色。

拓展思路拍“花絮”

拍摄两会新闻时,除了要拍摄好会议本身外,还要发现和拍摄一些会议议程以外的内容。这些“花絮”照片是会议主体新闻照片的有益补充,容易被采用。(如图4)特别是报纸要出图片专版需要大量这类照片。我们在摄影采访会议的过程中思路要开,视野要广,要有创新意识,不能仅盯会议本身,而应从中拍出带有趣味性的事或人作为新闻眼,拍出有魅力的照片来。

猜你喜欢

鱼眼主会场闪光灯
面向鱼眼图像的人群密度估计
科技活动周主会场掠影
科技活动周主会场掠影
世界粮食日主会场掠影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年会主会场圆满谢幕
愉快地给娃照相吧 别怕闪光灯
基于无线通信的闪光灯控制系统设计
微信扫一扫马上看视频鱼眼视频 小程序每天带你看最有意思的摄影视频
限压保护LED闪光灯电源设计
鱼眼明目鱼头补脑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