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报评论 有力服务大局—《湖北日报》“党报评论:大局与责任”研讨会专家学者发言撷英
2011-05-29本刊编辑部
2月16日,经中宣部同意,由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记协、湖北省记协、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等共同主办,由湖北日报社承办的“党报评论:大局与责任”在湖北日报社举行,对2010年12月21日至2011年1月21日发表在《湖北日报》一版“楚论”专栏的23篇署名“龚信力”的系列评论展开研讨。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记者》《新闻战线》《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媒体的相关同志参加研讨会。大家对系列评论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党报评论如何进一步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中心、改革创新进行了深入研讨。
这里选登参加研讨会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精华。以对新时期党报评论的创新有所裨益和借鉴。
党报评论的一个重要成果
顾勇华(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全国“三教办”副主任)
《湖北日报》23篇“楚论”系列评论是个了不起的成果,可喜可贺,可敬可佩。在此,我谈几点看法。
第一,关于评价。
我认为,这23篇“楚论”准确履行了党报职责。这职责,就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央的决策部署;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同时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的信息,以及对一些新闻做出评论。从行文看,这组“楚论”文风独特,既有思想深度,话说得又很动听,很有个性和感染力。
尤其是,这组系列“楚论”,覆盖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心工作、重大事项,包括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十二五”的开局,以及要持续展开的创“先”争“优”活动等等,这些声音就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带路作用。
第二,如何巩固和扩大成果。
刊出栏目是“楚论”、署名是“龚信力”。我觉得,要巩固和扩大其成果,一是要逐步使“楚论”“龚信力”成为极具公信力的品牌。二是要进一步发掘其业务特色,让运作这组评论所提出来的有关要求和思想,成为以后运作评论的业务指导标准。三是要培养一支以“龚信力”评论为质量参照的评论员队伍。四是要借助这组评论,培养其他不从事或者是不专门从事评论的编辑记者的评论眼光,通过学习这些评论,使他们养成用评论的眼光去写报道的习惯。另外,也要重视纸媒评论在网络等新兴媒体上的传播。
有感而论 文意入世
李彬(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2006年创办至今的“楚论”,已经成为《湖北日报》的头版招牌,一系列生动活泼、切中实际的新闻评论既为老百姓喜闻乐见,也为新闻界特别是新闻评论界树立了值得参考的新样板,无愧“有感而论,文意入世”。
党八股、洋八股如何根治,如何发扬光大生动活泼、有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风,成为业界与学界的焦点。“楚论”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探索。比如,最近连续刊发的《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等23篇系列评论,就用家常话讲大道理,感觉新鲜有趣,比如《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中说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等生活用语。再如,《公罪不可无 私罪不可有》一文,借用范仲淹留下的政训,谈到“为政必须坚持原则,勇于担当,不怕得罪人,而个人操守务求清白,决不能贪赃枉法。”道理讲得透,文章写得好。
无 论党报评论,还是大局责任,都是大问题,而如何把新闻评论的文章做好则还需要在新闻实践中,在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打磨。当然,不管党报评论,还是当下许多其他评论,一方面体现了与时俱进、生机勃勃的创新意识与活力,一方面也存在不断完善、精益求精的空间。大略说来,需要着力的地方一是文化,二是文字。文化不仅仅是市场、产业、利润等,更是魅力、吸引力、感召力、公信力,总之是一种精神境界。为此,无论是领导部门还是编辑记者,首先需要来一次新的思想解放,从而明确所谓“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对于文字问题,大报尤其是主流大报应该格外用心、用力。这个问题决不是“雕虫小技”,而是古人所说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署名“龚信力”的23篇“楚论”,在文字方面的创新值得肯定。
公信力决定影响力
吕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
我认为,大评论要站在提高公信力、传播力的高度来增强其影响力。党报评论要举好旗帜,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要强调主流性。在当今很多媒体都注重评论的情况下,党报评论和其他媒体的评论竞争,最重要的就是要发挥党报公信力的优势,发出主流的强音。当然这个主流声音一方面是党的声音,另一方面要适应于社会和民众的需要。
第二,像《湖北日报》这样的省级党报,还要突出地域性。地方党报的评论要学习和借鉴中央级党报评论的思想高度、理念高度、认识高度,同时,又要立足于当地,为本地的中心工作和民生服务。
第三,省级党报的评论,在突出地域性中还要注意省域之间的差异性。必须有自己的特色。
跨越发展的“出师表”
李长虹(《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李 彬
吕 艺
李长虹
包霄林
在媒体多元化、舆论多元化、观点多元化的时代,党报评论如何做才能吸引读者,让人接受,让人信服?《湖北日报》系列评论作了一个很好的探索。这23篇评论,用一个栏目,一个署名,表达一个主题。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既通俗易懂,亲切自然,又让人一眼看出其权威性。即使每个评论独立成篇,不以系列发表,也都能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从读者角度,即使每天看一篇,也会感到很鼓劲,很振奋。而且系列评论的标题非常有特色,每个标题都很具体、很生动、很直接,很有针对性,就是要表达什么,一看就明白。每篇评论都能直接给人信心,让人更加振奋。作为湖北的普通群众,看到省委的态度,会对湖北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
大手笔 大气魄
包霄林 (《光明日报》评论部主任、高级编辑)
《湖北日报》“楚论”系列评论。这是一次大手笔,体现了大气魄。
党报评论是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党报在重大问题上要代表上级领导机关的立场,发出自己的声音。《湖北日报》在省委宣传部领导下认真组织,精心策划,所发表的系列评论引起社会广泛的反响,生动体现了党报的传播力和权威性,体现了在新媒体条件下党报评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党报评论是党报的核心竞争力。
要不断提高评论的议题设置能力。纵观这组以“龚信力”署名的系列“楚论”,从选题看,23篇布局科学合理,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充分体现了选题策划能力。写评论要“三贴近”。这组“楚论”从标题、写作、语言、所引用的格言、群众的家常话等等,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实践的气味,生动体现了楚地文化的浓郁特色,可读性强,有的篇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首先是思想和精神上的跨越》《视群众为父母》《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等。虽然这次系列评论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各级党政干部,但是它之所以能在社会和广大群众中引起大反响,就是因为它以通俗易懂的生动写法解读了省委精神,这是下发文件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党报评论 敢于担当
黄芝晓(复旦大学校务委员、新闻学院教授)
党报评论办得怎么样,在群众中有多大影响力,关键在于这一级党委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的媒介素养。这是领导政治水平、思想水平与领导能力的重要体现。党委领导高度重视,党报评论才有可能高举舆论引导大旗,成为社会的意见领袖。领导重视,还需要指导党报评论写得让人觉得好看。读者愿意看,评论所体现的思想、观点传达到受众之中,才能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
坚持创新,党报评论工作者要敢于担当。党报评论要在当前的媒体评论中占有突出地位,评论工作者就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
新的认识——在一个复杂的社会转型期,群众对社会现象的观点、对某些问题的认识都在一个动态的形成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要做好引导。
新的姿态——直击社会重大问题。这是党报评论的责任所在,也是党报评论在引导社会舆论过程中发挥意见领袖作用的关键。如这一系列评论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直接提出了“速生林”“君子不党”的问题,很有力度。
新的思维——善于理性地思考重大问题。出于不同的利益,不同的社会地位,群众对各种社会问题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就局部而言都有道理,但这些想法是分散、零碎的,表面感性的,有时还容易发生偏向,走向极端。党报评论的作用,就是要把这种感性、分散的感觉集中起来,并给以理论的分析与阐述,让群众读了不但明白“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
黄芝晓
张 昆
强月新
赵振宇
夏 琼
新的形态——党报评论不仅要内容不断出新,而且需要形态的创新。系列评论、共有笔名的署名评论,在党报评论发展过程中很多报纸都用过,但是把两者结合起来,则是一种创新。
鞭辟入里 廓清迷雾
张昆(华中科大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湖北日报》的23篇“楚论”结合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集中表达了四个方面的意旨。一是高举旗帜。评论主张,只有高举旗帜,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才能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再创新的辉煌。二是科学发展。评论主张,要抓机遇。只有按照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建立发展的统一战线,培育发展文化,营造发展氛围,凝聚发展合力,才能开创湖北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三是解放思想。评论主张,只有进取、跨越的精神状态,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才能抓住机遇,不断地实现“弯道超越”。四是党的建设。评论主张,干部要有强烈的能力危机感,要进一步强化“先”“优”意识,要廉洁干事,要以人为本,视群众为父母,认真做好群众工作,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这组评论立足当前实际,有感而发,直抒胸臆,观点鲜明,将事实与逻辑有机地统一起来,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说理风格,显示了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评论还以鞭辟入里的分析,廓清了围绕发展问题上的认识迷雾,批评了功利意识指导下的短期政绩观,贯彻了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这组评论举旗引路,为湖北跨越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为湖北“十二五”的顺利开局,发挥了现实的指导作用。
主流话语 多彩表达
强月新(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这组系列评论在表达上做了许多可贵探索,值得称道。
创造性的表达。这组评论没有过多地照本宣科、照抄照转,而是新思迸发,在与上级精神保持一致前提下,充分发挥传媒工作者的创造性,不时闪现智慧的火花。
实事求是的表达。这组评论选题虽然较大,但读起来不感到空洞,这与作者实事求是的表达有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联系湖北省情展开论述。处处联系湖北实际,写得实在,令人信服。二是评论讲道理实在、透彻,具有辩证理性,令人信服。
形象化的表达。系列“楚论”不论在观点表达还是在论述过程中,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处处可见,极大提高了系列评论的可读性和传播效果。
着眼大局 担当责任
赵振宇(华中科大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评论中心主任、教授)
作为一个曾经的媒体人,我知道,自2000年以来,《湖北日报》的“三楚放谈”“大家谈”分别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这在省级党报中是少见的。
党报的理论和评论,是宣传和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也是其神圣的职责。这一点,《湖北日报》一直都做得比较好,这23篇“楚论”系列评论又是一次有力的证明。
第一,这组“楚论”着眼于大局,其选题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人文软环境建设”观点很有创见。
第二,这组“楚论”的观点凸显了《湖北日报》强烈的责任意识。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现在有些党报为了走市场,把党报的言论和理论忽略掉了,这是不应该的。党报就应该高高地举起党委机关报的评论和理论的旗帜,这是不可推卸的职责。这次《湖北日报》的23篇评论是成功的。它对服务大局,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是有作用的。
第三,这组评论的文字短小精炼,把“大道理”融会于“小策论”中,有理有据,娓娓道来,给人启迪。
评论提升党报影响力
夏琼(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
这组系列评论有如下几方面特色。
一、强化了党报的议程设置功能。如《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共同开创湖北科学发展新局面》《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等,开篇立论,旗帜鲜明地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强有力的政治舆论。
二、关注地方经济,绘制宏伟蓝图。系列评论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与方式、困惑与矛盾进行了理性思考与分析。在思想层面如《首先实现思想和精神上的跨越》《既摘桃子更要栽树》等,在理念与方式层面如《抓机遇就是春天里的耕种》《视群众为父母》《只有大开放才能赢得大发展》等,列举了诸多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并提出如何在这些方面体现出政府的大智慧与强能力。
三、营造公众舆论,参政议政谋发展。通过时政评论这一平台,形成一种公共意见,不是谋求个人意见,是参与者基于公共利益,全面、冷静地思考,提出建设性措施。如《建立发展的统一战线》《营造发展人文软环境》《解放思想关键是解决实际问题》等,都是提高全社会的参与热情,使跨越式发展成为湖北的共识。
四、语言犀利,策略灵活。评论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鲜明、泼辣、尖锐。《公罪不可无 私罪不可有》就是一篇战斗檄文,直接指出为政必须坚持原则,勇于担当,不怕得罪人,而个人操守务求清白,决不能贪赃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