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公藤多甙对 DN大鼠肾组织中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2011-05-23陈运芬

山东医药 2011年19期
关键词:雷公藤肾小管尿蛋白

陈运芬,宋 军

(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 550002)

近年研究认为[1],炎症反应、免疫因素在糖尿病肾病(DN)发病中有重要作用。中药雷公藤多甙具有独特抗炎、抗免疫作用,被广泛用于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Ⅳ型胶原(Ⅳ-C)是构成细胞外基质(ECM)的重要生化成分,也是肾小球基底膜(GBM)的主要构成蛋白,Ⅳ-C合成和降解异常参与肾小球硬化的发生过程。2006年 6~8月,我们观察了雷公藤多甙对 DN大鼠肾组织中Ⅳ-C表达的影响,旨在寻找治疗 DN的新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健康雄性 SD大鼠 24只,体质量(250±20)g;雷公藤多甙,蒸馏水,链脲佐菌素(STZ);光学显微镜(100×,400×)、高温速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CM-120透射电子显微镜、PCR仪。

1.2 动物分组及处理 将 24只 SD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模型组及对照组各 8只,观察组及模型组均经尾静脉注射 STZ 65 mg/kg,72 h后取大鼠尾静脉血 、留取 24 h尿 ,血糖 >16.65 mmol/L、尿蛋白排泄>30 mg/24 h为 DN制模成功[2,3]。确定 DN制模成功后观察组予雷公滕多甙 10 mg/kg+2 ml蒸馏水灌胃,模型组及对照组予等量(约 2 ml)蒸馏水灌胃 ,均为 1次 /d、连续 8周 。

1.3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 24 h尿蛋白测定 给药 8周末,用代谢笼收集各组 24 h尿液,采用放免法测 24 h尿白蛋白、测尿肌酐(U)和血肌酐(P)、全部尿量 V(ml),按公式 U×V/P(ml/min)计算 CCr。

1.4 肾组织中Ⅳ-C表达检测 各组上述标本取毕后处死动物,取肾组织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切片(厚度 4μm)。用免疫组化法检测Ⅳ-C表达,常规光镜下组织呈棕褐色者为阳性,根据显色深浅和阳性颗粒分布分为 4级,阴性指高倍镜下(400×)下无阳性颗粒,+指高倍镜下(400×)有极少阳性颗粒,2+指低倍镜(100×)下有少量、散在阳性颗粒,3+指低倍镜下有大量呈片状分布的阳性颗粒。均采用双盲法,每组各测不同部位肾小球、肾小管各 40个。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 t检验,等级资料样本间比较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CCr及 24 h尿蛋白 三组给药 8周末 CCr及24 h尿蛋白检测情况见表1。

表1 三组给药 8周末 CCr及 24h尿蛋白比较(n=8,±s)

表1 三组给药 8周末 CCr及 24h尿蛋白比较(n=8,±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

组别 CCr(ml/min) 尿白蛋白 (mg/24 h)观察组 0.46±0.18*△ 12.21±8.36*△模型组 0.96±0.31* 18.65±6.17*对照组 0.12±0.21 4.21±1.58

2.2 肾组织中Ⅳ-C表达 模型组肾小球、肾小管中Ⅳ-C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肾小球中Ⅳ-C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 <0.05),观察组和模型组肾小管中Ⅳ-C表达无显著差异,见表2。

3 讨论

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其重要死因,为我国终未期肾病第二大病因,治疗效果差。研究显示,DB早期即有 GBM增厚、肾小球结构及滤过功能改变。Ⅳ-C是 GBM的基本构架及主要构成蛋白,约占GBM干体质量的50%,可决定GBM的强度及孔径选择性。故Ⅳ-C合成和(或)降解异常,势必影响肾脏结构与功能。蛋白尿是糖尿病、进展性肾脏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直接针对蛋白尿的干预性治疗已成为目前慢性肾脏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4]。

表2 三组给药 8周末肾组织中Ⅳ-C表达比较(n=8,±s)

表2 三组给药 8周末肾组织中Ⅳ-C表达比较(n=8,±s)

组别 肾小球(n=40)肾小管(n=40)- 1+ 2+ 3+- 1+ 2+ 3+对照组 7 23 9 1 8 32 0 0模型组 4 7 11 18 9 27 4 0观察组 7 23 8 2 30 7 3 0

雷公藤多甙是自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去皮根部经提炼和反应精制而成,具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等的治疗。石咏军等[5]运用雷公藤多苷治疗早中期 DN的临床研究表明,雷公藤多苷可显著降低患者 24 h尿蛋白定量、尿 β2微球蛋白和血肌酐;另有研究显示,对大量蛋白尿所致 DN患者加用雷公藤治疗后蛋白尿明显减少[6]。本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和模型组 CCr及24 h尿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显著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肾小球、肾小管中Ⅳ-C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肾小球中Ⅳ-C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可能机制:①雷公藤多甙具有独特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细胞周期多个阶段 T淋巴细胞增生,抑制 IL-2、IL-6、IL-8产生。②雷公藤可能通过作用于 NF-кB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合成 MCP-1及血栓素 A2,从而影响共刺激分子表达、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分泌Ⅳ-C,并改变肾小球基底膜的电荷状态,阻止尿蛋白滤出。

综上所述,雷公藤多苷可改善 DN大鼠肾功能,可能机制为降低肾小球组织中Ⅳ-C表达;此为DN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1]Tuttle KR.Linking metabolism and immunology:diabetic nephropathy i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J].J Am Soc Nephrol,2005,16(6):1537-1538.

[2]汪深颖,司马义.萨依木,等.糖尿病肾病大鼠胰基因组 DNA甲基化壮态的变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3):395-398.

[3]黄颂敏,陈泽君,杨亦彬,等.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关系[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9):521-527.

[4]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95.

[5]石咏军,刘征宇,王川,等.雷公藤多苷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8):987-988.

[6]张长明,周家俊.雷公藤多苷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大量蛋白尿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6(11):654-655.

猜你喜欢

雷公藤肾小管尿蛋白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tablet (雷公藤多苷片) for lupus nep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
雷公藤红素通过ROS/JNK途径诱导Saos-2细胞发生caspase依赖的凋亡
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预测作用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