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心结构改变与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的关系

2011-05-23杨怀恩

中国循环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右心房心尖右心室

杨怀恩

心电图上 V1导联 P波终末电势(ptfV1)又称morris指数,由 Morris等[1]于 1964年首次报道,他们认为ptfV1负值异常与左心房的肥厚和扩张有关。随后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许多心脏疾病都会出现ptfV1负值的变化,在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的研究中发现,ptfV1阳性可作为判断肺心病右心房肥大的一项敏感指标[2]。本文分析了心电图ptfV1值与右心结构改变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07-09至2007-11间,在我院内科住院的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肺心病等疾病的患者,排除: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综合征、<55次/分的窦性心动过缓,>100次/分的窦性心动过速及其他非窦性心律、心包积液者;凡心电图V1导联P波清晰,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者共52例,其中男女各26例,年龄19~83(53.4±15.8)岁;其中<45岁者17例,45~59岁者16例,≥60岁者19例。高血压诊断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标准。全部资料均经体格检查、X线胸片、实验室检查、B型超声检查等进行临床确诊,诊断依据符合戴自英等[3]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2版及《中国心肺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4]。

测量方法与标准:采用日本产Agilent心电图机描记入院当天的静息12导联体表心电图。心电图要求窦性心律,基线平稳无干扰,P波清晰可辨,选取V1导联P波正负双向者参照参考文献[5]中方法测定ptfV1值:即以V1导联终末部分的振幅(mm)和时间(s)二者的乘积;若P波呈双向或负向,则均以其负向部分来计算,若P波为正向无负向波,即为P波直立者。超声心动描记采用美国APOGEE 800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仪,探头频率3.5 MHz,分别测量肺动脉主干内径(在瓣上1cm处)、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右心房及右心室短径及长径、右心室短轴流出道内径[在大动脉短轴切面测量右心室流出道内径(相当于12点位置)]、左心室长轴切面测量右心室前后径。

分组方法:以心电图V1导联P波形态改变作为切入点,将其分为P波直立组(20例)、ptfV1>-0.03mm·s组(16例)和ptfV1≤-0.03mm·s组(16例)共三组。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处理均由SPSS11.5统计软件完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其中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年龄、性别与ptfV1的关系(表1):本研究受试的三组52例中年龄、性别对ptfV1值的出现无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

表1 3组受试者年龄、性别与心电图上V1导联P波终末电势的关系[例(%)]

各组肺动脉主干内径、右心房心尖四腔的变化:由表2可见,右心房心尖四腔短径ptfV1值即P波直立组、ptfV1>-0.03mm·s组、ptfV1≤-0.03mm·s组三个组间比较(F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各组间LSD法检测P波直立组与ptfV1>-0.03mm·s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ptfV1≤-0.03mm·s组与 P 波直立组、ptfV1>-0.03mm·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主干内径、右心房心尖四腔长径在 P波直立组、ptfV1≤-0.03mm·s组、ptfV1>-0.03mm·s组三个组间比较(F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各组间LSD法检测P波直立组与ptfV1>-0.03mm·s组、ptfV1≤-0.03mm·s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各组肺动脉主干内径、右心房心尖四腔心电图上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值的变化(mm,)

表2 各组肺动脉主干内径、右心房心尖四腔心电图上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值的变化(mm,)

注:见表1

右心房心尖四腔短径 长径P波直立组分组 例数 肺动脉主干内径20 19.6±2.5 31.0±4.6 43.1±5.5 ptfV1>-0.03mm·s组 16 21.3±2.9 33.3±5.5 45.1±5.8 ptfV1≤-0.03mm·s组 16 20.8±3.4 38.3±6.7 48.2±8.4 F值 1.081 7.810 2.733 P值0.347 0.001 0.075

各组右心室结构的变化:由表3可见,右心室短轴流出道内径ptfV1值即P波直立组、ptfV1≤-0.03mm·s组、ptfV1>-0.03mm·s组三个组间比较(F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各组间LSD法检测P波直立组与 ptfV1>-0.03m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波直立组与ptfV1≤-0.03mm·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fV1≤-0.03mm·s组与 ptfV1>-0.03mm·s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心尖四腔长径在 P波直立组、ptfV1≤-0.03mm·s组、ptfV1>-0.03mm·s组三个组间比较(F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99,P=0.002);另各组间LSD法检测P波直立组与ptfV1>-0.03m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fV1≤-0.03mm·s组与P波直立组、ptfV1>-0.03mm·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长轴观右心室前后径及右心室心尖四腔短径在P波直立组、ptfV1≤-0.03mm·s组、ptfV1>-0.03mm·s组三个组间比较(F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各小组间LSD法检测P波直立组与ptfV1>-0.03mm·s组、ptfV1≤-0.03mm·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各组右心室结构的变化(mm,)

表3 各组右心室结构的变化(mm,)

注:见表1

右心室心尖四腔分组 例数短径 长径P波直立组右心室短轴流出道内径左心室长轴观右心室前后径20 27.9±3.1 19.5±2.227.2±15.7 52.6±6.0 ptfV1>-0.03mm·s组 16 28.6±3.2 20.0±4.8 24.8±6.4 56.2±11.1 ptfV1≤-0.03mm·s组 16 31.1±5.3 22.7±5.0 32.8±9.7 63.5±9.2 F值 3.230 3.022 1.951 6.999 P值0.048 0.058 0.153 0.002

3 讨论

ptfV1值可判断左心房负荷增加和左心房肥大。产生ptfV1的病因多以心肺血管疾病为主。杨怀恩等[6]研究证明心肺血管疾病出现ptfV1者占89%,而非心肺血管疾病者出现 ptfV1者仅占11%。吴茵[2]、罗素群等[7]研究发现ptfV1阳性与肺性P波及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右心房内径增大符合率较高,认为ptfV1阳性与肺性P波在肺心病诊断价值上是一致的,两者异常均可作为判断肺心病合并右心衰竭、右心房肥大的一项敏感指标。我们的资料显示ptfV1值与右心结构改变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完全同步改变,其原因可能是,ptfV1值异常与左心结构及功能改变有更明显的相关性。由于我们的研究样本较小仅52例,且包括了各种心脏疾病,而各种心脏疾病的结构改变与ptfV1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故需作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1]Morris JJ,Estes ELL,Whalen RE,et al.P wave analysis in valvular heart disease.Circulation,1964,29:242.

[2]吴茵.肺心病右心衰与ptfV1关系探讨.实用心电学杂志,2001,10(4):260.

[3]戴自英,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2版.2005.1317-158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心肺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264.

[5]田媛.现代心电图诊断技术与心电图图谱分析实用手册.北京: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4.214.

[6]杨怀恩,胡爱华.冠心病患者心电图ptfV1应用价值的再探讨.甘肃医药,2003,22:232-234.

[7]罗素群,刘江泽,刘树均.ptfV1的临床意义.实用心电学杂志,2008,17:238-239

猜你喜欢

右心房心尖右心室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表现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右心房憩室1例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三维超声及组织速度向量技术对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患者的右心房收缩同步性的评估
欢乐过大年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房界嵴1例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心肌梗死:左右大不同
甜蜜养颜季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房黏液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