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巨大基底细胞癌致残1例
2011-05-18许晋生刘跃华
许晋生,王 涛,刘跃华,方 凯
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主因面部溃疡4年于2008年 12月6日来我科就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左面部鼻唇沟处起一粉刺样丘疹,微痛,偶痒,自行挤破,形成溃疡,逐渐增大,波及左眼内眦、右眼睑、眶周、鼻背部。曾于当地医院行组织病理检查,考虑皮肤肿瘤(具体不详),为进一步诊治,来我科就诊。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科情况:右眼睑、眶周、鼻背部、鼻根及左眼内眦处可见一8.0cm×7.0cm的溃疡,溃疡周边珍珠状突起,表面可见裸露的红色基底面及血痂,右眼睁眼不能,右侧眉毛及外眦皮肤向内侧收缩,双侧鼻孔上翻(图1)。溃疡边缘取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浅表结痂,真皮可见基底细胞样肿瘤细胞呈团块状和条索状,肿瘤团块周边细胞排列成栅栏状,部分团块或条索周围可见收缩间隙,真皮浅层可见较多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图2)。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检查,诊断:基底细胞癌(溃疡型)。患者2009年1月4日于我院整形科行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中厚皮瓣植皮-胸部取皮术,手术顺利,8天后出院。2010年10月19日随访患者,一般情况好,未见复发,术后右眼视力丧失。
讨论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一种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间质依赖性多潜能细胞。本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50岁以上多见,男女发病基本相等,多见于室外工作长期日光曝晒者,好发于头、面部等曝光部位。皮损早期为一表面光亮的具有珍珠样隆起边缘的圆形斑片,表皮较薄,常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及雀斑样小黑点,也可表现为淡红色珍珠样丘疹或斑块,表面稍有角化,或伴有小而浅表的糜烂、结痂或浅表溃疡。发育成熟的皮损分为五种主要的临床亚型 :结节/溃疡型(45%~60%)、浅表型(多发局灶型)(15%~35%)、弥漫型(浸润和硬斑病样)(4%~17%)、色素型(1%~7%)及Pinkus纤维上皮瘤型等[1]。
图1 面部巨大基底细胞癌致残患者面部皮损
图2 面部巨大基底细胞癌致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
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占所有皮肤恶性肿瘤的86%,其次为鳞状细胞癌[2]。本病临床上需与鳞状细胞癌鉴别,皮肤鳞状细胞癌皮损常呈中心溃疡性皮肤结节,组织病理表现为肿瘤由鳞状上皮细胞团块所组成,有异形性角质形成细胞,有时可见癌珠。
发生于面部的巨大基底细胞癌且严重致残病例比较少见,早期手术彻底切除是治疗BCC 的首选方案。但由于BCC 多发生于头面部,处于暴露部位,有条件的单位可采用Mohs手术切除肿瘤。研究发现对于非硬斑病样BCC,直径小于2cm的肿瘤,距肿瘤边缘3mm切除肿瘤可以获得95%的痊愈率[3]。
[1]Preston DS, Stern RS. Nonmelanoma cancers of the skin [J]. N Engl J Med, 1992, 327(23):1649-1662.
[2]Deprez M, Uffer S.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eyelid skin tumor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5504 case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J]. Am J Dermatolopathol, 2009, 31(3): 256-262.
[3]Gulleth Y, Goldberg N, Silverman RP, et al. What is the best surgical margin for a basal cell carcinoma: a meta-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J]. Plast Reconstr Surg, 2010, 126(4):12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