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数字文献保障系统的构建
2011-05-18申传斌
申传斌
(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重庆 永川 402160)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图书情报界已形成一种共识: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的主要途径已不仅仅是拥有“资源”,而应该通过共享环境“获取”更多资源.为了适应“文献资源保障”这一理念的深刻变化,建设数字文献保障系统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高校图书馆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重新定位网络环境下以数字校园为依托的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
1 数字化校园概述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1].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2].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就是构建关联整合的信息系统和有机集成的支撑环境,建设丰富的数字资源,实现高速可用的运行环境、以人为本的用户环境、关联的应用环境、集成的数据环境、高可信的安全环境.主要由网络基础服务设施以及校内信息服务(包括办公系统、人事、财务、教务、学生、科研、物资、设备管理系统等)、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远程教育、校园一卡通、身份认证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方面构成.
2 数字文献资源保障概述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情报部门的任务和作用正发生巨大的变化和转化,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和服务形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图书馆作为以信息收集、整理、传播为己任的信息和知识服务中心,正面临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3].电子图书馆(Electronic library)、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虚拟图书馆(Virtual library)、无墙图书馆(Library without wall)和全球图书馆(Global library)等新名词的出现也预示着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正在渐渐地发生变化,代之以“数字化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是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数字图书馆是没有时空限制的、便于使用的、超大规模的知识中心.数字图书馆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高校图书馆界的一场新的革命,必将对学校科研、教学等工作带来巨大的变化.走“网络化”的道路,建设知识服务型的数字图书馆,实现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的转型,是图书馆生存、发展和提升的必由之路.
数字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将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手段,也是现代化图书馆的重要标志,更是数字化校园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向全校师生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方便快捷的服务手段、为远程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文献信息保障.数字文献保障系统的建设要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加大投入、重点突破、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科学合理地建立完善的数字文献资源,形成传统服务与网络化服务并存、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现代化图书馆服务体系.
3 建设数字文献保障系统的必要性
3.1 文献载体的变化需要构建数字文献资源保障系统
数字文献是在网络环境下飞速发展的新型文献信息载体,其最大特点是它的共享性.在一定的网络范围内,网上的所有读者都可以方便地同时使用同一个数据库的资源,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且不受图书馆开放时间和地域空间的限制[4].特别是大量数字图书、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出现,使人们获取最新文献的速度和科学研究的效率大幅度提高,深受用户的欢迎.文献资源载体的多样化、电子化、数字化,必须要有先进的文献资源存贮、管理、服务设施,丰富的文献资源是保证学校教学科研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
3.2 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在数量上为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但还难以适应高素质科研队伍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此迫切需要改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数字文献资源体系建设,提升文献资源保障水平,提高图书馆为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服务能力[5].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客观分析当代文献资源发展的趋势,积极应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对文献信息需求的新发展、新变化,建立与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文献资源建设是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学创新研究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是大学图书馆的使命.建设数字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形成纸本资源和数字资源共存并有机融合的馆藏体系,为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3.3 满足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信息资源已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其重要作用正与日俱增.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宏观背景下,重点建设和发展数字文献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努力把高校建设成为区域内最重要的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中心,强有力地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这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通过数字文献保障系统的建设,搭建资源共享的社会服务平台,成为区域性数字文献资源中心,有效增加图书馆馆藏数字文献资源,提升数字化图书馆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促进图书馆服务工作发展,不仅为学校专业建设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更能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通过建设数字文献保障系统,将极大地改善教学资源环境和开展学术研究的条件,使图书馆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支撑作用得到显著提高,使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能力明显增强.
4 建设数字文献保障系统的可行性
4.1 数字图书馆技术已成熟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字文献保障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高校图书馆经过近几年的建设,配置了较为先进的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如电子图书制作平台、数据库制作与发布系统、异构统一检索平台、网络信息资源搜集与整合系统、个性化定制服务系统、数字参考咨询系统等系统软件,及数字化加工设备、海量存储设备、高性能服务器和交换设备等软硬件设施,其局域网已经具备一定规模,通过采用成熟的基于Intranet/Internet技术的三层网络体系结构,使之能达到局域网应用软件的运行需求,既能充分满足当前需要又符合未来发展趋势,为数字文献保障系统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4.2 丰富的数字资源
近年来,我国电子出版物飞速发展,全国各出版机构己出版了3000多种电子出版物,国内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建设也取得可观的成绩.电子版的图书、报纸和期刊的出现与发展以及国内出版发行的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日益丰富,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数据源,一个相对完善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空间已经开始形成.如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累积建设了总量近10 TB的数字资源,内容涉及文学、艺术、法律、科技、教育、旅游等各类信息.CALIS通过引进、自建等形式,现拥有中外电子期刊约3万多种,中外学位论文30多万种(篇),中外教学参考书3.5万余种,专题特色数据库50余个.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除购买了外文期刊的网络版外,还拥有数据库数千万条记录,其中以外文文献为主,包括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期刊论文、标准文献、科技报告等.随着我国数字资源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国外优秀数字资源的不断引进,将不断充实和丰富我国的数字资源[6].
同时,我国已经建立了多个全国性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如教育部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国科学院的文献保障系统,文化部的“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科技部的国家科技文献资源网络服务系统.它们都拥有极其丰富的数字资源、先进的数字资源检索系统和完善的网上文献传递服务体系.
4.3 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人员保障基础
人的素质是支撑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完成数字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建设任务的关键所在.数字文献资源保障系统的建设不仅需要相应的信息技术平台支持,更需要能够胜任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经过近几年高校的人才工程和图书馆开展的多种层次、多渠道的人员培训,促进了图书馆在岗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培养出一支长期从事并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图书情报技术的素质精良、结构合理、敬业爱岗的专业队伍.
4.4 预期效益分析
数字文献资源保障系统的建设是构筑科学研究的数字环境、促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具体实践,能够极大地丰富数字文献资源,文献保障率大大提高;数字资源管理服务与技术更加先进,用户利用更为方便快捷;还可明显改善图书馆的环境和基础设施,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和管理干部.此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新型的图书馆资源建设模式,形成远程教育、终身教育的文献保障与支撑环境,为实现学校跨越式的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文献保障,而且还能为网络用户提供丰富的文献保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数字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具有建设的必要性,高校图书馆现有的条件也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此项目的实施,必将极大地改善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极大地丰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也必将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5 数字文献保障系统建设的措施与对策
数字文献保障系统(如图1所示)将以技术条件为支撑,积极探索与实践包括学科专业咨询、信息共享空间等新型服务与管理模式,实现众多分布和异构的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有机组成无缝的服务链,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知识化个性化组织和利用服务,构建面向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环境,有效支撑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数字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图1 数字文献保障服务体系
5.1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数字文献资源保障的建设必须在各类支撑资源组合的基础上,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乃至跨国界进行联合与协作,围绕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在各种检索技术标准制定与数据库研究开发以及信息服务模式的建立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必须负责规划国家整体的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发展道路,立法解决数字文献资源的版权,为倡导形成社会化、专业数字资源生产体系提供土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文数字信息资源供给市场.相关部门尽快制定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的总体规划和有关管理办法,对开发和建设有关数据库进行审核和协调,做到统一标准、统一目标、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
5.2 调整文献建设范式,构建文献建设新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馆藏建设范式也在发生变化.数字形式的文献将逐渐成为文献的主要载体形式,馆藏会变得“虚拟化”.数字资源适应了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发展要求,但数字资源作为一种新型文献类型,又具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不能替代纸质资源[7].对于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应该坚持兼收并蓄、各取所长、各有侧重、协调发展的方针,合理分配建设资金,明确各自收藏范围和重点,形成互相支持、互为补充的馆藏体系.根据数字资源的特点、利用方式、使用频率、本馆硬件设施条件和经费状况等,采用购买、租用、自建、共建、共享等多种发展模式,合理、经济地构建本馆的数字资源馆藏.一方面,根据教学科研需要,积极引进各类商业数据库,形成基本的数字资源馆藏;另一方面,高度重视自建数据库发展,将本馆的特色馆藏、珍贵文献、学位论文等文献资料加以数字化,挖掘网上免费信息资源,建立学科、专业导航系统和专题网络信息库.
5.3 共建共享,提高数字资源建设效益
信息资源共享是人们长期追求的目标,也是信息时代发展的最终目的.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兴起与发展,数字文献资源保障系统的建立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由于信息资源的分散性和快速增长,任何一所大学的数字图书馆资源无论多么丰富,都无法完全满足各层次读者的不同需要,走联合共建之路是数字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建设的必然选择[8].
各高校图书馆联合起来,或者依托中心馆,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联合各类系统中的图书馆,将更多的数字资源纳入共建共享的范围.一方面可以提高开发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综合能力,开辟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途径,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可利用的文献信息资源总量,改善其分布状况,使有限的资金取得最大的效益.共建共享应在不损害各馆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机制应能有效地促进各成员馆之间的交流和协调,使每个成员馆都能在网络系统中受益,避免各馆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设、分散发展,节省资金、设备和人力的投入[9].
5.4 统筹软硬件设施配置,做到共同发展
数字资源需要借助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才能妥善保存和为用户所使用,基础设施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数字资源的发展以及使用效果.图书馆应将软硬件设施纳入数字资源建设的整体计划,通盘考虑,努力使数字资源的发展规模、速度与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保持同步.
网络环境是读者对电子文献资源获取的唯一途径,为保障数字资源的充分获取和利用,需改善现有网络环境,达到光纤到服务器、千兆到桌面的、馆内百兆无线网络无盲区的,为数字文献资源服务的实现创造条件,建立大规模数字资源存储系统,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的需要,确保数据安全.加强数字资源整合工作,引进各类管理软件系统,简化用户利用数字资源的操作,提高检索效率,并向集成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
5.5 开发人力资源,培养人才队伍
数字文献资源保障系统的建设不仅需要相应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平台支持,更需要能够胜任数字资源管理的人员,人的素质是支撑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因素,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是数字文献保障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数字化图书馆的技术环境和网络信息资源服务模式下,图书馆员由传统的服务人员转变成数字化的“信息中介人”、“信息导航员”、或学科信息专家,要求具备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提炼、加工、重组、传播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的工作能力.确切地说,图书馆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还要具备信息检索、判断、开发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10].高校图书馆应根据现有人员的情况,结合工作要求,确定人才使用和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用人政策、培训政策和激励措施,进行“本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形成既熟悉图书馆知识,又掌握现代化技术,同时具有分析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营管理知识和信息市场意识的善于合作的群体知识结构,提高其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认识和综合利用能力,始终保持队伍的高素质与活力.
6 结语
数字文献资源保障的目标是在图书馆建立大规模的数字化多媒体文献资源存贮中心和服务系统,建立馆藏印刷型文献、馆藏数字化文献和网络文献信息三位一体的文献资源体系,形成传统服务与网络化服务并存,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高水平的文献保障服务体系,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方便快捷的服务手段,同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献保障,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持作用,从而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1]初汉增.数字校园公共服务系统的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5):23-25.
[2]刘真.基于URP的地方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应用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8.
[3]张西亚,强自力.西安交通大学文献保障系统的构建与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4):19-23,70.
[4]张晓表.论高校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建设[J].情报科学,2005,23(11):1668-1672.
[5]沈光亮.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联合保障系统的构建[J].图书馆学刊,2005(3):42-44.
[6]罗桂娟.论高职图书馆数字化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J].图书馆,2010(1):111-113.
[7]张世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J].情报探索,2008(9):44-46.
[8]甘文丽,谌章义,伍临莉.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的设计[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1-54.
[9]李子丰.高校数字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3,12(6):22-24.
[10]徐俐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再思考.图书馆[J].2006(6):97-9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