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体质现状及其对策探究
2011-05-18张沁
张 沁
(重庆文理学院体育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0)
实现现代化,人才是关键.人才的健康是基础.全民健身计划明确指出:“使全社会认识到,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大学生体质情况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文章对重庆某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综合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从中找出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09~2010学年度重庆某高校12000名在校大学生实施身高、体重、肺活量、耐力、爆发力、柔韧性检测.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各高校专家学者对学生体质测试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提供参考.
1.2.2 实验法
按照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文件中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并结合重庆文理学院的实际情况,对2010年全校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1000m跑(800m)、肺活量、体前倾、50m,共6 项.
1.2.3 数学统计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2009年、2010年重庆某高校共12000名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2 测试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形态分析
身高是反映人体纵向发育的指标,也是最直接反映人体形态的指标.体重是直接反映人体的骨骼、肌肉、脂肪等发育状况的指标.身高标准体重指数是指身高与体重两者的比例应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是评价大学生形态发育、身体匀称程度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从表1测试结果来看,男生的平均身高 170.8±5.8 cm,平均体重64.45 ±7.28 kg,女生的平均身高161.32 ±5.26 cm,平均体重 54.28 ±5.47 kg.学校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高于全国平均值,高于男生,这与女生追求人体纤瘦美的时代潮流吻合,与女生身高较高体重相对增加较少情况相吻合.
2.2 身体机能分析
身体机能是指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以及各器官系统的工作效能.通过身体机能评价,可以了解身体的状况和体质水平,并可以反映身体锻炼的效果.通过肺活量指数来对呼吸系统的机能状态进行测量和评价.肺活量的大小与体重、身高、胸围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表1知:肺活量平均数是3348.86±2.23 mL,女生的肺活量平均数是2113.56±83.47mL.通过查阅数据,重庆某高校80%以上的学生心肺功能处于良好以上,男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及格占85.4%,优良占42.8%.女生肺活量指数及格占0.4%,优良率仅占25.8%.男生达到优良明显多于女生,女生不及格率占34.6%,明显多于男生.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显示,有34.6%的女生和12.6%的男生不及格.大学生的呼吸功能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少,体育意识淡薄.
表1 重庆某高校学生体质平均测试结果统计
2.3 身体素质分析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及柔韧性等.这些不仅与人体解剖、生理特点有关,而且与锻炼程度、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它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锻炼效果的基础.这里我们主要通过测试50m、1000m(女800m)跑等指标来评价学生下肢肌肉力量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和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
1000m和800m跑是反应学生进行长时间肌肉活动的能力.通过表2可以看出:该校大学生1000m和800m及格率都低于80%,良好以上更低,而且学生的耐力素质在逐年下降.这就反应出该校学生运动量不足.有研究指出,全国大学生耐力素质令人担忧,目前该校多数大学生耐力素质还处在全国水平之下.可见,大学生耐力水平的提高已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已经有专家指出:要阻止学生运动能力的下降,首先要阻止学生耐力素质的下降.近年来,青少年脑血管疾病的比例不断上升,这与青少年耐力素质的下降有直接的关系.耐力素质的提高要靠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而这种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和阻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在校大学生来讲,多参加中长跑、游泳、登山、健身操等项目可以有效提高有氧耐力,而且可以提高心肺功能,进一步提高肺活量.
50m测试人体的速度素质,它反映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神经与肌肉的协调能力,也可以综合反映人体的爆发力、反应、柔韧性等素质.学院男、女大学生50m跑的平均值分别是7.39 s和9.21 s,男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30 s,女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25 s.
表2 重庆某高校分年级分性别身体素质测试结果统计
2.4 总体分析
由表3知道:2009年全校体质健康不及格率是15.52%,及格率 66.58%,良好率17.84%,优秀率0.06%.大一、大二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要优于大三、大四的学生,主要是大三、大四取消体育课,学生缺乏主动锻炼身体的习惯.该校各项总体水平均为及格,男生的体质状况要好于女生,男生及格率低于女生,但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学生体能素质下降,耐力、肺活量、柔韧性均呈下降趋势.
3 原因分析
3.1 学生运动量不足是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多数高校(包括调查重庆某高校)只有前2学年开设体育课,每周2课时,学生锻炼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缺乏主动锻炼习惯.学生在中小学时,每天疲于奔命地学习和接受各种重智育、轻体育的教育,再加上独生子女怕苦怕累的问题,形成了学生群体独有的生活习惯:既没时间去运动,也基本上不喜欢运动,更怕繁重的体力劳动.到了大学由于缺乏引导,主动、经常并有目的地进行体育锻炼者少之又少.他们良好体质健康的愿望被自我搁浅,从而自我淡化了体育锻炼的意识[1].久而久之,90后学生体质自然下降.
3.2 现行教育制度上的缺失
高考制度使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大家竞相争夺优质教育资源,择校而读,拼命而考,举全力考名校、名专业.在这种教育背景下,造就了校长、家长、学生惟考定终身,课业负担过重,学生根本无暇顾及体育锻炼.课余、假期参加各种补习班,中小学体育课流于形式,导致学生进大学前身体素质就不高.
3.3 重“课内”轻“课外”,体育教学模式需要改善
学校体育课承担知识和技术传授,主要目的是教身体练习的方法,而不是用来身体练习的,练习强度达不到身体锻炼的要求,必须利用课外体育锻炼,需要老师长期引导;大学体育教育教师出于安全考虑,教师讲授多,学生实践少,没有趣味性和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来教学,忽略学生自学自练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指导.据调查:学生对体育课还有厌学情绪,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没有完成,数据也说明这一问题.这是造成目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因素.
表3 重庆某高校2009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格率统计
3.4 体育锻炼氛围不浓
根据调查,除了大学生对体育重视不够之外,多数高校体育锻炼氛围不浓,缺乏对体育的宣传和引导及投入[2],没有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运动会有时难以正常开展.健康第一、终身锻炼体育思想没有形成.
4 对策措施
4.1 增加学生运动量,积极开展课余体育锻炼
活动,增强学生体质
造成目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主要还是学生运动量不够.课余锻炼是大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依靠每周2学时的体育锻炼课是远远不够的.为确保学生运动量,必须由体育老师现场指导,积极推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与坚持,提高学生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确保大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3].
4.2 以“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为大学体育最终目标,培养学生锻炼方法和习惯
根据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必须改革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突出休闲娱乐性、健身的内容,实施俱乐部形式小班教学.大学一、二年级全面推行选项课,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使学生能熟练掌握1~2项锻炼身体的体育专项技能并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以保证体育锻炼的连续性和持久性[4].加强宣传和引导,强化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不断吸收健身知识,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重视体育卫生知识的掌握,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锻炼内容,增强身体锻炼的自我评价和调控能力,提高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不定期开展体育文化节、运动会等,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4.3 改革考试制度
考试对于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现行高考制度的评价导向不够准确,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本人不重视体质健康,学校体育工作又得不到高质量、强制性、全面性的开展,致使学生运动不足、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我们应该以体育考试为杠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身体锻炼,从“要我学”改变成“我要学”.建议高考增加体育为必考科目,大学强化体育考试,加大身体素质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比重,要求学生注重身体素质的锻炼,增加身体运动量.
5 结语
大学生体质水平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复兴大业,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当前重要的事情就是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好中央7号文件精神.全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共同努力.
[1]杨爱乐.基于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研究[J].黑河学刊,2010(7):119-121.
[2]李永亮.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七大原因及五项政策[J].人民教育,2007(7):10-12.
[3]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93-195.
[4]刘海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8(1):67-71.